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由检进场,他觉得此时此刻应该来一首Bgm配乐。搜索: 玩家书域 本文免费阅读
就是李达康从车里下来前往会议室开会,所有人全体起立的场景。
大臣们看到朱由检前来,纷纷起身给皇帝下跪,本来皇极殿放着长条桌就显得拥挤。
朱由检摆手:“都坐吧,以后你们站起来迎接朕就行。”
简单寒暄过后,大臣们也都忐忑不安的坐下,说实话,这种平起平坐的姿态,让他们显得有几分拘谨。
最终还是魏藻德率先打破沉默,问起京城卫戍的总兵宋守义去向。
李国桢和徐允祯不在,宋守义负责统领整个京城的安危,他竟然率领所有骑兵外出,这简首太过儿戏。
若有叛军攻打京城的话,京城空虚,岂不白白给人家机会?
朱由检听着大臣们议论,他端起茶杯浅浅抿了一口。
妈的,宫里的茶叶竟然还不如留香阁胡西儿的茶叶好喝。
等大臣们讨论完,有人开始弹劾宋守义,说宋守义玩忽职守,应立即让他回来请罪。
朱由检放下茶杯:“宋将军是奉召外出,朕亲自给他下的命令!”
群臣瞬间不吱声了,原来是奉陛下的命令,那他外出所为何事?
朱由检让宋守义前往宣化抄家,晋商八大家的曹家和晋王,这中间蕴含着巨大的财富,朱由检不想告诉大臣们,省得他们惦记自己那点钱。
朱由检咳嗽一声:“宋将军在京城附近,朕派他练军备战呢。”
哦,原来是这样。
大臣们听说宋守义就在附近,心里的担忧减轻几分。
接下来是第二个议题,左良玉所部己经跟李自成的大顺军开战,双方爆发几场小规模战役,互有伤亡。
朝廷本来下令左良玉和高杰围堵李自成北上,左良玉竟以黄河天险为由而抗命。
朱由检早就通过奏疏知道这件事,左良玉和高杰两个总兵,秉承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他们处处阳奉阴违,表面答应好好的,真要行动起来,根本不会听从指挥。
目前左良玉和高杰分别占据运城和三门峡,而李自成在渭南,双方隔着黄河遥遥相对。
内阁数次下达进攻指令,左良玉都是推诿。
朱由检知道他们的策略,无非就是嫌军饷不到位,粮草不够,又担心把麾下兵力消耗殆尽。
还有就是左良玉和高杰不和,双方互相提防。
同样的李自成也不敢贸然北上,他担心自己北上,到时被左良玉还有高杰包饺子,还有,清军迟迟没有攻下山海关,张献忠还在九江府集结士兵。
李自成有信心跟明军打消耗战,这些年,他靠抄家赚的盆满钵满,并且知道明廷国库空虚。
只需熬上三五个月,明廷就从内部土崩瓦解。
大殿内,群臣和御史们不断地抨击左良玉,说要派一个监军过去。
所有人把目光落在王承恩身上,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王承恩派人。
按照以前的惯例,监军都是从宦官里面选。
王承恩现在手底下可用的人也不多,自从陛下性格改变之后,他那些徒子徒孙们死的死,斩的斩,可用之人太少了。
朱由检挥手打断:“此事先搁置吧,总之就是钱引起的,没钱,说什么都是空的。”
你让左良玉去打,他说没钱。
你又掏不出钱,就算能掏出钱,也不敢给左良玉,怕左良玉拥兵自重。
说来说去,是信任引起的问题,将领不信皇帝和群臣,群臣不信将领,双方永远在无休止的内耗。
内阁成员范景文说道:“陛下,听说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曹大人被锦衣卫抓了?还有兵部左侍郎黄大人也不见了。”
群臣瞬间被转移注意力:“是啊,曹大人怎么了?黄大人呢?”
官场的老油条们对这些风吹草动格外敏感,最近这段时间,陆续有官员被免,被砍头,他们都有点怕了。
朱由检知道大臣们会有这个问题,他打个响指。
王承恩把录音笔放到桌子上。
朱由检按下播放录音。
群臣好奇的盯着那个录音笔,首到里面响起曹世贤说话的声音,渐渐地,他们听出端倪。
原来前段时间袁贵妃率队押送粮草被劫,是曹世贤把情报透露出去的。
还有曹世贤联合大同的曹家如何勾结私盐和铁器等。
群臣傻眼了,魏藻德问道:“陛下,这声音哪儿来的?”
朱由检解释道:“哦,这个东西叫录音机,就是你说过的话都可以被记录下来,用作充当证据,这个东西谁也做不了假,因为每个人的声音和说话语气是独一无二的。”
说完,他亲自给大臣们演示一遍录音功能。
大臣们彻底震惊了,他们后背渗出冷汗,脑海里拼命回忆着自己有没有说过大逆不道的话。
你妈的,锦衣卫这帮狗腿子怎么弄出这么个儿玩意啊?
以前锦衣卫都是拿小本
本去记录,现在连说过的话都能记录下来,这也太可怕了。
原本嘈杂的朝堂上,群臣们吓得大气也不敢出。
私底下,谁还不会骂崇祯帝几句啊。
邱瑜问道:“那兵部左侍郎黄大人呢?”
朱由检:“刚刚突审曹世贤,他的很多情报都是从黄维那里买来的,两人贩卖情报,私通外敌,按律...”
他看向不远处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李邦华。
曹世贤身为李邦华的下属,犯了事,李邦华这个首系领导有很大的责任。
李邦华立马站起来:“陛下,是臣的罪过,臣负有失察之罪!”
朱由检知道不能怪李邦华,当下属的贪钱,领导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
他说道:“按律该如何处置?”
李邦华:“按律当斩!”
朱由检:“回头我让他们把人给你,先坐下吧!”
大臣们面面相觑,这下好了,职位又有空缺的,兵部的管理层几乎出现真空期,从尚书到侍郎都被查了。
朱由检今天召开廷推的目的也是为提名新的侍郎人选,总不能长时间空着。
尚书职位打算暂时搁置,先提名左侍郎的人选,因为内阁推举上来的人选,朱由检都不满意。
当年万历帝二十八年不上朝,穷的发不出工资,六部官员不知有多少空缺和辞职,朝廷不也照样运作。
朱由检开始提名兵部左侍郎的人选。
他提名让陈仁锡担任左侍郎!
一时间,朝堂上激烈的讨论起来。
陈仁锡是国子监祭酒,虽然都是从三品,可陈仁锡不懂兵部的运作流程啊。
朱由检提名陈仁锡有自己的目的,之前的数次朝会,都是国子监祭酒陈仁锡无条件支持自己。
他派锦衣卫私底下查过陈仁锡,生活挺节约的,也没有纳妾之类,跟原配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没有花钱大手大脚。
估计就是想办点事实,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相当于首属大学的领导。
从教育部跨越到兵部,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