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作品

第12章 统治者的念头

汝便是赵封?”王嫣试探性发问。

“然。”

赵封点头,继而拱手道:“不知军侯长有何吩咐?”

“尔等且退下。”

王嫣朝旁侧亲卫挥了挥手。

“诺。”

诸亲卫相继离去。

待无人之际。

王嫣浅笑一声,随后对赵封屈膝一拜:“特来谢汝救命之恩,若非昨日汝出手,恐吾早已命丧敌军长矛之下。”

“吾出手?”

赵封一怔,思绪回溯。

昨日击杀暴鸢之时,确曾顺手救下一人。

不过赵封并未在意此事。

毕竟昨日所救之人着实不少。

“同袍相助,杀敌亦属平常,军侯长无需多礼。”赵封语气平和地说道。

听闻此言。

赵封那镇定的模样让王嫣愈发惊讶。

在她看来,换了别人遇到这种情况,即便不表露喜悦,也该流露出些许满足。

毕竟赵封不过是后勤部的小官,而她是主将,两人地位悬殊。

“对你来说或许只是举手之劳,可对我来说却是生死一线的恩情。”

“我欠你一条命,你要什么我都愿意答应,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王嫣注视着赵封说。

“我没什么特别的需求。”赵封缓缓摇头。

“金钱?权力?”

“这些东西你可以随便提。”王嫣不死心地说道。

她特意来找赵封正是为了报恩。

作为王翦的女儿,她从小就被教导有恩必报、忠君爱国。

若是这份恩情无法偿还,旁人又会怎么看她?

“我不太在乎钱,每月的薪俸就够我家用了。”

“至于权力,我拿了也没用。”

“再说,这次杀了暴鸢,按军规奖励已经不少了。”赵封依旧平静地回答。

听到这里,王嫣有些着急。

眼前的赵封看起来年纪轻轻,与她相仿,怎会这般成熟冷静。

“难道你就真的什么都不需要?”王嫣仍不甘心。

“其实倒也不是完全没有。”

“不过你能做到吗?”赵封突然笑了起来。

“说说看。”王嫣立刻催促道。

“我想退役回乡。”

“你能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吗?”赵封马上问出口,目光中充满期待地望着王嫣。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赵封真的会感激不尽。

比起在军中建功立业、掌控权势,他更渴望陪伴母亲安度晚年。

当然!

以他目前的实力,只要跟随秦国统一全国的趋势,将来确实有机会官至极品。

但偏偏赵封深知秦国的命运,也清楚秦朝的结局——秦始皇驾崩后,胡亥继位,秦二世而亡。

这一切他都了如指掌。

看似遥远,实际上不过二十年左右。

秦朝的气数就这么长。

要是赵封愿意的话,在秦末之时也可以逐鹿天下,而且会更加容易。

当然!

赵封对军队里的权势毫无留恋,他并不想继续留在军中,而这一决定的核心原因在于他母亲身体欠佳。

赵封与妹妹是同卵双胞胎,母亲在他们出生后便长期患病,体弱多病。

作为儿子,赵封希望能在母亲身边尽孝。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生育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尤其是双胞胎,风险更大。

赵封不愿成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种人。

“什么?”

“你想退伍回家?”

王嫣难以置信地望着赵封。

“没错。”赵封肯定地点点头。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这一仗你独自斩杀敌人数百,这已是极大的战功。”

“更何况你还击杀了暴鸢,这更是锦上添花。”

“这次若非你,我们的粮道可能已被暴鸢偷袭成功,你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仅凭这一点,你的官职就能提升数级,爵位也能提高,前程似锦。”

“你居然想退伍?”王嫣惊讶地说。

看着王嫣的反应,赵封却显得异常平静。

在他看来,即便有如此显赫的战功,选择退伍似乎有些疯狂,但他内心对此并不太在意。

“正是如此。”赵封回应道。

察觉到赵封并非戏言,王嫣有些不知所措,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此时,赵封注意到篝火上的烤羊:“这是给手下准备的吗?”

王嫣沉默不语,目光中透出疑惑,似乎对赵封的话感到怀疑。

赵封毫不客气,径直坐在篝火边,掏出小刀开始切肉。

“大秦的兵役制度规定,最低服役期为两年,精锐部队则为五年。”

“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也不能提前释放士兵,否则将受到严厉的秦法制裁。”

“你说得对,这一点我确实做不到。”王嫣坦然承认。

……

“没关系。”

“我已经在军中半年了,按两年服役的规定,还有十八个月就能回家了。”赵封笑着表示并不在意。

之所以问王嫣,赵封抱着一种试探的心态。

如果能提前离开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不行,也只能接受现实。

总不能当逃兵吧,那后果相当严重,会被判处苦役。

王嫣疑惑地问:“论本事和实力,当初分派时你应该归入锐士,为何会被安排到后勤军呢?”

