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了”
白疏影举着手中的茶杯,愣在当场。
就算是她已经决定要放弃了男人,可是骤然听见这种消息。
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心,竟然还是会痛。
明明几天前,霍霆轩还从沈月茹那里,把专属于霍家少夫人的镯子给她拿了回来。
就算是她不要,可这也能证明了,男人还是有想要和她和好的心思的。
可是现在,这才没过几天。
霍霆轩居然和沈月茹,就这样整出来了个孩子。
幸好,她当初没有一时心软,就这样原谅了霍霆轩。
现在看来,老话说的。
狗改不了吃屎,是对的。
霍霆琛看着白疏影苍白如纸的脸色,意味不明的笑了笑。
“嫂嫂,你别跟我说,你现在还在因为我那个哥哥而伤心啊!”
郝懿清有些担忧地握住了白疏影的手,轻轻地捏了捏。
“疏影,你没事吧?”
“没关系的,就算他在外面有了孩子,咱们正好有由头和他离婚了。”
“更何况,他是过错方,咱们能分到的,还会更多一点。”
白疏影抬头,眼眶中却没有霍霆琛和郝懿清以为的泪水。
她勾起唇角,笑得却还是有些勉强。
“你们不用担心我,我没事。”
犀牛属于奇蹄目(perissodacty)犀科(rhocerotidae)。曾经,犀牛家族遍布欧亚大陆和非洲,种类繁多。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今仅存5个物种,它们代表着犀牛演化树上最后的顽强分支:
1.**白犀牛(Ceratotheriusiu):**
***体型:**现存体型最大的犀牛,也是陆地第二大哺乳动物(仅次于非洲象)。成年雄性体重可达2,300公斤以上,肩高可达1.8米以上。
***分布:**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南非、纳米比亚、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少量在乌干达。分为两个亚种:
***南方白犀牛(C.s.siu):**数量相对较多(约1.6万头),是现存最繁盛的犀牛物种,主要归功于南非长期有效的保护。
***北方白犀牛(C.s.ttoni):**功能性灭绝。2018年,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去世,目前仅存两头雌性(naj和fatu)。科学家们正尝试利用辅助生殖技术(ivf)拯救该亚种,但前景极其渺茫。
***特征:**拥有宽大的方形嘴唇,适应于低头啃食地面上的短草(食草动物),因此也被称为“方吻犀”。它们体型敦实,颈部有明显的肌肉隆起(肩峰)。皮肤呈灰色到浅棕色,并非真正的白色,“白犀”之名可能源于荷兰语
南非荷兰语“wijd”(宽的,指嘴唇)的误译。通常有两只角,前角较长(可达1.5米),后角较短。
***习性:**社会性相对较强,常形成小群(尤其是雌性和幼崽)。领地意识不如黑犀牛强烈,活动范围较大。
2.**黑犀牛(dicerosbirnis):**
***体型:**体型小于白犀牛,但依然庞大。成年雄性体重约800-1,400公斤,肩高约1.4-1.7米。
***分布:**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如今种群严重破碎化,主要存在于南非、纳米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国。数量约6,000多头(2023年底数据)。
***特征:**拥有尖而灵活的上唇(“钩唇”),像手指一样可以抓取树叶和嫩枝,是典型的**食嫩枝叶动物**。皮肤颜色通常更深(灰黑色),但受泥土颜色影响很大。同样有两只角,前角较长。头相对较小,颈部无明显的肩峰。
***习性:**性格通常被认为更孤僻、易怒且攻击性强(尤其在保护幼崽或受威胁时)。领地意识强,独居为主,或母犀带幼崽。活动范围相对固定。
3.**印度犀牛(rhocerosunirnis):**
***体型:**亚洲最大的犀牛,体型仅次于白犀牛。成年雄性体重可达2,200公斤,肩高可达1.8米以上。
***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和尼泊尔南部的特莱低地(terai)的冲积平原和河岸草地、沼泽。数量约4,000头(2022年数据),是亚洲三种犀牛中数量最多的。
***特征:**皮肤厚实,布满巨大的褶皱和瘤状突起,如同披着厚重的“盔甲”。通常只有**一只角**(独角犀),长度可达20-60厘米(雌性角较小或缺失)。上唇灵活,适应于啃食高草、灌木嫩枝和水生植物。皮肤呈灰色或灰褐色。
***习性:**主要在清晨、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常在泥潭中打滚降温、防虫。通常是独居,但在优质栖息地或泥潭附近会形成临时聚集。
4.**爪哇犀牛(rhocerossondaic):**
