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放牛娃 作品

第215 章 黄帝成为族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人族三大重要人物,各自开始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免费看书就搜:求书帮

首先便是轩辕黄帝,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黄帝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愈发细致起来。

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族在谷物脱壳这一环节,面临着极为棘手的难题。

每一次脱壳,都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劳作,耗费着族人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经过一段时日的悉心观察与深入思考,黄帝惊喜地发现,利用石头之间的撞击与摩擦,竟能巧妙地帮助谷物脱去外壳。

于是,黄帝凭借着这份智慧加上自己的创造力,发明出了杵臼这一用于粮食加工的器具。

杵臼的诞生,极大地提高了谷物脱壳的效率,让族人们从繁琐的脱壳劳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人力。

紧接着,黄帝又将目光投向了人族日常使用的器皿。

他意识到,以石器为主要器皿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诸多不便之处。

这些石器器皿,不仅重量很重,在使用过程中非常的费力,而且在加热食物时,速度异常缓慢,耗费了大量的燃料与时间。

面对这一困境,黄帝陷入了沉思。

终于,他灵机一动,想到了用粘土制作器皿的方法。

经过反复的试验与改进,他成功发明出了陶制器皿,如瓦甑等。

这些陶制器皿的出现,犹如一场变革,使蒸煮食物成为了可能。

从此,族人们告别了只能依靠烤制食物的单一生活方式,开始能够品尝到热气腾腾的“饭”与“粥”。

这一改变,不仅显著改善了族人们的饮食卫生条件,更大大提高了营养的吸收效率,为人族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养殖牲畜方面,黄帝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

他深知,驯养牲畜虽让部落告别了以往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狩猎生活,

带来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耗费人力。

往往一千只牲畜,就需要上百人日夜守护。

尤其是到了夜晚,既要时刻警惕牲畜逃跑,又要防范野兽的突然袭击,族人们可谓是疲于奔命。

一日,黄帝在巡视部落周边时,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树木映入眼帘,瞬间,他的脑海中灵光一闪。

受此启发,黄帝发明出了围栏。

这一伟大的发明,首接让牲畜养殖变得省时省力。

族人们再也无需时刻紧绷神经,日夜守护,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养殖效率,使得部落的畜牧业得以蓬勃发展。

随着轩辕黄帝的智慧与才能在部落中广泛传播,有熊部落的族人们对他愈发敬重与拥戴。

终于,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黄帝成为了部落的新族长。

荣登族长之位后,黄帝并未有丝毫懈怠,反而更加励精图治,决心为人族的未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黄帝巧妙地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别出心裁地将中间部分设定为公田,而周边环绕的八块则为私田。

这种设计独具匠心,由八家共同耕种公田,公田所获收成归部落统一分配。

这一创新的土地制度,既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又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

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为后世土地制度的发展奠定了雏形,影响深远。

不仅如此,黄帝还大力推广深耕细作与田间管理技术。

他深入研究不同土壤的特性,根据土壤条件的差异,

精心选种“五谷”——黍、稷、菽、麦、稻,极大地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

使人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化,为部落的繁荣昌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此外,黄帝还心系农田灌溉这一关键问题。

他亲自指导族人开凿水井,巧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族的农田灌溉难题,

使得农作物在干旱时节也能得到充足的水分滋养,确保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

同时,黄帝凭借对物理原理的深刻理解,发明了木制车辆(轩车)和舟楫。

他巧妙地利用轮轴原理,使得运输重物变得更加轻松便捷,极大地促进了部落间的物资交流。

族人们可以将多余的物资运往其他部落,换取所需物品,进一步加强了各部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很快,黄帝的贤能与功绩传遍了周围的每个部落。

各部落的族长听闻后,纷纷慕名而来,心悦诚服地选择归附。

就这样,在黄帝的英明领导下,有熊部落迅速崛起,成为了东部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部落,威震西方。

再说仓颉,在他成年之后,叶凌风依言来到了陈仓部落,正式引导他踏上成长之路。

“仓颉,你在思索些什么呢?不妨说与我听听,兴许我能给你提供些有用的见解。”

这一日,叶凌风偶然发现仓颉独自一人对着一段用草精心编织而成的草绳发愣,

神情专注而凝重。于是,

他轻轻走上前去,关切地询问道。

“首领大人,我察觉到了一些关于结绳记事的弊端,只是苦思冥想,却始终找不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仓颉抬起头,一脸认真地望着叶凌风,眼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困惑。

“哦?是何种弊端?但说无妨,或许我能为你答疑解惑。”

叶凌风微笑着,眼神中充满鼓励,仿佛在为仓颉注入信心。

“您瞧,这结绳记事之法,虽说能够帮助我们记录往昔发生的重要事件,

可随着记录的事情日益增多,时间一久,我们便很容易遗忘之前所记之事。

而且,这里面还存在一个最为关键的弊端……”仓颉微微皱眉,满脸认真地说道。

“哦?是什么关键弊端?你接着往下说。”

叶凌风依旧面带微笑,耐心地引导着仓颉。

“最大的弊端在于,结绳记事只对记录者本人有用,对于其他人而言,几乎毫无意义。

就好比这条绳子是我专门用来记录自身所遇之事的记事绳结,

然而,若是我将它呈交给首领您,您能从这上面知晓我所记录的具体事情吗?”

仓颉说着,缓缓举起手中的草绳,目光殷切地看向叶凌风,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探寻。

“嗯!不错,不错,你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些问题,足以说明你观察入微,思考深入。”

叶凌风赞许地点点头,满脸微笑地对着仓颉夸奖道,眼中满是欣慰之色。

“可是,我绞尽脑汁想了许久,却始终未能找到解决之道。”

仓颉无奈地叹了口气,满脸沮丧,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

“其实,世间万物皆有其独特的形态。

就如同这天,这地,这山,这水,在这漫漫无尽的历史长河之中,

它们固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无论历经怎样的变迁,

它们都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印记。”

叶凌风神色严肃,目光深邃,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蕴含无尽智慧的奥秘。

就在仓颉听得云里雾里,思绪有些混乱之时,叶凌风又接着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