赵封笑了笑,“我的本事?那不过是为了活下去硬练出来的。”

自然是这样。

在新兵营时,赵封便刻意隐藏了自己的能力。

王嫣听罢,瞪了他一眼。

即使是迫于生存,杀几个敌人勉强说得过去,可他一人斩杀近三百敌军,甚至突入敌阵击杀暴鸢,这还能说是尸体的吗?

“难道你就没想过成就一番事业吗?”

“依你的能力,将来必定能够飞黄腾达。”王嫣忍不住追问。

她实在不明白赵封的想法。

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却甘愿平淡度日。

赵封没有回应,只顾着享用手中的烤羊肉。

入伍以来,他许久未曾尝过荤腥,虽秦国对军士待遇优渥,但这些福利大多属于锐士,后勤军的供给仅够维持基本温饱。

秦王政对为他效力的锐士极为重视,而那些无需冲锋陷阵的后勤军,则未受到同样的关注。

若用后世的术语形容,

锐士即为主力部队,后勤军则相当于杂牌队伍。

品尝了几口羊肉后,赵封又啜饮了一口陈夫子赠予的酒。

随后,他才望着王嫣说道:“比起建功立业,我更渴望活着。”

王嫣皱眉道:“身为秦人,不该想着为国家开疆拓土、效忠君主吗?”

对此,赵封只是淡然一笑:“效忠君主,或许吧!若真有外敌入侵家园,我定会挺身而出,与之血战到底。”

“不过,开疆拓土不过是与王权挂钩的贵族所追求的目标,国土扩大,他们的收益也越多。

开疆拓土确实能带来巨大利益,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凡人来说,那与我们又有何关系?我们得到的不过是牺牲性命换来的虚名,最终不过是为权贵的利益添砖加瓦罢了。”

“领土扩张,权贵欢欣鼓舞。”

“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结果无非是在战场上丢了性命,留下家人为死者哀悼的一座坟冢。”

“哈。”

几句话令王嫣脸色骤变,这与她从小接受的教诲截然不同。

也可以说,

这是王嫣第一次听到普通百姓的观点。

她想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

时间流逝,赵封注视着王嫣,缓缓开口:

“大秦扩张疆域,皆为天下谋福。”

“只要灭掉六国,天下便再无纷争,百姓亦能安居乐业。

天下统一,人人得享安宁,此乃老秦人世代心愿,为了这个目标,所有人都愿献出生命,难道你不理解吗?”

经过一番沉思,王嫣看着赵封说道:

“这只是统治者的念头罢了。”

“昔日老秦人为守护家园拼死奋战,那是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自然要誓死捍卫。”

“当然。”

“你所说的天下统一或许能止战乱、使天下安定。”

“但对普通民众来说,避免上战场才是最好的选择。”

“并非人人都渴望功名利禄,只是身不由己。”

“就像我,本不愿从军,只是到了应征年纪不得不入伍。”

“如果有选择,我定会先尽孝道。”赵封淡然一笑,带着几分无奈。

若非母亲牵挂,或许他对从军也不会如此抗拒。

统一四海!

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赵封确实钦佩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他对秦始皇充满敬畏与敬仰。

毕竟对后世华夏来说,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民族难以融合,文化无法统一。

总而言之!

后人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其功绩流传千古。

然而,在这句评价之前还有另一句——祸及当世!

因为这一时期的百姓太过艰辛。

“暴秦”之称!

或许后来有人诋毁秦始皇,但也有很多原因是百姓实在难以生存,这才有了这样的称呼。

只有亲历这个时代,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艰难。

重生至此,身为秦人且投身军旅,赵封深知战争的残酷,人性淡漠,性命如草芥。

即便现在他实力尚可,置身于千军万马之中也难保生死,更别说普通士兵了。

此世!

太过冷酷无情!

或许有些人不甘心默默无闻,渴望获取荣华富贵,凭借军功跻身上流社会,但这条路太过艰难。

大多数人则是被迫应征,不得已走上战场。

听完赵封的话,王嫣陷入沉默,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这短暂的交谈不过片刻,却让王嫣心中涌起诸多复杂情绪。

“看军侯的模样,想必出身显赫之家。”

“身旁有贴身护卫随行,自然心怀壮志,欲为朝廷开拓疆域,为家族建功立业。”

“对你来说,这并无过错。”

“然而对我来说,对那些出身普通士兵而言,最大的追求并非权势,而是活着,不让母亲伤心,尽孝道。”

“一将功成万骨枯。”

“作为平民,能养家糊口,不让自己挨饿。”

“作为被征召的士兵,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

“这是身为平民的我的想法,或许也是许多平民的愿望。”

“总的来讲。”

“作为君王,若想一统天下,创造前无古人的伟业,这没错。”

“作为权贵大臣,若想扩张疆土,为国效力,这也无错。”

“但作为平民、士兵,有求生之愿,希望活下去,为父母尽孝,这同样没错。”赵封笑着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王嫣听后,目光变得更加复杂,似有所悟。

赵封未再言语,只是静静享用着篝火上的烤肉。

饱餐之后,

他缓缓起身,目光深邃地注视着王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