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北口的那只鹅 作品

第166章 天底下谁的田地最多?

第二天早上,鲁王府内一片白色素槁,那些受过王后娘娘恩惠的丫鬟和奴才悄悄抹眼擦泪。搜索: 今晚吃鸡 本文免费阅读

由于朱由检还在这里,他们只能把灵堂搭在偏远的庭院。

许多人得知王后娘娘殡天的消息,前来吊唁的不计其数,比起朱以海的口碑,王后的口碑就要好太多了,为人和善,乐善好施,赶上收成不好的时候,经常赈灾给难民。

东昌府内跟王后关系不错的客人陆陆续续前来吊唁。

王承恩听说王后娘娘的灵堂设在王府,当场就命人拆掉。

陛下还在这里办公呢,王后怎么可以跟皇帝比较呢。

朱由检听说后,又让王承恩恢复灵堂,既然这么多人自发的前来吊唁,说明平日里王后的为人比较好,否则也不会来这么多人。

很多时候,通过一场葬礼就能看出这人生前为人怎么样。

为什么没人前来吊唁朱以海呢。

朱由检也来到王后的灵堂,以皇帝身份上了炷香,并且他在这里也认识些东昌府的士绅阶层。

比如大名鼎鼎孔圣人的后代,孔府的管家邱礼。

孔府住在曲阜,他们家大业大,良田数不胜数,经过交谈,朱由检得知人家在东昌府也有不少田地。

还有东昌府现任通判叶元珍,他碰巧随家人外出探亲,这才侥幸躲过一劫。

等叶元珍今早回到东昌府,通过邻居得知东昌府变天了,不仅巡抚和布政使被杀,连知府等官员在内全部被杀害,后来又听说鲁王也被杀,皇帝还御驾亲征,这才火急火燎的赶来探望。

像叶元珍这种官员一辈子都没见过皇帝,如今亲眼见到圣驾,激动得下跪拜叩。

朱由检说道:“先起来吧,正好朕需要一个当地官员来熟悉事务,这些天就先由你来代劳。”

随着王后的死亡,偌大的王府再也找不到主心骨,论地位和品级,王府内只剩侧妃杨氏。

杨氏年纪约莫三十多岁,也许是王后的死给她带来打击比较大,整个人浑浑噩噩的,有几次都是靠身边的丫鬟提醒才反应过来。

朱由检无奈的摇了摇头,他领叶元珍来到自己的公堂。

朱由检派给叶元珍两个任务,首先就是在东昌府摸排白莲宗的踪迹,尤其是张洪川,其次是丈量土地。

叶元珍听说张洪川,惊讶道:“是张先生?”

朱由检:“张先生?”

叶元珍躬身道:“陛下有所不知,这位张先生曾是周县的知县,口碑不错,为人也仗义,后来巡抚刘大人来此就任...”

后面的话,他不敢往下说,巡抚乃堂堂从二品官员,他一个小小通判才五品官,怎么可以议论上级呢。

朱由检让叶元珍但说无妨,说错话也没有关系。

天底下,人人都是皇帝的新装,敢说真话的越来越少,以前是,往后也是。

比如动不动:压实责任,紧抓落实,要突出重点,以身作则,肩负责任,励志前行!

叶元珍说巡抚刘大人来到山东担任巡抚,开启官员的考核,这个考核不看政绩,而是看谁送的礼多,本来按照政绩,张洪川应该往上升迁,结果因没给巡抚送礼,遭到排挤和打压。

后来张洪川凭借自己妹妹张氏傍上鲁王朱以海,他和汪俊先担任王府的管家和幕僚。

朱由检听说张洪川还有一个妹妹,问道:“怎么没有见他妹妹?”

随即他吩咐王承恩去给宋守义传信,务必找到张洪川的妹妹。

宋守义天不亮就出去忙碌了,因为白莲宗成员太多了,根本抓不过来,加上迟迟没有见到张洪川,宋守义无法交差。

叶元珍把张洪川的履历原封不动的告诉朱由检。

朱由检心里默默吐槽道:当年崇祯帝裁撤驿站,弄出一个李自成,如今巡抚吃拿卡要,又弄出一个白莲宗。

叶元珍说道:“陛下,微臣在数月前发过奏疏,提醒朝廷地方白莲宗...”

朱由检摇头:“没有注意过。”

主要还是每天奏疏实在太多,多到看不过来,很多奏疏基本都是内阁帮忙处理,只有重大抉择才会递交给朱由检。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阁老们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自然无法通过蝴蝶的翅膀看到未来。

叶元珍又问起陛下让自己办的第二件差事,丈量土地。

朱由检问道:“在东昌府,你知道排名前十的大户人家都是谁吗?”、

提及这个,叶元珍自然知道,当然是崔家和任家,崔家的家主正是朝廷的右都御史,任家是万历年间的盐商,靠着经营盐业为主。

朱由检说道:“他们两家占用多少田地?”

叶元珍:“崔家有一千多亩地,任家差不多在两千多亩。”

朱由检目光盯着叶元珍,在想要不要现在告诉叶元珍自己的改制,现在告诉,担心叶元珍会走漏消息。

叶元珍被陛下看的心里发毛,心里飞快的把自己做过的坏事回忆一遍。

除了在翠春楼跟小慧搂抱过,除了收受过下属送的荷叶鸡和几两碎银,他自认没犯过什么事。

两袖清风,可以说是官员中的一股清流。

朱由检:“东昌府的百姓人均占有多少田地?”

叶元珍听陛下问到人均,颤颤巍巍的问道:“陛下想听实话,还是假话?”

朱由检瞪眼,尼玛的,这个还分实话和假话?

叶元珍告诉朱由检,送往朝廷的册子里面登记的是人均三亩地,而实际上,实际上...

朱由检:“实际多少?”

叶元珍咬牙道:“实际人均不足三分...”

在明代,最小的土地丈量就是分,十分地为一亩,一百亩为一顷!

朱由检:“怎么这么少?就算崔家和任家坐拥上千亩地,普通百姓也应该有地种吧?”

叶元珍解释,普通百姓种植的都是劣等地或者沙土地,根本长不出来多少庄稼,那几分薄地打出来的庄稼都不够买种子的钱。

朱由检问道:“那占用最多田地的谁?”

叶元珍跟看傻子的似的看着朱由检,不过还是老老实实说道:“乃当今孔府孔家!”

叶元珍告诉朱由检,孔家在山东坐拥的田地高达140万亩地!

这是什么概念?彼时山东总共耕种的田地也不过1000万亩地,而孔家独自就就占了14%,这还没有算鲁王的田地。

叶元珍告诉朱由检,鲁王府占用的田地高达80万亩地,并且因为田地不够,从北首隶分过来不少田地。

朱由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土改,迫在眉睫,再这样下去会冒出无数个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