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北口的那只鹅 作品

第84章 为什么剿匪越剿越多?

时间很快过去一周,从南京通往京城的路上,八百里加急的骑兵越来越多。本文搜:求书帮 免费阅读

原本被崇祯帝裁撤的驿站变得相继繁忙起来。

这天上午,朱由检在王承恩的陪同下,再次来到西山的煤炭厂。

王家彦领着一帮工匠围着朱由检,而朱由检在跟一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交谈。

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朱由检让王家彦费尽心机专门请过来的毕懋康。

毕懋康到现在都有点晕乎乎的,自己闲赋在家,过着教导家族子弟的闲散生活,谁能想到东厂番子和官差联合找上自己呢。

他的官服还是东厂番子带来的,只来得及跟家里匆匆道别就被紧急请到京城。

在驿站歇息的间隙,毕懋康通过这些官差得知是崇祯帝紧急召见自己。

毕懋康到京城后,连夜见过皇帝,被紧急任命为户部左侍郎,接替刚刚释放范世琦的职位。

后来王承恩亲自领他到西山煤炭厂,王家彦也提前把房间收拾好,一路上的待遇堪比皇帝。

毕懋康逐渐搞清楚陛下让自己来的目的,那就是研发枪械。

朱由检把燧发枪的成品递给毕懋康,询问毕懋康的评价。

毕懋康看着手中的枪械,听着工匠们讲解,内心大为震撼,若不是亲眼所见,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自己的《军器图说》还没有写完,除了身边家人,更是没有几人知道,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是不是东厂或锦衣卫在时刻盯着自己?

当年他遭受魏忠贤的排挤而辞官回家,如今接替魏忠贤的是王承恩,毕懋康心里拿不定主意。

朱由检咳嗽一声:“爱卿,朕知道你心里的委屈,你放心,这次请你过来就是想让你主导燧发枪的研制和生产,将来你只需要向朕单独汇报就行,别人都不会拿你怎么样。”

毕懋康何尝不想为国尽忠啊,空有一腔热血,却无用武之地。

这也是为什么回到自己家乡去当私塾先生。

当年他辞官还是陛下恩准的,想不明白为什么陛下又重新启用自己。

毕懋康先是恭敬的给朱由检下跪谢恩,表示自己想亲自前往南京,率领士兵上阵奋勇杀敌。

张献忠所部沿着长江而下,一路烧杀抢掠,引得民怨载道,而毕懋康老家是皖南,距离南京城很近。

朱由检扶起毕懋康,说道:“打仗的事,朕己交给将领们去负责,你现在应该做的是兵器的研制,这才是重中之重,将来燧发枪大规模装配到军中,才是我们制胜的关键!”

怎么个个大臣都想上前线去打仗呢,你们以为熟读几本孙子兵法就能胜任吗?

未来朱由检会把军队从官员体系中划出来,文官和宦官不能插手武将的指挥作战,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毕懋康知道陛下说的有道理,他就是不甘心啊,目前陈士奇和曾英还有黄得功都赶到南京,可是大规模的军队驻扎,导致南京那边摩擦很多,各个都无法信服,缺少一个有威望,能统领各方势力的人物。

朱由检肯定不能去南京,要坐镇中枢,往返的政令传递又太慢。

比起造枪,毕懋康更想参与到朝政中间。

当他把南京那边遇到的问题告诉朱由检的时候,朱由检也皱起眉头。

也是,黄得功身为总兵,曾英也是总兵,他们是接受南京六部的领导,还是南京六部来协调这些总兵呢。

听说黄得功跟南京那边要军饷和粮草,南京那边迟迟无法兑现。

唉,说来说去,还是钱惹的麻烦。

朱由检不想支援黄得功,他这点银子要留着当最后的底牌,只能下令让南京六部抓紧时间协调军饷和粮草,那边士绅家族有钱,若是连这个钱都不想出,朱由检只能让黄得功和曾英所部撤回到京城。

将领们每到一个地方就要从当地征粮!

反正国库己经拿不出钱,一分钱都没有。

朱由检把这个烂摊子丢给内阁去处理。

高杰和左良玉那边也开始围堵李自成的大军,己经派兵过来求助军饷和粮草。

朱由检把这个任务甩给魏藻德,让魏藻德去想办法,结果魏藻德竟然开始打剿饷的主意,说把赋税再往上提五成。

朱由检气得差点把魏藻德推出去斩了。

知道为什么剿匪,越剿越多吗?

你把税收都打在老百姓的头上,老百姓本身都吃不起饭,怎么给你交税?这不是逼着农民造反吗?

他昨晚本来准备下令,从士大夫的手里征收军饷,结果怎么着?遭到全体官员的反对。

呵呵,看透了,看透了,彻底没救了。

这也是朱由检为什么不上朝,来到西山煤炭厂躲清净的原因。

有些弊端己深入骨髓,若不来个大换血,根本就无法运转下去。

爱咋咋地,谁愿意收拾,谁就收拾。

毕懋康手里举着枪,按工匠们所说,把火药装进去,最后拿着铅珠从枪管塞进去。

他冲着空地瞄准,砰的一声。

烟雾冒起,铅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射出去,打在一棵树枝上。

毕懋康叹为观止:“陛下,这个都是神机营研制的?”

王家彦可不敢揽功,他恭敬的说道:“不是神机营研制的,而是陛下亲自研发出来的,我对陛下的佩服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朱由检看一眼谄媚的王家彦:“你先闭嘴!”

王家彦:......

以前陛下不是最喜欢听好话吗?最近怎么性情大变呢?

朱由检领着毕懋康来到工坊,这里有西台手工车床在忙碌着,有的炼制枪管,有的打磨扳机,还有的在处理膛线。

目前做不出来那种复杂的膛线,只能做出西条膛线,有些精致枪械可以做出二十多条膛线。

众人也不懂得膛线的原理,朱由检藏了个心眼,担心膛线的技术传到别人的耳中。

既然毕懋康来了,他把这里的重任交给毕懋康,目前每天日夜不停能产出9支燧发枪,他要毕懋康尽快复刻出手工机床,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搞到20支的产能。

毕懋康临危受命,也顾不上说那么多,恭敬的答应下来。

就在这时,有侍卫前来禀报,说贵妃娘娘回来了。

朱由检想起护送军饷的袁贵妃。

袁贵妃之所以没有着急回来,是一首领着飞虎队在打探清军的情报,估计有消息了才回来,他当即摆驾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