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由检率领神机营返回京城。·比/奇?中~雯/惘* ′追·嶵_薪~章_节\
朝中大臣提前接到消息,听说左良玉退兵,浩浩荡荡的组团前往大兴县迎接陛下。
等待皇帝到来的间隙,以内阁邱瑜为首的阁老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天。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李邦华悄悄跟邱瑜说:“阁老,你有没有察觉到有点不对劲?”
邱瑜:“什么事?”
李邦华:“最近这段时间,陛下很多旨意都刻意绕开内阁,尤其是行军打仗这方面!”
邱瑜当然知道陛下故意绕过他们文官集团,当初陛下杀了一批官员,原因是官员跟清军有勾结。
按照正常流程,皇帝不能随便给各地官员和将领下达旨意,必须要经内阁审批。
未经内阁审批的中旨传到地方官员后,地方官员不会领旨,而是先跑去内阁求证。
这是文官集团对皇帝权力的一种制衡。
明太祖和明成祖之后,又经土木堡之变,于谦于少保的天子守国门,使得文官的权利达到顶峰,皇帝权利被削弱很多。
弘治年间,大臣们牢牢把控着朝政,后来朱厚照接替皇位发现其中的弊端。
史书记载朱厚照建造豹房取乐,重用宦官刘瑾,组建八虎,自己任命自己为大将军之类。~如~雯!徃_ -嶵-辛+漳+劫?庚-欣¢快.
朱厚照真的如史书上写的那么不堪吗?
他为什么重用宦官刘瑾,难道不是为了利用宦官来对抗文官集团吗?
当朱厚照发现自己的政令要经内阁同意后,他决定绕过内阁。
朱厚照要掌控军队,要御驾亲征,从而打败鞑靼的小王子,所以他一心想当明成祖那样的皇帝,而不是被文官大臣牵线的木偶。
这也是为什么朱厚照早早死了,死的太过蹊跷。
现如今,不少文官都在崇祯帝身上看到昔日明武宗朱厚照的影子。
他们心里暗暗提高警惕。
朱由检不在宫里的这些日子,文官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要求着联合上疏,想要把文官丢掉的权力夺回来。
身为内阁首辅的邱瑜当然知道这些,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连朱由检亲自提拔的阁老王铎,还有陈仁锡,甚至顺天府的倪元璐都开始秘密商议。
他们是朱由检亲手提拔的不假,但他们也隶属文官集团,只要读的是儒家所学,那么他们就是一个整体。
京城里也有不少勋贵,历经上百年的变迁,这些勋贵们早和文官集团进行联姻,实际上融为一体。-g/g~d\b?o,o?k¨.!c!o*m\
看似平静的风浪下暗藏着波诡云谲。
李邦华建议邱瑜找陛下谈谈,尤其军队的调动,务必要通过内阁,否则还要内阁做什么?
户部的王铎听到两人的交谈,也凑过来。
邱瑜轻叹一口气:“不是老夫不愿帮你们啊,陛下的性格你们也知道,若是我们所有人都站在陛下的对立面,你们觉得陛下会退让吗?”
左都御史李邦华不吱声了,如果是以前的崇祯帝,性格软弱,会认真的采纳大臣们的意见。
从什么时候起,崇祯帝完全变了性格,变得不按常理出牌,变得有些江湖市井的匪气。
那些死谏的御史被廷杖太多,死的也太多了。
最后一次早朝是什么时候?
好像己经过去很久了。
从前任内阁首辅魏藻德中风后,朝中大臣变得老实很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朱由检在京城各地宣扬他御驾亲征事迹。
在民间威望逐渐攀升,打退李自成,打退山海关,夺回宁远城,如今又打退左良玉。
李邦华有些焦急:“这些战役没有我们内阁参与其中,未免有些太过分了,实在不行,等见到陛下,我就下跪谏言!”
邱瑜急忙拽住李邦华:“你疯了,陛下打了胜仗,你现在当众下跪,他会不会首接砍了你?”
李邦华才不在乎这些,他就不信朱由检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抓捕自己。
我就谏言几句,你当皇帝的就要杀我?
这要是传出去,其他大臣怎么看?
邱瑜逐渐摸清朱由检的性格,劝李邦华不要太过意气用事,应该慢慢来。
这时,给事中急忙过来秉奏,说陛下的銮驾己经回来了。
他们停止交谈,纷纷整理自己的衣冠,按照官职顺序排在两侧。
远处
出现几匹探路的战马,马蹄踩在泥泞的官道上,带起少许泥点。
紧随其后的是装甲车,朱由检就坐在装甲车里面,不为别的,只因为装甲车安全,可以防止左良玉的偷袭,还有刺客的暗杀。
等大军过来,王家彦先是派神机营的士兵在两侧警戒,防止队伍里面混入刺客。
安保工作完成,王承恩凑过来:“主子,我们到了。”
毕懋康帮朱由检打开舱门,身穿便服的朱由检从里面出来。
官员们看到陛下的身影,齐刷刷的跪下去,嘴里高呼着吾皇万岁。
这一刻,朱由检是名义上的帝王。
他压下眼底的疲惫,说道:“起来吧!”
随着朱由检过来,内阁的阁老们还有六部的官员也纷纷围过来。
邱瑜问道:“陛下,左良玉打退了?”
朱由检:“打退了。”
邱瑜眼角一阵跳动,他在想陛下会不会夸大战绩,又想到大顺的李自成都败了,左良玉区区不到二十万大军,打退好像也理所当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前朝廷打个三五万人的战斗都异常吃力,结果有朱由检御驾亲征,打个几十万叛军都易如反掌。
邱瑜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件事,以前带兵打仗不仅有将领,还有宫里派去的监军,文官派去的御史。
三方势力看似互相牵制,实际双方为了争权夺利,产生大量的内耗。
最近几场战斗,陛下没有派遣监军,更没有从官员里派御史,而是把作战的指挥权下放给将领。
邱瑜知道这样的作战方式需要皇帝对部下非常高的信任程度。
但也不能饶过我们内阁啊,对于如何打仗,如何决策,我们内阁一概不知。
也有聪明的官员看出陛下心情不错,嘴里说着恭维的话。
朱由检就喜欢听这种好听的话。
突然,左都御史李邦华从人群里面站出来,先是跟朱由检寒暄几句,便跪倒在泥地里:“陛下,臣有要事秉奏!”
朱由检看左都御史在这种场合都要奏事,眼角一阵跳动。
这是要党争了,还是想跟我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