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陆美云的话,陆承安快速的接过铜板。本文搜:当看书 免费阅读
临出门前,陆承安扭过头,对着陆正田说道:
“爹,我跟我爷说了,你抄书一天能赚五文钱,你可别说漏了嘴。”
话落,陆承安跟着陆承泽回了房间。
而陆美云则是没这么好运气。
只见在大房窗口看了好一会的李巧娘,叫住了陆美云。
一边打量着陆美云,李巧娘一边隐晦的打听刚才关起门来,二房都干了什么。
当然,重点是陆承安跑去找陆老头有什么事。
闻言,陆美云脸上的笑容都没变,对着李巧娘丢下一句:
“大伯娘,我爹找到了好的活。
刚才承安就是给我爷说这个好消息,时间不早了,我回去睡觉,不跟您多聊了。”
随着这句话说完,陆美云快速的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李巧娘:“……”什么好活?
有心想要让陆美云回来给她说清楚,却知道事关陆正田,她一首打听不太好的李巧娘,只好返身回房。
不过,因为脑子里猜着陆正田会找到什么好活干,李巧娘这一晚都没太睡着。
第二天,精神萎靡的李巧娘,就被刘氏叫起来。
轮到她做饭了,刘氏可没有因为她相公是最疼爱的孩子,给李巧娘特殊待遇。
在刘氏照样高嗓门的指点声中,陆承安很快睡醒。
等到吃饭的时候,李巧娘就听陆老头说了陆正田抄书赚钱的事。
一时间,李巧娘心情有些不太好。
虽然陆正田能赚钱是好事,但李巧娘很明白,要是陆正林一首考不中秀才,而陆正田又借着抄书不断赚银子。
总有一天,陆老头会让陆正林也学着陆正田,抄书养活自己。
到时候,她秀才娘子的梦,还能做下去吗?
李巧娘心情不好,陆正江和田翠花也好不到哪去。
同样是没去过学堂的兄弟俩,他要去干苦力,他二哥却能拿着笔抄书赚钱,陆正江有些大受打击。
于是,这天,陆正田和陆承安父子俩照常去学堂外蹭课的时候。
没过多久,陆正江也来了。
“二哥,我也在这听一会,可以吗?”陆正江看着陆正田问道。
闻言,陆正田跟陆承安对视一眼,父子俩给陆正江让开了一点位置。
此刻,学堂内的夫子正好开始讲课,父子俩都没出声,认真的听着。
陆正江看到这样的父子俩,沉默了一会,也仔细听着学堂内传来的声音。
不过,也就过了盏茶功夫,陆正江就待不住了。
他从抬脚走来走去,到挠头挠耳,接着叹气离开,也就用了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
晚上,田翠花在娘家干了一天的活,回来后跟陆正江关起门来就吵开了。
陆承安正好在院子里,又恰好走到了三房门口。
于是,在夫妻俩吵起来后,陆承安就抬头看向夜空,欣赏起了秋日的夜景。
而此时,随着田翠花一声:
“都是一家子兄弟,二哥可以在学堂外学的能抄书赚钱,为什么你做不到?”
“谁家哥哥学得好,弟弟就必须学的好了?
田氏,我给你说,我今天试过了。
在学堂外偷学,我还不如干活去。
别给我说读书容易,我现在脑门还听的疼着呢。”陆正江马上开口道。
听到这,明白他三叔三婶在吵什么的陆承安,笑着摇了摇头离开。
这才到哪!
等他爹真的考中了童生,到时候,还不知道某些人会有多酸。
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陆承安还去了一趟他爹的房间,催着他爹别只顾着抄书赚钱,也要努力一点,争取能考中童生。
陆正田:“……”
“娘子,我每天既要去学堂外学习,还要抄书。
现在,承安一点时间都不给我,让我准备考童生。
你要不说说他,别老催我了。”陆正田苦着脸说道。
闻言,赵月秀看着他,问了一句:
“当家的,那你是不想抄书赚钱还是不想明年去参加童生试?”
“废话,我当然都想了。”陆正田没犹豫的说道。
说完,他干笑一声,认命的开始抄书。
还好,这次抄的书是《尚书》,考试的时候也能用到上面的内容。
一本《尚书》再加上上面的注解,陆正田抄完一共用了快七天时间。
抄完后,陆正田马上给陆承安边读边解释,过了一遍上面的内容。
做完这些,他把抄下的《尚书》递给陆承安,说道:
“承安,你记住的话,给为父检查一下。
要是有错,你挑出来就行。”
陆承安:“……”合着他过目不忘的本事,方便给他爹纠错了?
最后,陆正田以两文钱,雇佣到了陆承安这个人形纠错机。
等陆承安检查了两遍,找出一处错误让陆正田重新写了一张后,才看向陆正田,问道:
“爹,你是不是准备去县城了?”
“那是,好不容易抄完的书,我可不得赶快看看能赚多少钱。
还有,你大伯院试也结束了,我得让他回来一趟。
最近也不知道谁把季然被老道士批命说是文曲星的事,传了出去。
附近十里八村的人,现在都说季然是文曲星,未来一定能当大官。
得让你大伯回来,看看该如何解决这事。”陆正田有些忧心的说。
要知道,作为一个农家子,有时候真的不能有太大的名声。
季然文曲星这名头,谁知道传出去是个什么样的影响。
陆承安也明白他爹的担心,于是,在陆正田说完后,他马上说道:
“爹,那您明天就赶紧去县城吧。”
说完这话,纠错时间太长有些累的陆承安,打着哈欠回了房间开始休息。
第二天一早,他就被陆正田从被窝里挖了出来。
“承安,那掌柜的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让我领了抄书的活。
你今天要是不去,他不让我继续领活怎么办。”给了这个理由后,陆正田就提溜着陆承安出门洗漱。
洗漱完,陆正田就把抄好的《尚书》和书铺的原本,一块塞进了陆承安的衣服中。
至于抄完后剩下的纸,就是属于抄书人的福利。
只要字写得好,不浪费纸张,抄写一本《三字经》,都能剩好几张纸。
像是《尚书》这样字多的书,这次陆正田可是剩下了十几张纸。
就这,还是陆正田经验不足有点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