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要地震了(求月票!!!)
第二日,正式开始研究这些竹简。
周越自然是想要早点做完早回去的。
毕竟他还有那么多的事情堆积在那里,别的不说,三大期刊的论文,他还是要挨个的去审阅。
现在看来。
这些竹简的工作量应该也没有太大。
只是其中的价值需要仔细的去推敲罢了。
周越也没有多想。
把竹简仔细的辨认着,他的身边配着两个工作人员,负责帮他拿取竹简之类的,作为辅助。
周越也没有多想。
就开始辨认。
比如说,竹简的后面,会有一个刻画出来的斜线。
这种东西,就是一个竹简不是作伪的例证,毕竟,这种形制很多同时代的竹简上面都有,这是为了竹简散落的时候,更好的拼接上。
斜线嘛,就是有着高低错落,顺序不会打乱。
竹简用麻绳串联起来,古有韦编三绝的故事,就是说读书刻苦,麻绳断了数次。
还有一些化验结果,这些也可以作为旁证。
一天的时间。
周越看了不下于五百枚竹简。
写下了不下于二十条旁证,来证明这竹简是真的。
其中,有些是竹简本身的字体,字迹,形态,软硬程度,乃至于一些小的细节。
更多的是竹简的内容本身。
二重证据法。
用已经存在的文献,来证明出土文献。
再用出土文献来证明地下的文献。
这个很简单的。
只要肚子里有货,就能知晓。
所以对他来说,一点不难。
不过,其他人就只能看到。
周越不断的请两位工作人员把竹简上下反复的翻动着。
这让其他人觉得有些心疼。
不愧是年轻人,果然够粗暴啊!
不过,周越也请教过工作人员,这些竹简历久弥新,到了今天尚且能够恢复原貌,那就已经可以证明,这种东西,是可以小规模的翻动,而不会产生破坏的。
一条一条的证明,被周越记录了下来。
他没有让别人帮着记录。
那太慢了。
有些东西,他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一些问题。
但是别人,就连把上面的文字复刻出来都是极难的。
更遑论让他们记载了。
史书都没有翻遍的情况下。
一些字,很难搞啊。
尽管都是古文字专业的专家,但周越也不想让他们去忙,还不如他自己干活快呢。
昭明文选序说。
翘足志学,白首不遍。
古史何其繁复。
从小学到老,也看不完一遍。
但他不一样。
他有前世的文学题库,两个世界历史相近,就像是同源异体字一样,只要认字的话,很容易就能够看出来一些东西。
三天的时间。
周越把一篇论文交给了李主任。
“李主任,这是我的论文,然后我在宁大那边还有事,我就先撤离这边的工作组了,您先看一下,有什么问题或者说是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您可以提出来,我去改一下。”
李主任有些称奇。
周越这几天并没有跟他们一起去逐渐的研究。
而是自顾自的去拆解那些竹简。
但也是一种研究的方式,而且他也看过周越整理出来的一些资料,都很有道理,也很有价值,所以也就由他去了。
但是没想到,这才多久啊,仅仅是几天的时间,三天啊!
就已经把具体的论文写出来了
不过李主任也没有动声色。
而是认真的看了一遍这篇论文。
最后手掌才微微的有些颤抖,就连目光也陡然瞪大。
“这是周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写出来的”
三天的时间完成一个学术论文。
这本身就足够值得惊讶。
甚至现在,他能够看得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几乎没有遗漏的,都是出现在了这篇论文里面。
也就是说他们两个人的研究和一些想法几乎是不谋而合的。
甚至于说,
这篇论文一万多字。
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从各种方面来论证这批竹简的真实年代以及推论。
而且论证的都是极为有效的。
几乎是铁证。
至于说一些推测,也在后面有着足够的论证以及分析。
这几乎就是标准的论文!
“对啊,三天时间。”周越笑着,“事实上也就是昨晚一晚上写出来的。”
“毕竟我在宁大那边还有事,不可能停留太久,所以说早点做完,也就早点交工。”
李主任又一次看了一遍这篇论文,从头到尾。
几乎是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周越也不着急,就坐在一旁不断的回着消息。
等到他把这几天工作群里面积攒下来的消息回复完毕,李主任才回过神来。
“这篇文章属于是石破天惊级别的,我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论文了。”李主任神色郑重。
“毫不夸张的讲,这篇文章,几乎可以成为文学、史学、语言学方面的标杆了。”
“这里面的证据和史实,有些是我都很难去想到的。”
“而且这篇论文一出,我们京华大学这批竹简,应当是再也没有什么疑问了。”
“周老师不仅确定了这批竹简里面的真实性,就连这竹简里面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也都加以分析。”
“很难想象这是三天的劳动成果,如果说三个月,甚至说是三年,我都不会有这么惊讶。”
“怪不得周老师能够在学术上有如此高的成就,而且,仅仅是四级教授的头衔,对于周老师来说还是太低了。”
“周老师这种顶尖人才,如果不是宁大的建筑学院院长的话,那我觉得,我们无论费有什么代价,也都会把周老师挖过来的。”
他也有些感叹。
眼前之人或许看不上他给的身份,毕竟人家本身是理工科的大佬。
他即便是把人挖过来,也只是到某一处研究所做主任而已。
但是这样的都是比较清贵的职位,赚不到什么大钱的。
和理工科更是没有办法相比。
他拿着手中的论文。
“这篇论文我会尽快发表,而且,不需要任何的改动,因为周老师的这些条件,已经囊括了我们几乎大部分人的研究想法。”
“我们即便是再发现了什么,也只能是在周老师这篇论文上再去发论文进行补充而已。”
“这篇论文太好了。”
他已经词穷了。
不是没见过好的论文。
但,论文里面几乎一句废话没有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哪怕是他们做学问,也难免夹带着一些个人主观的想法,但,周老师这里,直接一点主观想法都没有,直接上史实和一些推论。
