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作品

第24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赵封虽面露微笑,内心却满是疑惑。

“魏兄,你们怎都跑这儿来了?”

“难道不清楚主战营是啥地方?这和后勤军完全不一样啊。”赵封神色凝重地道。

“哼。”

“生死经历过,还怕什么鸟东西。”

“咱们都是生死之交,听说你被调去主战营,大家一致请求,想继续跟着你。”

“咱都死过一次了,大不了再来一次。”

“当初在后勤军没机会,现在进了主战营,我觉得跟着您肯定能立功升官啊。”魏全大大咧咧地笑着说。

对于这个目标,他毫不掩饰。

“没错。”

“咱们这些后勤军的兄弟,都愿追随都尉,闯出一番事业,升官发财。”众多后勤军的老弟兄也目光坚毅地说。

听罢!

赵封环视一圈,看到所有人态度坚决,决定跟随自己,他笑了笑,高声道:“好!”

“既然诸位兄弟都来了。”

“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后勤军管杂务,主战营冲锋陷阵,各司其职。”

“既然咱们都是主战营的战士,理应为国家开疆拓土,也为自身谋取荣华富贵。”

“一切成败,战场上见真章。”

“我赵封与诸位兄弟一样,定全力以赴争取战功,升官发财。”赵封哈哈大笑,表明自己渴望晋升的决心。

此时此刻,

赵封的态度也显露出与过去在后勤军时的明显区别。

之前他从未有过争强之心,而今却显得异常坚定,斗志昂扬。

为了未来,追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积累参与秦末乱世的资本。

为了母亲,为了王嫣,也为了自己。

拼一把!

魏全一眼便瞧见赵封那笃定,这绝非戏言,而是真心实意。

心中暗暗感叹:“赵小子果真改变了想法!一心想要冲锋陷阵建功立业,谁能阻拦?”

“可这小子先前还极不愿意,怎么突然转了性子?莫不是遇到什么大事了?”

赵封从新兵训练时起就与魏全相识,魏全对他颇为了解。

短短十几天不见,赵封对军队的态度竟发生如此巨变,魏全断然不信毫无原因。

“统领五千人马,得王朝气运加持,是否要凝聚气运官印?”

就在这个时候。

界面突然跳出一条消息。

“气运官印?”

赵封一怔,有些惊讶。

但很快恢复过来。

“章邯。”赵封呼唤道。

“在!”章邯立即回应。

“这是魏全,我从前在后勤部的大哥,你跟他熟识一下,军务方面也多请教他。”

“另外,你们各自准备一番,整理好随身物品,很快就要出征了。”赵封对周围的几位军侯说道。

听闻即将出征。

章邯和其他几位军侯脸上都露出兴奋之色。

已经对韩国作战近四个月了。

他们一直待在后方,根本没有机会主动出击,只是在阳城遇袭时被动迎战,损失惨重。

看着其他营的精锐正在杀敌立功,他们怎能不心生羡慕。

作为主战营的精锐,他们自然渴望杀敌建功,升官加爵。

这种想法在整个精锐部队中都很普遍!

“遵命!”

众人齐声答应,各自散开。

而赵封则寻了个地方坐下。

看到界面提示,自然明白这个气运官印必定意义非凡。

“气运官印,涉及气运,定然有大用途。”

赵封思索着,随即下达命令:“凝聚气运官印!”

“王朝气运,凝都尉气运官印。”

“气运官印已成功凝聚。”界面显示。

接着。

赵封眼前浮现一个散发着金色光芒的虚拟官印,上面写着【都尉】二字。

……

“得到【都尉印】,可否佩戴?”伴随着官印显现,系统再次提醒。

赵封没有迟疑:“佩戴。”他立即命令道。

下一刻,那官印化为一道光射向赵封,转瞬即逝。

“佩戴成功,获得官印被动效果。”

【都尉印】:统帅五千甲士,领头冲锋能鼓舞士气一成,提升兵卒战力一成,率部下埋葬阵亡者,可获取所埋葬人数拾分之一的属性奖励。

看着这一信息,赵封震惊不已。

这官印的能力简直匪夷所思!

“居然有这样的事,太逆天了!”

“数千将士一起处理战死者的尸体,即使只能得到十分之一的属性收益,也比我自己单干要强得多。”

“再说,这官印还能增强战力和士气,虽然增幅只有一成,但关键时刻绝对有用。”

“这都尉印,确实厉害。”

望着官印属性,赵封嘴角扬起笑意。

之前他对这官印还有些疑惑,现在却完全明白,它必将在自己手中发挥巨大作用。

“查看属性面板。”赵封说道。

年龄:16岁

力量:999(力量越强,爆发时威力越大。)

速度:656(数值越高,移动越快。)

体质:658(身体素质越好,恢复越快,体力充沛无尽。)

精神:655(精神力越强,思维清晰,感知敏锐,可外放精神力,达到一定程度可察觉天地灵气。)

寿命:86年又305日

随身空间:6立方米

修尸体法:龙象诀

武技:降龙掌、爆裂拳……(初级修为,出手能释放两倍于自身力量的攻击。)

“所有属性都快突破七百了。”赵封眼中满是期待。

……

韩都,新郑!

