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作品

第59章 尽孝道

至于新纳的土地与民众,还需要时日才能真正归心。

“臣明白了。”冯劫立刻应答。

“仅靠我大秦的木炭恐怕不够。”

“臣认为可下旨蒙毅,让他多伐树木,分给百姓,以免受寒之苦。”

“除此之外,还需调运粮草至颍川。”尉缭进言。

“嗯。”嬴政点头同意。

朝堂讨论持续着。

议题几乎都集中在颍川治理的问题上。

然而这场朝议之后。

朝中众臣的心绪却各有不同。

王府!

整个府邸上下都在忙碌,打扫、整理。

主人凯旋而归,府中怎能不忙?

而在一处殿阁里。

“呕……呕……”

王嫣一阵剧烈干呕,脸色泛白。

许久才缓过劲来。

“怎么会这样?”

“才一夜而已。”

王嫣喃喃低语,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同时轻抚腹部。

尽管她不像已出嫁多年的妇人那般了解,但身为女子,她也曾听闻不少怀孕之事。

而这些天她一直干呕,食不知味。

王嫣自然清楚自己遇到了什么。

“这该如何是好?”

“要是父亲知晓,赵封可就麻烦了。”

“这次回来,大王必定会提亲。”

“若真如此,我若怀上孩子,我们王家就完了。”

“父亲已经进宫了,要是大王向他提及赐婚的事,该怎么办呢?”

此刻,王嫣内心慌得不行,不知如何是好。

一方面担心此事连累赵封,另一方面也忧虑自己的家族受牵连。

她陷入两难之境。

“要是我死了……”

“也许一切就都解决了。”

就在这一刻,

一股坚定的念头突然浮现在王嫣心中。

可刚有这个念头,

砰砰砰!

清晰的敲门声在门外响起。

“嫣儿啊。”

“整天窝在屋里干啥呢?你爹快回来了,还不快出来。”

王氏的声音在外响起,带着些许无奈。

自打王嫣回到府中,几乎不出门,整日待在自己的院子和屋子里。

“来了。”

王嫣答应一声,又低头瞧了瞧自己的腹部,刚才那个念头立刻被打消了——若是她死了,岂不是害了两条性命?

随后,

她开了门。

王氏缓步走进来,在屋里扫了一眼,说道:“整天待着做啥呢?都回来这么久了。”

“娘。”

“我不想去外面。”王嫣轻声回答。

“好了。”

“跟娘一起去正厅等吧,应该没多久你爹就回来了。”王氏笑了。

这时!

“姑姑!”

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接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跑进来,一把抱住王嫣的腿。

“离儿。”

王嫣笑着蹲下,轻轻将这个小男孩抱起。

显然,

这个小男孩就是史册记载的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王离。

此时他不过五岁。

他是王贲妻子所出。

然而,王贲的妻子也在生下王离后因大出血去世。

在这个年代,

生育犹如闯鬼门关,稍有差池便可能难产致死。

自王离出世起,祖母便承担起了照料他的责任,平日里王嫣也是陪伴着他。

“姑姑。”

“为何你不陪离儿玩耍呢?”王离满脸不悦地看着王嫣,显得十分委屈。

“姑姑近日身体不适。”

“待我稍好些,一定陪你。”王嫣温声说道。

“嫣儿。”

“自从你回来后,一直郁郁寡欢,到底发生了何事?告诉娘。”王氏担忧地望着王嫣。

“一直把事情压在心底对身体不好。”王氏对女儿感到心疼。

“娘,我没事。”尽管内心紊乱,王嫣外表依旧镇定。

“好了,我们去府殿等你父亲。”见女儿不愿多言,王氏也不再追问,牵着她的手走出房门。

章台宫内!

嬴政与王翦对坐。

“上将军此次虽未亲自领军,但一切调度皆由您安排。”

“对颍川之地,您有何见解?”嬴政含笑询问。

“自从大王亲政以来,不断削弱韩国实力,灭韩并非难事。”

“归根结底。”

“此次得蒙大王厚爱,让我无功受禄。”王翦笑着回应。

嬴政浅笑,为王翦和自己各斟一杯酒。

王翦连忙拿起酒杯。

“昔日上将军临危护驾,孤始终铭记于心。”

“你啊。”

“太过谦逊,太过小心。”

“未免太小瞧孤了。”嬴政意味深长地说。

王翦握杯的手微微抖动,急道:“臣不敢。”

“你如何看待你的未来女婿?”嬴政笑着问。

“此人。”

“乃一勇猛之将,且富有将才。”

“若经几年军旅磨砺,必成大秦助力。”王翦立即答道。

“呵呵。”

嬴政笑了笑:“孤深知上将军,连王贲你都没这般称赞过,看来这赵封确实与众不同。”

“不说别的。”

