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作品

第81章 隐岛

在秦国时代。

众多大秦将领常被王翦的威名所掩盖,但毋庸置疑,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绝非等闲之辈。

“遗憾啊。”

“我不是负责驻守秦国境内的人,不然倒是可以去咸阳见识一下秦始皇的风范了。”

赵封凝望着渐行渐远的屠睢船队,心中也泛起一阵失落。

对于那位被后世奉为千古一帝、始皇帝、祖龙的秦始皇,赵封充满好奇。

这位开创历史的尸体究竟有何等容貌?又有着怎样的威势?

赵封内心满是疑问。

可惜,他受命守护渭城,没有上级将令不得擅离,若违令便是叛国重罪。

这是对将领的一种约束。

若将领随意游走,必生变故。

“主公。”

“魏军还算识时务,直接撤退了。”张明眺望魏国方向,嘴角微扬。

赵封扭头看去,原本密密麻麻的魏军此刻如潮水般退去。

“魏国今非昔比,他们不敢与我大秦开战。”

“韩国已灭。”

“如今最惧的是魏国,唯恐给我们出兵借口,若他们胆敢动手,抢夺郭开,便是我们的出兵理由。”

“这样的统兵将领,恐怕担不起这份责任。”赵封轻笑一声。

他对这些撤退的魏军心思了然。

“主公。”

“我们是继续前往隐岛,还是返回?”韩喜恭敬询问。

“当然是去隐岛,那里藏匿了一些不忠之人,必须处理。”赵封冷哼一声。

韩喜招揽了大量人手,其中良莠不齐,而赵封认为至关重要的忠诚者亦有不少不在其列,这些人必须清除,以儆效尤。

阎庭!

尽管允许天赋不足者存在,但绝不容许对赵封不忠之人存活。

这是赵封的原则。

……

魏都,大梁!

信陵君府邸。

“禀告信陵君。”

“镇守边疆的曹将军来信了,他迟到了,未能成功接应赵相。”一名属官毕恭毕敬地对一位神态沉稳且威严的男子说道。

信陵君!

后世称他为战国四公子之一,魏无忌。

在当今天下,他享有极高声望,于魏国更是被誉为安定国家的栋梁之才。

魏无忌身为魏尸体室宗亲,又是当今魏王的叔父,威望极高,且备受魏王信赖。

当他听闻属下的汇报时,脸上掠过一丝失落。

关于赵劫秦太后的事件,他自然有所耳闻,而且之前郭开已经通过密使与他商议,并获得了他的认可。

劫走秦太后,从渭水进入魏境,再返回赵国的计划,他也默许了。

然而,当前秦国实力雄厚,天下诸侯无不畏惧。

作为邻近秦国的魏国,在目睹韩国尸体后,难免感受到唇亡齿寒的压力。

相较赵国,魏国的实力本就逊色;而与秦国相比,则更为悬殊。

“终究是事与愿违。”魏无忌感慨,“如果能挟持住秦太后,秦王定然不敢轻举妄动。”

“以母相逼虽手段略显卑劣,但终究是一种针对秦的有效策略。”

可惜最终未能成功,魏无忌不禁叹息:“或许信陵君思虑过多。”

秦国攻打韩国时,声称韩国有挑衅行为,后来更主张讨伐秦国才导致自身尸体。

而魏国多年来与秦交好,秦不应无端发兵,一旦开战,各国也不会坐视不理。

旁边的一名官员附和道:“正是如此。”

听到这话,魏无忌眼中流露出失望:“朝中不知有多少人抱此心态。”

“所谓的正当理由也许在特定时刻有用,但如果有一国过于强大,这些理由便毫无意义。

秦对于我们魏国而言,已然如同巨兽。”

“若秦进攻魏国,我们必败无疑。”

“归根结底,最好的办法是不让秦找到借口,这样还能争取他国援助。

但若给了秦借口,他国也不会轻易出手相助。”

魏无忌满心悔意:“当初韩王求援时,我不该等待赵国的回应,而应直接派兵支援韩国,或许那样能让韩国多些抵抗秦军的机会。”

说到此处,魏无忌眼中的悔恨难以掩饰。

他年岁渐长,来日无多。

只希望在余生里守护魏国,避免落入秦人之手。

秦国愈加强大,他的忧愁也愈发深重。

昔日曾谋划联合抗秦,如今却因惧怕秦威而不敢行动。

合纵的局面已成为历史,攻守之势已然逆转。

听罢魏无忌的话语,身旁的随从默然无声。

“赵相眼下如何?”魏无忌问。

“回禀主公。”

“驻守渭水的曹将军称距离太远,又有舟船阻隔,未能看得真切,不知赵相是被俘、遇害,还是侥幸逃脱。”随从迅速答道。

“若是这赵相能就此亡故倒是件好事。”魏无忌冷哼一声。

闻此言。

随从大惑不解:“主公并非一直对赵相颇为欣赏吗?况且他对主公似乎也十分尊崇,若他身故,这对我们大魏恐怕并非良策。”