事实上,那些推论即便是无懈可击的,但,周越这边不确定就是不确定。
推测也依旧是推测而已。
而不会武断的下结论。
逻辑清晰的过分。
很多的东西,思考的角度,都极为的完备。
这让李主任有些爱不释手。
“好,那就多谢李主任了。”
“应该是我们多谢你才对。”
“这里面的内容,当真是让人觉得震撼。”
李主任摆了摆手。
周越也是笑了笑。
“李主任客气了,我在古文字学专业,还是一个小学生而已,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李主任张了张口,略微苦笑着摇了摇头。
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什么。
看着周越离开的背影,李主任瞬间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老了。
这就是周老师的速度吗
两千多枚竹简,用三天的时间,把论文都写出来了
如果再给他一段时间,不出半个月,是不是就能把这批竹简彻底的研究出来
他是不屑于去做这种基础的事情吧
但,在这篇论文上面,已经有了足够的体现了。
尽管没有面面俱到,但却把这批竹简之中的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都抛了出来,尽管有些是没有答案的,但能够提出问题,有问题意识,就已经强过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从业人员了。
再加上那些深入的推论。
足以证明其学问之精,之深,世所罕见。
他把这篇论文认真的反复看了好多遍。
把里面的一些思考记录了下来。
这些周老师提出来的问题。
可能就需要他们来研究了。
他此前感受到的一些异样的条文,这里面都有提出来,可见,周老师这几日的工作量有多么大。
也就是说,他自己来写,也未必能够写成这样。
也不是未必了,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里面的内容太夯实了,一个杂字都没有。
“要地震了。”李主任感叹着。
确实啊。
而且,不仅仅是古文字学。
文学,史学,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可能都会因为这一篇论文地震。
这是让他始料未及的。
他把这篇论文复印了很多份,随后他走了出去,进入了甲骨文的储藏室。
这里依旧还有很多老人正在仔细的鉴别和工作。
“周老师在宁大那边还有事,就直接离开了。”
听到李主任的话之后,众人都是暂时的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因为他们对这个消息也比较震惊啊。
他们也还是蛮喜欢这个年轻人的,对于他的暂时离开都觉得有些可惜。
毕竟这个年轻人虽然说看起来不太合群,但是这几天他们在工作当中确实是察觉到了周教授也比较细致入微,甚至说是查探出来许多很有意思的东西。
有些时候,他们在开会的过程当中,周越就会分享一些内容。
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很新颖。
算是他们这些老头子之中,唯一的比较年轻的思想了。
而且,这么几天的接触下来,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周教授那种渊博的知识,在学问上是完全有可能和他们平起平坐的。
就是那种随口说出来一段话,都足够让他们深思良久了。
而且抛出一段史料,就足够让他们觉得惊艳。
“那李主任,周老师还会回来吗毕竟我们这边的项目还没有完,而且,这个项目这么大,最后我们这么多人可能也都是要专家签字的。”
“周老师不回来了。”
众人都是觉得稍微有些失望,毕竟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周老师人还是很好的,就像古君子一样温润如玉。
大家对他都很喜欢,而且周老师为人也比较和善,和谁都能聊上几句。
而且待人接物,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不过也对,周老师是建筑学院院长,诸多事务缠身,而且这个年纪又取得这样的成就,必然是很忙的。”
“先前我还看到,周老师连夜审核一些期刊论文,那看论文的速度简直是飞快,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强了啊。”
“是啊,周老师的学术水平简直是毋庸置疑的,先前我看了周老师的简历,二十三岁的二级教授啊,仅次于院士的存在,能够抽时间过来帮我们看一眼这一批竹简,应当确实是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很有兴趣。”
“没时间的话就算了吧,如果之后还有这种工程,倒是可以邀请一下周老师,我觉得周老师的古文字的研究水平还是很高的,如今只能说是可惜了。”
李主任见他们这么说。
也是微微有些感叹。
二十多岁能够把学问做到这种地步,简直是前无古人的。
但是。
他看了一眼手中的论文。
又是面色有些复杂。
“周老师离开之前给我留下了一篇论文,我帮大家打印好了,待会儿我会让工作人员给大家发下去。”
“这篇论文还没有发表,预计在下周发在我们京华大学社科版的期刊上。”
说着,他把一摞的论文,让工作人员发到了每个人的手里。
一些老教授都是比较意外。
他们一般发论文,都是会发在出土文献期刊,或者是文献研究,以及一些古文字,语言学类的期刊。
但他们没有想到,这篇论文会发布在社科版上。
京华大学的社科期刊,这是国内最为顶级的文科期刊了,几乎没有之一。
而且涵盖极广,入选要求极高,可以说是每一篇论文都足够在当今社会的文科领域造成极大震撼的。
一般都是综合性的论文,比如说研究文史哲,研究一些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问题。
都会有最顶级的学者去审阅。
但是现在看来,这篇文章已经审完了
确实,李主任是期刊的主编之一。
不过,这篇论文,说发就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