大殿气氛凝重。

韩王端坐正位,面前站着丞相张平及主管军务的大臣,还有一位备受赞誉的贵胄——韩非。

“大王。”

“应送之事均已送出。”

“散布到各国之间,其中大部分去了楚国。”张平神情严肃地禀告道。

“上将军已战死沙场,最后一计终归落空。”韩王安摇头叹息,满是惆怅。

“从策略上看,上将军几乎就要成功了。”

“可惜啊。”

“只要切断秦军粮道,我们韩国便能争取更多时间等待援军,现在却只能固守待援。”张平也深深叹了口气。

“王翦,果然不愧为秦国第一统帅。”

“暴鸢败在他的手上,也无话可说。”韩非缓缓开口。

“公子误解了。”

“这次上将军的失败并非王翦所致,或许只是一次意外,或许是上将军始料未及的结果吧。”张平轻轻说道。

“这其中难道还有别的缘故?”韩非疑惑道。

“上将军败给了秦军的后勤部队。”张平苦笑着,随即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函递给韩非。

韩非接过一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秦国真的这般强大?”

“几千溃败的后勤军居然能拖住上将军的精锐,导致上将军陷入包围圈?”韩非眉头紧锁。

如果暴鸢是败于王翦之手,他还不至于如此震惊。

然而,暴鸢竟败于一支后勤军,这实在让韩非难以接受。

“秦国的国力已达如此境界了吗?”

“一支溃败的后勤军竟能与我韩军精锐抗衡?”

“他们的军队是如何练成这样的?”韩非沉声问道。

“商鞅变法,军功制度。”

“这才是根本所在啊!”张平缓缓道出。

对此。

秦何以强大?

正是因为商鞅变法和军功制度的推行。

此事天下尽知,可即使尽知又如何?

当年商鞅变法遭遇了多少阻力?面对的是整个秦国的旧贵族,为了推行变法,牺牲了多少性命?数不胜数。

但最终还是因变法,秦国逐渐强盛。

而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即便知晓也无法效仿,因为他们的贵族绝不会允许变法,这会侵害他们的利益。

“若当初申君变法得以全面施行,或许我们也能够与秦国一较高下了。”张平有些惋惜地说。

韩王亦点头附和:“正是如此!申君生不逢时,若在我主政时期,我定全力支持他。”

听闻此言,……

韩非在心底默默叹息:“申不害的改革虽能让韩国暂时振作,却非长久之策。

唯有秦的变革才是真正强国之道,打破贵族特权,让普通将士也能凭借战功跻身高位,这种制度让秦军无所畏惧,甘愿用手中利刃换取荣耀。”身为法家巨匠,韩非对此看得极为透彻。

归国后,他也曾提议变法,奈何阻力重重。

面对韩王的追悔莫及,韩非只能保持缄默。

“大王。”

“局势已无他途。”

“唯有集中精锐保卫都城,静候赵魏出兵相助。”

“我已经得到确切消息,魏王亦有意兴兵,目前正筹备粮草军资,只要我们守住新郑,待赵魏援军到达便可击退秦军。”张平高声奏报。

“韩卿。”

“我军当前还能调动多少兵力?”

韩王转向韩非询问。

“召集所有驻防兵力守护新郑,加上禁军,共有七万之众。”

“若将全城奴隶和各贵族的私奴悉数编入,总数可达八万以上,只是调动这些奴隶需由大王亲自下令。”韩非答道。

“眼下韩国危急,此事便交由韩卿办理,若有违抗者,即行军法处置。”

“张爱卿身为百官之首,更应率先垂范。”韩王对张平说道。

“请大王安心,臣定与国家共存亡。”

“臣府内的两千奴仆均可用于守城。”张平立即表态。

“很好。”

“有丞相带头,想必群臣也会齐心协力。”韩王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韩非在一旁未发一言,但眉宇间满是忧虑。

“但愿赵魏援军能及时赶到。”

“否则……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援军。”

韩非内心苦涩,以他的见识,恐怕赵魏不会轻易发兵。

即便发兵,秦国也必定早有对策,韩国的尸体已是注定。

……

距韩都新郑不足五十里!

一座隶属于韩国的小城。

城内数千残兵正在奋力发射箭矢,试图阻挡秦军汹涌而来的攻势。

当秦军精锐已逼近城下,随着撞城锤的一击。

轰然巨响!

城门应声而破。

“现在才入秋,夜晚竟已这般寒冷,再过几个月入冬,真怕有人会被冻死。”章邯抬手烤火,边感叹道。

赵封心中默念:“这个时代可没有温室效应,确实冷得很。”

……

“都尉。”

“离韩都只剩不到十里了,上面有无新的指示?”章邯再次望向赵封,满怀期待地询问。

“想当先锋?”赵封一眼便知章邯的想法。

“嘿嘿。”

“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谁先攻破城池便是首功,属下怎会不心动?”章邯咧嘴一笑答道。

“先行攻城需面对最激烈的防守,那可是生死一线的事,你不惧吗?”赵封好奇地问。

“都尉刚从后勤转来,或许不了解先锋军的情况吧?”章邯笑着反问。

“什么情况?”

赵封微微一怔,显然未曾料及:“不妨细讲。”

“若是先锋,战亡抚恤加倍,存活亦享双倍战功。”

“若家中有子,子可免服兵役,朝廷抚养至十四岁。”章邯神情严肃地道。

赵封听罢,略显惊异,随即恢复平静:“难怪主战营人尸体争先锋之位,功成双倍。”

“确然如此。”

“此规乃大王亲定。”

“大王未设此规之前,愿为先锋者寥寥无几。”章邯语气中满含敬意。

“此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

“秦始皇果真洞悉人性啊!”赵封心中默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