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北口的那只鹅 作品

第190章 君子不立危墙

李同知来到夔州府衙,衙门外跪着很多面黄肌瘦的百姓,应该是等待求见。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

李同知亮出腰牌,被差役领到府衙后面,知府周景明正伏案办公。

双方见面后免不了一番客气,周景明示意下属去给李大人泡茶。

李同知深知情况紧急,也顾不上喝茶,一把拉住周景明胳膊:“景明兄,老弟有要事相求!”

周景明察觉到李同知凝重的表情,意识到这件事非比寻常。

他挥了挥手,示意下属先离开。

等关上门,周景明问道:“什么事?”

李同知把自己准备叛变的计划告诉周景明。

周景明身为夔州知府,相当于这个城市的父母官,单靠李同知,根本无法指挥城内的衙役,只有周景明配合,衙役们才会听从号令。

周景明听到李同知的话,内心掀起滔天风浪。

他忍不住说道:“同知,叛变的事情一旦东窗事发,是要杀头的啊,不仅仅你我的人头,连带全家的人头都要落地!!”

李同知不为所动,身在官场纵横三十余年,他太清楚不过。

不成功,便成仁!

李同知说道:“门外跪着的百姓所为何事?”

周景明叹气:“唉,这不是陛下要征集粮草嘛,农民赋税太重,想求着能不能减免些,还有丞相前段时间下达诏令,说招募新兵,可能要投入南京那边的战场。”

李同知身为户部尚书,当然知道赋税的问题,自张献忠占领成都府,改为西京,就实行一系列暴行,赋税比明廷严重不说,还纵容手下烧杀抢掠。

可以这么说,整个巴蜀地区就是张献忠的后花园,属下们知道张献忠喜好美女,每天派兵上街巡逻,看见有姿色的女人就送进行宫。

残忍和暴虐是张献忠军队的代名词。

哪怕妇女己经婚配,他们依然不放过,沉重得赋税更是压的老百姓喘不过气。

李同知说道:“府衙门口跪着数不胜数的百姓,你觉得这样的生活是你要的吗?五年前,夔州城的百姓是这个样子吗?现如今,百姓流离失所,城里民不聊生,我们身为读书人,忘记先辈们的教导了吗?一味的低头,何时才能拨云见日?”

李同知的话让周景明犹豫起来,他当然知道张献忠残虐,也知道跟张献忠在一起是与虎谋皮。

问题是,现在叛变有翻盘的可能性吗?

周景明问道:“刚刚听说有人攻打码头,是什么人?”

李同知微微挺首胸膛:“明军!”

周景明瞬间目瞪口呆:“你说什么?明..明军?可能吗?明军会打到夔州?”

在周景明的认知里,码头的骚乱八成是一帮占山为王的土匪,想趁火劫点东西,他们敢大规模攻打码头吗?这里有两万守军,奉节还有两万守军。

正规军对上土匪,那就是是降维打击。

李同知把码头发现的情况告诉周景明,并且说道:“你我都清楚明军打到这里不易,所以我们更应该助他们一臂之力,方能带领他们走向胜利,这是我们的投名状啊!”

周景明背着手来回踱步,显出内心的犹豫不决。

这是影响身家性命的决定,肯定要三思而后行。

周景明提出质疑:“你有没有想过,就算明军能够拿下夔州城,他们能拿下奉节吗?能拿下成都府吗?”

夔州城只是门户,想攻打成都府,至少有两场硬仗。

现在明军负责指挥的将领是谁?

他们都不清楚。

李同知看到周景明犹豫不决,叹息道:“罢了罢了,我既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你不愿助我,那你去告发吧,我坐在这里等着。”

政变没有中间派,更不可能两头下注,要么忠于张献忠,要么投奔明军。

周景明看着李同知,作为相识数十年的好友,两人一同进京赶考,李同知比他聪明,顺利考中进士,周景明只是一个举人的身份。

不知不觉,他们都己到知天命的年纪,李同知眉心有着两道深深皱纹,应该是思虑过重造成的。

看到李同知淡然的面对生死,周景明犹豫了。

他忍不住问道:“你当初明明投降大西,为何现在又反悔呢?”

李同知负手而立,看着周景明身后的正大光明字画,沉声道:“我原以为张献忠会是一个谦逊温良的皇帝,没想到他如此残暴,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肯定不会投降,你觉得跟着这样的帝王能走多远呢?”

他们都是读书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张献忠可以推翻大明的统治,再过几年就会有人推翻张献忠的统治。

与其常年战乱,不如站出青史留名。

周景明想到李同知比自己职位高,又念及跟自己同窗,他摆了摆手:“你走吧,这件事就当我不知道,我也不去揭发你,什么时候明军能打过白将军再说吧。”

不能怨周景明投鼠忌器,现在明军刚攻过来,能不能打

过白文选的两万军队都不知道。

他们在这里发动叛乱有什么用?

你这边在城里发动叛乱,人家白文选率领将士把明军打退,到时候你怎么办?

李同知察觉到周景明的松动,说道:“是不是只要明军打败白文选,你就倒向我这边?”

周景明点头:“对,君子不立危墙!”

李同知咬牙:“一言为定!那你现在跟我去城墙!我们一起见证这个时刻!”

周景明想到在衙门待着也没意思,老百姓都在外面跪着求见。

是陛下要征收粮食,又不是我一个知府征收,你们要求就去西京求丞相去啊。

他们从后门离开,二人来到城门登上城墙,从这里远眺码头,可以看到更宏观的场景。

明军的将士们己经彻底占领码头,而白文选率领的将士刚到山脚,并且发动一轮弓箭齐射。

“那帮穿白衣的将士,好像是白杆兵啊。”

“对,秦良玉的白杆兵!”

秦良玉的大名在巴蜀地区是如雷贯耳的存在,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曾是石柱宣抚使,万历西十一年,因得罪监军太监而被诬陷入狱,最终死在狱中。

你想想,朝廷害死人家丈夫,人家秦良玉照样对朝廷忠心耿耿,京城遭到袭击的时候,还率领白杆兵不远万里去驰援。

这样的人物,谁不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