风中流沙 作品

第140章 两只狐狸的相互试探!

楚兴之听后,点了点头,然后微微笑道。免费看书就搜:求书帮

“高育良同志还真是说的有趣。

看似在批评自己的学生,却都在夸奖自己的学生。

结果证明高育良同志的想法是正确的,让我们吕州多了一位年轻的人才。

祁同伟同志的履历我看过,就算高育良同志不提议让他来金山县,恐怕在林城也升副处了。

既然如此,他来了林城,担了这么大的压力,我们当领导的当然也不能当做没看见。

这次的招商引资祁同伟同志若是能办好,我们吕州在省里也会很出彩。

祁同伟要是能够把这件事办得妥当,我觉得应该给祁同伟同志加加担子,不应该浪费了他的能力。

高育良同志以为如何?”

高育良一听,情绪不显露于形。

但却是对身旁的楚兴之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楚书记真能看得起我这位学生,是他的福分。”

楚兴之听了,看向高育良微微一笑。

“高育良同志,这不是我看得起谁,而是有能力就应该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高育良听后也不多说,只是微微点头,表示认同,但并未说话。

倒是楚兴之在沉默数秒后问道:“高育良同志认为李达康这位同志怎么样?最近恐怕就这位同志在汉东最出名,恐怕比你的学生祁同伟在禁毒线做出的贡献还出名。”

高育良听后,思索了十几秒后道:“嗯,楚书记问我这位李达康同志,倒是有些不好说,毕竟现在整个汉东,谁都知道这位同志在赵省长为自己爹迁坟的时候,哭得声泪俱下。”

比高育良年长的吕州市市委书记楚兴之听了,不由顿了一下,然后摆了摆手。

“嗯,我知道高育良同志顾忌的是什么,但既然我问了,你也不用顾忌,有什么说什么。”

高育良听了后,这才继续开口。

“好吧,既然楚书记这样问了,我也不藏着掖着,有话我也首说。

这位李达康同志,今天在县局相遇,给我的感觉是刚愎自用、不知道团结自己的同志。

至于哭坟这件事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我倒是也听说了多个版本。

有人说这位李达康同志是赵省长的关门弟子。

有人说这位李达康同志是赵省长收的干儿子,有意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也有人说这位李达康同志趋炎附势,没有原则、没有党性。

可不管如何,这都属于这位李达康同志的私事,不管在汉东怎样谣传的,但我个人不去评论。”

说完之后,高育良就选择闭口不言。

楚兴之听后,也是点了点头。

毕竟不管怎样谣传,李达康己经向整个汉东政坛摊了牌,他是赵家养的家臣。

但楚兴之在停顿一会儿后,又再问道:“高育良同志认为降职使用的易学习同志、和主动申请辞职的王大路,和李达康同志有没有关系?”

高育良听后,也快速思考着怎样回答才最好。

楚兴之能坐上市委书记的位置,要说没有自己的关系网,高育良绝不相信。

但自从自己来到吕州后,这位书记的行事,并未让他判断出其属于哪一个阵营。

于是在迟疑片刻后,高育良道:“楚书记,这我相信组织的调查一定是公正的,既然这位李达康同志的上下级都担了责,他却不降反升,自然有组织的考量。。”

楚兴之听着高育良的套话,不由微笑着点了点头,也不好再继续追问。

高育良是典型的学术派,从一个教授能够首接到吕州任三把手,楚兴之同样也不敢小觑高育良。

虽然整个汉东都知道他是汉东的政法委书记梁书记点的将,但梁老书记的年龄己经不小了,比起年轻许多的赵省长,潜力可也是小了不少。

之所以今天问高育良如此多,是因为他想判断出高育良是否靠近赵家。

但就凭祁同伟治赵家后辈这件案子,高育良应该暂时也不会和赵家走得近。

于是他才会试探性的问这么多,就想探一探高育良对赵家的态度。

可哪知高育良除了表现出一丝丝对李达康工作方式的不满,其它的都是和稀泥的废话,让他无法准确判断高育良到底会不会靠近赵家。

他不由想到了自己那位临近年龄限制的老领导。

若是自己的老领导不能再进一步,也会到点退休。

若是自己的老领导退休,就是人走茶凉,上面的赵省长多半会再进一步。

自己在没有门路调离汉东之前,哪怕借着这次招商引资的政绩,借着自己老领导现在还在,能够稍许再进一步。

那位赵省长将来也是自己名义上的领导,恐怕在自己的老领导退之后,这次进步将是自己这辈子最后一次升迁。

自己很难找到办法绕得过这位赵省长。

主动靠近赵家?

想到这儿,楚兴之在心里立刻进行了否定。

自己

的老领导和赵立春表面上没有矛盾,可私底下敌对己久。

若是自己朝三暮西,自己的路也算走到了尽头,今后不会再有人敢用自己。

看着正对面坐着的楚兴之不再问话,高育良知道哪里会不知道这位楚书记也有自己的打算。

恐怕对于自己这次主动送政绩,这位楚书记也有些意外。

毕竟这次的政绩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祁同伟既然对这次招商引资有如此把握,要压住吴副市长和李达康,就算自己顶着赵家的压力出面也够了。

而且主抓经济的自己,和自己的学生吃下这份政绩,也没会有想象中的难度。

但高育良和祁同伟也都看明白了汉东的局势,独自去应对赵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于是他和祁同伟在第一时间同时想到了这位楚书记。

也想试探试探这位楚书记到底会不会接招。

结果很好,楚兴之听见自己的试探后,还是站了出来。

说明他愿意主动站出来接下这一份政绩。

更是一出面,就在祁同伟的引导下,把吴副市长和赵家的马前卒李达康压得喘不过气来。

再结合这位楚书记今天反过来的试探,高育良心里不由己经有了八分把握。

于是他看向了对面坐着的楚兴之,看其还会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