“仅凭赵封这孩子的品性和担当,我就对他另眼相看。”王翦笑着说道。

“孤很想知道,你详细说说。”嬴政兴致勃勃地追问。

王翦见状,直言相告当日赵封坦白与王嫣定情之事,却略去了赵封的威胁部分,并着重展示了他超凡的力量。

听完后,嬴政眼中掠过一丝赞叹:“这赵封倒是条汉子。”王翦随即坦言,拒绝扶苏公子的求亲不仅是为了女儿,更不愿拆散这对璧人,希望嬴政莫要怪罪。

嬴政微笑回应:“寡人说过,拆散姻缘这种事别的王或许会做,寡人不会。

当年的事,上将军虽未亲历,但难道没听闻过?”王翦一怔,随即恍然:“确有所闻,这么多年过去,臣以为大王早已释怀。”嬴政冷哼:“释怀?寡人怎会忘怀?”但他并未多言,“上将军,陪寡人饮完这壶酒就回去吧,想必夫人和女儿已在等你。”王翦自然领命。

酒毕,王翦告退,嬴政复归王座处理奏章。

突然,嬴政问及他对王翦拒绝联姻的看法。

"回大王,上将军行事向来理智,他所说女儿定情之事应属实。

但关键在于,他内心也不愿涉足王族纷争。

若与扶苏定亲,他便不得不站在扶苏一边。”此时,顿弱悄然至殿前,平静作答。

嬴政握笔的手微顿,目光转向顿弱,语气转冷:“你以为寡人不会立扶苏为太子?”顿弱闻言立刻跪下:“臣不敢妄议王意,储君之选唯大王定夺。”“赵封那边查得如何?”嬴政收回目光,平静询问。

"回大王,已查明。”顿弱迅速回禀。

"说来听听。”嬴政沉声吩咐,继续批阅奏章。

"赵封。”“出身沙丘郡,沙村。”

家有三人,母与妹相伴。

“父亲赵达,一级爵位,在十多年前的大秦与赵国边疆一战中战死沙场。”

“赵封承袭父亲的土地……”

嬴政心中微动的情绪随即平息。

顿弱清晰详尽地陈述了赵封的一切背景。

“以上便是赵封的所有信息。”

“臣敢担保。”

“赵封绝非他国细作,亦不可能被他国培植。”

“他实力非凡,或许是天资异禀,力大无穷。”

“之所以安排在后勤部队,是因为他有意隐藏实力。”

“原因在于,他与妹妹是孪生兄妹,出生时耗损太多精力,母亲体弱多病,所以他想回家侍奉母亲,尽孝道。”

“后来。”

“赵封的情况大王已经知晓。”

“在后勤军处理尸体时,为了救助上级百将,他亲手斩杀暴鸢之子。”

“随后。”

“在阳城外驻守期间,暴鸢突袭,在危急时刻,赵封不得不应战强敌,这才让他在大秦军中初露锋芒,被上将军调往主战营,继而建立功勋。”顿弱毕恭毕敬地汇报。

听完后,嬴政轻笑一声,毫无怒意:“果然是个重视孝道的人,此子性格直爽。”

“此子确实重情义。”

“且极富仁爱之心。”

“这是臣查证过的。”

“进入主战营后,每逢战事,必定冲锋在前,身先士卒。

浴血奋战间,众多精锐士兵都受过他的救命之恩。”

“即使战争结束,他也前往伤兵营救治伤员,救活了不少重伤的勇士。”

顿弱接着补充道。

身为掌控大秦最高机密的黑冰台首领,他深得王的信任,也深知嬴政的性格。

此次嬴政对赵封有所青睐,他自当如实相告。

“如此看来。”

“赵封的来历已无需忧虑。”

“此人值得重用。”

秦王嬴政徐徐开口。

赵封在击败敌军、生擒敌将之后,秦王便命顿弱详查他的出身和背景。

毕竟,在大秦境内。

文官或许可以是外籍人士。

但掌握兵权者绝不能来自别国。

兵权。

乃尸体之源。

“大王所言甚是。”顿弱谦卑地附和。

随即,他又以试探的口吻问道:“关于赵封,是否需安插眼线?”

秦王未作声,仅瞥了顿弱一眼。

“臣明白了。”

顿弱深深一拜,立刻心领神会。

“退下吧。”

秦王亦不再多言,轻轻摆手。

“臣告退。”

顿弱恭敬地退出去了。

待他离去后,

秦王对殿外喊道:“传旨!”

殿门敞开。

赵高连忙弯腰入殿,跪在秦王面前。

“副将赵封有功于国,其母年迈无依,赐工匠为其修筑宅邸一所,赐仆役五十名,赐黄金百两,赐钱币万贯,赐人参五年份一支。”

“命少府速速施行。”秦王缓缓说道。

接着,

他将一封早已准备好的诏书递给赵高。

赵高急忙爬上前,毕恭毕敬地接过王旨。

“奴才领旨。”赵高立即应道。

随后迅速退出去了。

章台宫内,

只剩下秦王一人。

“王翦。”

“确实是个聪明人。”

“扶苏啊扶苏……终究辜负了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