***体型:**体型小于印度犀牛,但大于苏门答腊犀牛。成年体重约900-2,300公斤,肩高约1.4-1.7米。
***分布:****极度濒危**。目前已知的唯一种群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端的**乌戎库隆国家公园**(ujungkulonnationalpark)。数量估计仅余70多头(2023年数据),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
***特征:**皮肤也有褶皱,但不如印度犀牛明显。雄性通常有**一只短角**(小于25厘米),雌性通常无角或仅有小突起。上唇尖突。皮肤呈灰色。
***习性:**栖息于低地热带雨林和茂密的红树林沼泽。非常隐秘,习性研究较少。独居为主。
5.**苏门答腊犀牛(dicerorhsuatrensis):**
***体型:**现存体型最小的犀牛,也是唯一身上长有稀疏长毛的犀牛(尤其在幼崽和年轻个体身上)。成年体重约500-1,000公斤,肩高约1-1.5米。
***分布:****极度濒危**。零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马来西亚(沙巴州)。数量估计不足80头(2023年数据),且种群高度分散、隔离。婆罗洲亚种(d.s.harrissoni)可能已在野外灭绝。
***特征:**有**两只角**,前角较长(可达25-80厘米),后角短小。皮肤呈红褐色或深灰色,相对其他犀牛毛发较多。上唇灵活。是现存犀牛中与史前披毛犀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
***习性:**栖息于山地和低地的热带雨林。食性广泛,取食嫩枝、树叶、水果、嫩芽等。独居性强,活动范围大。
**二、惊人的生物学特征:适应与生存的杰作**
1.**标志性的角:**犀牛角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其悲剧的根源。与牛角或鹿角不同,犀牛角**不是骨头**!它是由**角蛋白**(kerat)构成的,与人类的头发和指甲成分相同。角牢牢地附着在鼻骨上的一块粗糙区域(称为“角基”)。角会持续生长,如果折断或部分磨损,可以再生。角的形状、大小和数量(1或2只)是区分物种的重要标志。在自然界中,角主要用于防御、争夺配偶和领地、挖掘水源和植物根茎。
2.**厚重的“铠甲”:**犀牛的皮肤极其厚实坚韧,在某些部位可达数厘米厚。虽然看起来很粗糙,布满褶皱和疣粒(尤其在亚洲犀牛身上),但皮肤其实相当敏感,容易受到阳光灼伤和昆虫叮咬。因此,犀牛非常喜欢在泥潭中打滚,泥浆形成的“泥衣”既能防晒降温,又能驱赶寄生虫(如壁虱),还能填补皮肤褶皱,增加一层物理保护。
3.**庞大的体型与支撑:**巨大的体重需要强健的四肢支撑。犀牛拥有粗壮的柱状腿,每只脚上有三个脚趾(奇蹄目的特征)。它们虽然看起来笨重,但短距离冲刺速度惊人(可达40-55公里
小时),而且非常灵活,能快速转弯。
4.**感官世界:**犀牛的**听觉和嗅觉极其发达**。它们的大耳朵可以独立转动,捕捉细微声响。嗅觉更是其感知环境、寻找食物水源、识别同类和发现危险的主要手段。相比之下,它们的**视力很差**,是高度近视,主要依赖嗅觉和听觉来判断周围情况。这有时会导致它们对静止物体反应迟钝,或在受惊时盲目冲撞。
5.**食性与消化:**根据物种不同,犀牛的食性有差异:
***白犀牛:**食草动物(grazers),主要吃贴近地面的短草。宽大的方形嘴唇像割草机一样高效地啃食。
***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食嫩枝叶动物(Browsers),用灵活的上唇(钩唇)摘取树叶、嫩枝、灌木、水果甚至推倒小树取食。它们不是反刍动物,只有一个简单的胃,但拥有发达的盲肠来帮助发酵分解植物纤维。
6.**社会结构与繁殖:**
*犀牛通常是**独居**动物(白犀牛的社会性稍强)。成年雄性有强烈的领地意识,会用尿液、粪便标记边界,并用角刮擦树干或地面留下视觉标记。雌性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主要围绕水源和食物资源。
*雄性之间会为争夺领地或交配权发生激烈打斗,有时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