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的明军士兵都缺衣少食,饿的面黄肌瘦,武器生锈,如今再看过去,几乎是完全大变样。
那些士兵皮肤微黑,身上的肌肉线条孔武有力,各种闻所未闻的武器装备被悉数展示出来。
这还是那孱弱不堪的神机营吗?
比起左良玉的军队,神机营几乎是断档似的领先。
毕懋康说道:“提前给你透露一点,如果你回去后,左良玉没有及时答复,我们的铁骑就会攻破涿州!”
姚玉林表面平静,内心己经掀起风浪,他意识到这是左良玉仅存的机会。
在来之前,左良玉还拉着姚玉林的手,希望能跟朝廷努力的谈判,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现在看来,朝廷完全做了两手准备,一边谈判,一边打!
毕懋康:“机会己经给你们了,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们的选择了!”
中午的时候,姚玉林提出辞呈,他也无法做主,只能把朝廷的条件转达给左良玉,由左良玉去定夺。
临走前,姚玉林想着给陛下请安告辞,结果被王承恩告知陛下己经休息了。
姚玉林带着一肚子的遗憾率领亲信离开永清县。*齐?盛¢暁′税,枉′ ¨首`发·
回去的路上,姚玉林心情无比沉重,按照他的想法是不希望朝廷跟左良玉打起来的,打起来意味着两败俱伤。
朝廷既然态度这么坚决,肯定不是故意的,而是真的留有后手。
望着周围大片荒芜的田地,姚玉林忍不住仰天长叹一声。
一名随从问道:“大人,你为何叹气?”
姚玉林:“乱世啊,乱世,上层的博弈,最后受苦受累的都是底层百姓,我是希望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尽快让人们休养生息才是正解!”
随从没有姚玉林这样的高度,只是好奇左良玉跟朝廷打起来,谁会获得胜利。
姚玉林扭头看着随从,苦笑着摇摇头:“没有赢家,就算他们分出胜负,也是惨烈的胜利!”
马不停蹄的赶路,回到涿州己是后半夜。
姚玉林顾不上身体的疲惫,赶到左良玉的住处,由亲兵通报后,姚玉林被请进去。
左良玉同样没有睡好,眼角带着血丝,他看到姚玉林风尘仆仆的样子,急忙关心几句,又吩咐亲兵去准备些点心和茶水。
姚玉林顾不得这些,迫不及待的说道:“左公,我见到皇帝了。”
左良玉心里猛地一惊:“崇祯帝?他就在永清?”
姚玉林点点头:“对,亲眼看到的,我还拜见了!”
左良玉疑惑崇祯帝为什么会出现在永清县,难道想要御驾亲征吗?
情报里提过,崇祯帝最近特别喜欢御驾亲征,李自成的五十万大军就是皇帝亲自打跑的。0~0,晓+税·蛧. -追!蕞\歆~璋~洁,
左良玉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问道:“崇祯帝是什么意见?”
姚玉林:“皇帝的态度有些模棱两可,意思是谈就要做出让步,如果我们想打,他会奉陪到底!”
左良玉听着姚玉林的语气,不由联想到崇祯帝。
左良玉是见过皇帝的,从崇祯五年到崇祯九年,左良玉不是在剿匪,就是在剿匪的路上,转辗中原的这段时间,也让左良玉的官职越做越大,麾下投靠过来的兵马也越来越多。
在左良玉的印象里,崇祯帝性格完全不是姚玉林说的那样。
崇祯帝有些过分的小心谨慎,就连说话方式也很温和。
姚玉林所见到的到底是不是崇祯帝?
左良玉跟姚玉林询问其崇祯帝的体貌特征,结果跟他以前见过的几乎一模一样。
姚玉林说道:“左公,皇帝身边的近臣毕懋康带我参观了神机营,我还亲自见识到了他们的火炮。”
左良玉早就好奇明军的火炮,连忙询问怎么样。
姚玉林一脸凝重:“神机营的火炮威力非常大,射程数倍于弓箭,那么大的青砖瞬间西分五裂!”
这等威力己经超过弓箭手的范围,并且姚玉林还说神机营的士兵每人都有。
左良玉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一幅画面。
一万多名神机营的士兵,每人各开一枪的话,自己这边就有一万人倒下,连着开数枪,就是数万人的倒下。
怪不得段正虎的前锋部队会败的这么快。
姚玉林还说见到段正虎被俘虏的副将们,总共将近二十多人,见到崇祯帝就跪着求饶。
左良玉:“有没有看到段正虎?”
姚玉林摇摇头,段正虎没有看到,并且他跟毕懋康求情,看看能不能放段正虎出来,结果被毕懋康拒绝了。
左良玉听完姚玉林的解释,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朝廷是不是在虚张声势呢?
跟朝廷撕破脸去打?
如果打不过怎么办,几十万大军彻底葬送在这里怎么办?
左良玉这次带过来的是都是精锐,剩下的三十万大军由儿子左梦庚在渭河驻扎着。
同样的,跟朝廷讲和,朝廷提出的那些要求太过苛刻。
左良玉拿不定主意,让姚玉林召集手底下的将领抓紧过来议事。
姚玉林说道:“左公,朝廷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天,如果一天没有答复,他们就要打过来!”
左良玉听说朝廷如此咄咄逼人,拳头不由自主的握紧了。
崇祯帝,我愿意跟你讲和,是尊重你们!
并不代表着我就惧怕你们!
真要是把我惹急了,大不了咱们鱼死网破!
很快,将领们和谋士们被悉数召集进来,左良玉把朝廷给出的方案全部亮出来。
大多数人听闻朝廷的苛刻条件,顿时拍着桌子:“不行,不能答应他们,朝廷不是想打吗?那就跟他们打!”
有句话怎么说?
战场上都打不过,哪怕走到谈判桌上,也是处于被动部位!
左良玉也想着先打一仗试试朝廷军队的水平,毕竟传言你们很厉害,我可不信啊。
姚玉林看着舆论倾向于正面战斗,有些落寞的摇了摇头。
左良玉开始做最坏的打算,任命手底下的将领,分为左路军,中路军,右路军,用来防备朝廷的大军南下。
三路的将领分别是左路的潘文唤,中路的侯应龙,右路军的赵立言!
左良玉亲自坐镇中军的位置,同时派人给远在保定府的后备军传信,让他们务必盯住李国桢和徐允祯。
一道道命令下达,整个军营开始迅速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