“郭开,不过是个贪图钱财的小人罢了。”

“与他结交,只是因其深得尸体信赖,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位佞臣,只认得财与利。

若他归西,赵廷或许会由廉颇和赵佾主导,这对大魏而言才是真正的利好。”魏无忌沉声说道。

对于这位随从,魏无忌还是信任的,所以才坦诚相对。

不得不说。

魏无忌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果真目光独到。

郭开,确实是个卑劣之人。

“主公所言极是。”随从附和道。

“秦军驻守渭城的情形查明了吗?”魏无忌再次开口。

随从忙呈上一封竹简,毕恭毕敬地递过去:“这是渭城军报,请主公审阅。”

魏无忌接过一看便明。

“赵封。”

“竟是他镇守渭城。”

“看来王翦对我大魏的警惕之心非同一般啊。”魏无忌皱眉道。

“主公。”

“赵封不过是运气稍好些,怎能劳主公这般挂心?”随从疑惑不解。

“魏渤啊,你知道当年先王为何要将你留在本君身边吗?”魏无忌回头问他。

“属下愚钝,不知。”魏渤恭敬作答。

“论出身,你也算我大魏王室,是大王亲弟,本君的侄儿。”

“本君已至暮年,时日不多了。”魏无忌叹息一声。

听到这话。

魏渤连连摇头,一脸正色道:“主公正值壮年,切莫妄自菲薄。”

“大王登基仅三年,凡事皆依赖于本君,而先王在你少年之时便把你留在我身边,就是要栽培你成为大王的左右手,日后也能安定魏国。”

魏无忌叹息一声,缓缓开口:“天下早已非昔比,如今秦强而诸侯弱。

当年合纵之策已然瓦解,这些你身为我身边之人,岂能仅凭表象来看待事物?就拿赵封来说,你跟随我许久,应该清楚他的底细。”

“赵封原本不过是秦军后勤中的一员,因偶然的机会杀死暴鸢之子得以升职。”魏勃冷哼了一声,“后来又因为某些巧合,或者说运气,将暴鸢这位名将击杀,这才调入了主战营。”

“归根结底,此人不过是个运气好的家伙。

要是没有遇到暴鸢父子,他现在可能依旧只是个普通的后勤士兵罢了。”魏勃语气中带着些许轻蔑。

魏无忌听完却叹了口气,失望地摇头:“在我眼中,你不该只看到他的运气。

确实,他的运气的确不错,若非暴鸢父子,他大概还在后勤部默默无闻。

但你忽略了他真正的本事。”

“暴鸢带领八千精锐秘密埋伏在阳城,意图在夜间偷袭切断秦军粮道以拯救韩国。

此计虽然冒险,却是不得不为之,一旦成功便能让韩国多支撑一段时间。

然而面对不足万人且毫无防备的后勤部队,暴鸢的精锐本可以轻易取胜并追击,结果呢?赵封竟将数千后勤人员聚集起来,与暴鸢的精锐展开殊死搏斗,死守不退,致使暴鸢计划失败,自己也命丧赵封之手。”

“之后,这小子一反常态,接连攻破韩国数座城池,直捣王城,俘虏韩王。”

“这样的成就,绝不仅仅是靠运气就能达成的。

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你能做到吗?”魏无忌目光炯炯地盯着侄子。

魏勃陷入沉思,半晌才低声回答:“臣做不到。”

听到这话,魏无忌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好。

此人一是勇猛,二是擅长指挥军队,三是运气确实不错,但这终究是最次要的部分。”

“可惜啊……”魏无忌再次叹息。

“倘若此人出身我大魏,该是何等幸事;若是他属于我大魏,本尊定会将其收入门下,传我衣钵,大魏亦能有人接续香火,守护社稷了。”

“为何秦国有这般福分?”

魏无忌带着一丝不甘心的语气说道。

听到自己的叔父——那位以战神自居的人,对一名异国人如此推崇,魏勃心中颇感不服。

他在叔父身旁侍学多年,从未得过一句赞赏,而今竟对一个外国人如此夸赞,并提及衣钵传承之事。

此事若传扬开来,必将引发整个朝廷的轩然大波。

“君上。”

“他真的值得您这般看重吗?”魏勃愤懑地问。

魏无忌微微一笑:“若他是我大魏人,哪怕只愿效力我国,那自然值得,可惜他却是秦人啊!”

“君上。”

“总有一天,当我与那赵封交锋之时,我必取其首级。”

“我会让他明白,他不及我。”魏勃目光坚定地说。

听到这句话,魏无忌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起来:“那么,本尊就等着那一天到来。”

能用赵封激发侄儿斗志,这也是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