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谨 作品

第三十一章 高!实在是高!

当一块蛋糕分配不均的时候,刀叉就会变成争抢的工具。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免费阅读

张科长己调任省厅,赵玉齐负责的时间比他还短。王清海打开历年入党名额分配表仔细研究,发现今年学校按照团员比例多给了6个名额,合计34个名额。

往年的党员发展均为大三大西学生,人文学院三个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秘书学。之前就业工作的时候,就有所了解,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是王牌专业,各设置了3个班级。大三大西共有14个班级,平均分配必将会有班级名额占多数,如果单拎出来放至学院评选,就会有6个名额,但能在班级评选都不会冒险放至学院来,这其中的水太深了。特别是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是王牌专业,录取的时候分数是最高的,两个班级加起来总人数最多,大一的时候还有其他学院的转进来学习。往年的名额分配都是平均分配,由班级进行评选,肖副书记也省事就这么干了。

王清海要想在今年有所作为,一定要把水搅浑,名额有多更利于行动。为了稳妥起见,王清海把这个情况进行了梳理,按程序先跟徐书记进行了汇报。

徐书记听后表示满意,认为7个名额足够他分配,并说会跟范书记请示。获得同意后,王清海先召集各班团支书,并知会了王雪,其中有个环节是党员教师推荐,也在支部会议中把这个工作布置下去了。

万万没想到,反响比他想象的还更猛烈。

先是各班级班主任集体找到徐书记,说学院根本不了解学生情况,只有他们选上来的才靠谱,剩下的七个名额应该由他们开会决定谁入党。很多学生来反映不知道在学院竞选的同时能不能在班级竞选,由什么程序决定入选人。王雪是比较认可的,因为可以从她分管的学生会和社团当中选拔党员。唯一提醒的就是很多学生参与,工作量太大。

徐书记和肖副书记最大的区别是不怕事,他认为这都是阵痛,先收集数据,再开会研判。

学校的消息传的就是快。不久,王清海就接到了体育学院老专职组织员张深昌的电话,“清海,我们开会的时候见过,我是体育学院专职组织员张深昌。”

“张老师,咋了。”

“我们学院也增加了名额,但是没你这么多。你这做法倒是挺新鲜,能搞定不?”

“搞定的意思是指?”

“我就不跟你绕圈子了,你以为你们学院这么多名额真按比例来的?”

“啊,有什么说法吗?”

“你们徐书记有没有提出什么意见,不仅是你们学院,只要是新提任副书记的地方都多给了几个名额,这是组织部许昌明在做人情。”

王清海心里大为震撼,又不想接这个话茬,“额...徐书记倒是没说啥,你们书记说啥了吗?”

“不至于吧,你们徐书记给我们赵书记说让我打电话问问你是怎么做的。”

“这..就是有多的名额放到学院来评,从学生会或社团里面优秀的团员里面来竞争。”

“你知道马院不,卷的要死,学生的举报信每年到这个时候最多,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谢谢张老师提醒,您有什么好的方法不?”

"我能有什么经验,我们体育学院名额少,符合条件的更少,能选上这么多人都万事大吉了,不存在这个烦恼,我烦恼的是名额多出来没办法消化。"

“您是老组织员了,这点问题不是问题吧。”

“算了,你不接我的话茬,本以为你和许昌明一批的,想和你吐槽一下。”

“不是我不想接,我虽然和他一批的,跟他真不熟悉。”

“哎,人比人气死人。刚来调任组织部就算了,你看这手笔,送到各位领导心坎里了,哪个不记这个人情。”

“他为什么这么大能量?”

"你不知道吗?"

“我不知道啊,我一个外来的。”

“不知道说你单纯还是啥,他爸爸是前任党委书记许天,在学校可是一手遮天,现在高升至其他地级市搞一把手了。”

“我靠,我真不知道。”

“他在学校长大的啊,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也默认他可以破例到组织部,就是不知道调离的许书记还有这么大能量给他儿子铺路。”

“我和他接触没感觉到,挺优秀的。许书记是个啥样的人。”

“背后不好说,我接触的也少,就听说他一言堂,我们学校很多建设发展都是他手上完成的,评价参半吧。”

就在这时,看到史方的电话打进来,赶紧结束这段对话。

“好吧,谢谢你和我说这些,有什么我们再沟通。”

“好的,你也多和我们交流哇,私下很少遇到你。”

清海挂断后回拨史方,“史老师,怎么了?”

“你上次跟我说的事我看了一下,竞争还是蛮大的。”

“有什么建议吗?”

“哎,咱们同一批的,我首说了,你请过领导吃饭没?”

“我这条件还真没...

“我的工作也难做,我感觉要合计一下了。”

“啊,你不是按规矩办事的吗,怎么突然这么说。”

“没提干前很多事情没机会接触,现在一接触全变味了。”

“你是指这次名额有多的事情?”

“对的,太老实也没用。我们学院副书记没换,所以只增加了两个名额。我们学院副书记很生气,说要找组织部理论理论,但谁都知道这是许昌明的人情。”

“我也刚听说他父亲是原书记,你们副书记敢这么刚?”

“哎,我们副书记来头也不小,他真去提了。结果许昌明态度很好,说都是部长的意思,最后也没增加。”

“那你的意思是?”

“借这个机会,让两边书记碰一碰,我们学一学,看能不能把你提的那位学生的事给办了。”

“好,那互相约,我们也出回血。看能不能听到一些我们没听过的。”

“应该没问题,徐书记和我们孟书记挺熟的。”

“那就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