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元在朱由检的一番叮嘱下,他走下马车。本文搜:大神看书 免费阅读
就在马车即将走远时,朱由检掀开门帘,对周纪元说道:“爱卿啊,希望你记住一句话。”
周纪元茫然的抬起头。
朱由检缓缓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周纪元被这句话给震撼到了。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
马车驶远后,周纪元后知后觉的冲着马车下跪磕头。
当他再次站起身的时候,周纪元的双眼迸发出希望,他想起年轻时代的自己,刚刚考中进士,骑着马纵横在京城的街道。
那时的京城没有这么萧条,处处迸发着勃勃生机。
大明江山,我要帮陛下守好这大明江山。
走远的马车,王承恩回头问陛下都跟周大人谈了什么。
朱由检:“没谈什么,王伴伴,你现在有多少地啊?”
赶车的王承恩听到这个,吓得眼角一阵跳动,陛下问咱家有多少地是什么意思?
伴君如伴虎,如果猜不中陛下的心思,他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王承恩恭敬的说道:“全靠主子的赏赐,奴才在老家有田地两百多亩...”
嗯,两百多亩地是登记在册的地,背地里的府尹还凭借巧取豪夺,送给王承恩六百多亩地。
也就是说王承恩现在坐拥上千亩地,他的哥哥不仅在县衙谋了份差事,更是每年靠收租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这些田地还都不用纳税。
说实话,王承恩己经算忠厚老实,并没有贪污多少田地,比起自己前任,还有朝中大臣的田地,那都是动不动几万亩地啊。
听说家里粮食多得宁可烂掉,也不舍得开仓放粮施舍灾民。
王承恩前段时间修书一封,让哥嫂帮忙给灾民施舍点粮食。
朱由检:“朕以后会把这些田地收回来,你觉得怎么样?”
王承恩啊了一声,要把地收回来?
朱由检还亲自修改摊丁入亩的法案,越是家里田地多的,税收跟着翻倍。
这么做就是要把田地分给那些普通老百姓,至少要每家老百姓都分得一亩三分地,以此来养活自己。
只有让老百姓吃饱饭,他们才不会想着去造反。
朱由检知道变法的推动关乎全局,一着不慎,自己这个皇帝可能也就到头了。
因为他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文官集团,武将集团,包括宦官集团,还有藩王宗室。
他身边没有一个可靠的盟友,只有普通老百姓,而那些老百姓并不会觉得皇帝这么做是替他们着想。
朱由检突然很想抽一根烟,想到现在还没有香烟。
当年那帮老外发动鸦片战争,老子也可以用大炮轰开他们的大门。
朱由检脑海里不停的蹦出各种念头,思来想去,还是先解决眼下的麻烦吧。
不一会儿,马车来到有福客栈门口,此时天还没亮,客栈的房间大部分熄着灯,只有柜台值守小二在打瞌睡。
王承恩有昨天教坊司的经验,这次调来不少锦衣卫暗中保护陛下。
王承恩说道:“主子,咱们到了。”
朱由检:“还没抄家吗?”
王承恩解释:“之前那两个据点己经开始抄家了,因为这是客栈,入住客人比较多,咱们人手不够,要等会儿。”
朱由检轻轻哦一声,王承恩在马车上给东厂提督刘丰祥布置着任务。
没过多长时间,远处响起脚步声。
朱由检掀开帘子,看到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还有东厂番子,密集的阵型从街头巷尾涌出来,很快将整个客栈团团围住。
店小二还在睡梦中,就首接被锦衣卫的人捂住口鼻,刘丰祥从柜台下找到登记册,开始根据名单上面的客人寻找。
剩下的东厂番子很快冲进客栈,顷刻之间,传来各种鸡飞狗跳的动静。
朱由检甚至看到客栈窗户,有人光着身子准备从窗户逃跑。
埋伏在外面的锦衣卫立马就抽出腰间的弓弩。
朱由检对王承恩说道:“留活口!”
王承恩站在马车上喊道:“留活口,留活口,你们这帮王八犊子!”
锦衣卫领命之后,硬着头皮冲上去。
客栈这边的逮捕行动引起周围老百姓的注意,他们也不敢点灯,只敢透过门缝或者趴在墙头偷看。
无数锦衣卫举着火把,不停的有人被官差从客栈里面押送出来。
老百姓对这种抓捕行动早就见怪不怪,反正每隔几天都要来这么几次,听说陛下疯了,天天抄贪官污吏的府邸。
短短一炷香的功夫,客栈的所有人被缉拿归案。
朱由检对锦衣卫的粗鲁作风有些鄙视,你们执法也太粗暴了,就跟以前军统似的,万一这些客户里有人准备在京城投资呢,吓到人家怎么办?
很快,东厂提督刘丰祥送来名册。
他跪在马车前,汇报
道:“陛下,奴才己按名单把七个人全部捉拿归案,请您过目!”
王承恩把名单呈现给朱由检,朱由检借油灯翻阅着,从有福客栈的掌柜,跑堂,小二都是白莲宗的耳目。
朱由检说道:“现在就去审讯,另外,这些人也统统带回去,等审讯过后,身家清白的,放人家离开,听清楚了吗?”
刘丰祥本来还想着从这些客人身上敲诈一笔,察觉到陛下严肃的表情,再联想到那个录音笔,吓得连忙答应。
不一会儿,锦衣卫押送着客栈的所有人穿过街头,向着诏狱走去。
远处的天空,也终于露出鱼肚白。
与此同时,李国桢率领集团军终于挺进山海关,吴三桂亲自出城数里前来迎接。
李国桢己经听说徐允祯把清军打退,并获得山海关大捷。
其中缴获辎重无数,还有俘虏上千,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将对方的骑兵剿灭,让多尔衮和多铎逃回宁远城。
这也不能怪徐允祯,毕竟清军的骑兵也非常厉害。
双方见面之后,吴三桂热情的跟李国桢寒暄着。
他们俩很早就相识,以前吴三桂回京述职的时候,李国桢就参与过接待工作。
吴三桂看着李国桢身后的精锐步兵,眼里露出吃惊。
明军的步兵在他印象里很普通,这次的明军步兵仿佛大换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