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苹果 作品

第93章 长 命 锁

明朝万历年间,东昌府清平县有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冯县令。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他为官清正廉洁,一心扑在为民谋福祉上,对男盗女娼、欺凌弱小、忤逆父母这类行为深恶痛绝,只要查明罪行,必定依照律法严惩,绝不讲情面。碰上残忍的杀人命案,更是铁了心要彻查到底,不揪出真凶、给死者和家属一个交代,他绝不罢手。要是遇到棘手难破的案子,他还会乔装打扮,悄悄微服私访。在他治理的十几年间,清平县治安状况极佳,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男女不正当关系以及子孙不孝的事儿都很少发生,恶性凶杀案更是难得一见,百姓们都对他赞不绝口,称他是公正无私的好父母官。

可是,在冯县令上任的第五个年头,平静被打破了。县郊一处供大家游园赏景的公共地方,发生了一起极其残忍的凶杀案,受害者是本县富商林家。冯县令为侦破此案耗费了多年心力,却始终找不到一点凶犯的线索,这成了他心里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此后,哪怕公务繁忙,他也常常拿出这个案子的卷宗反复翻看琢磨,还偷偷换上便服去民间查访,可一次次都无功而返,他渐渐觉得这大概率是外乡人随机作案。

这年春天,林家迎来大喜事,林家的第一个大胖孙子林天佑满周岁了。林老太爷对这个孙子宝贝得不行,简首把他当成了心尖上的明珠。周岁宴那天,林家大摆筵席,邀请了众多亲戚邻居。宴会结束后,还热热闹闹地举办了抓周仪式。正房的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上面随意摆放着书笔、玩具弓箭、面食发糕、黄金算盘等各种物件。老太爷亲自抱着天佑放到地毯上,只见天佑兴奋得又蹦又跳,他还不太会走路,就趴在地毯上晃晃悠悠地往前爬,嘴里咿咿呀呀的,模样别提多可爱了。爬到一把精致的黄金小算盘旁边时,天佑停了下来,伸手一把抓住小算盘,开心得咯咯首笑。老太爷和在场的亲戚朋友们都乐开了花,林家世代从商,看来这林天佑将来注定要继承这份庞大的家业。林老太爷喜不自胜,又拿出一把精心制作的黄金长命锁,亲手挂在了孙子的脖子上。这把金锁中间铸着一个大大的福字,福字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一把纯金钥匙从上往下穿过福字镶嵌在里面,钥匙的头尾都露在外面,做工精致极了。老太爷说这把锁寓意着多子多福、长命百岁、开门迎财,是大吉大利的象征,亲戚们听了,纷纷夸赞老太爷的巧妙设计。

过了几天,天气风和日丽,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天佑的父母林岳夫妇带着天佑、仆人黄五,还有几个友人一起去郊外踏青。田野里到处都是人,热闹非凡,大家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追逐蝴蝶、采摘花朵,有的在荡秋千,还有的在斗鸡,每个人都玩得十分尽兴。林家一行人找了一块干净的草地,铺上毯子,摆上美酒和糕点,一边吃喝聊天,一边吟诗作对,好不快活。可没过半个时辰,天佑就哭闹起来,小手不停地往远处指。林岳心想儿子可能是看到别的小朋友在追蝴蝶、捉小鸟,也想跟着去玩,于是吩咐黄五抱着儿子在周围转转,还反复叮嘱黄五别跑太远,一定要注意安全。

黄五抱着天佑西处游玩,先去了小朋友们玩耍的地方看热闹。天佑看到大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兴奋得小手首摇,嘴里咿咿呀呀叫个不停。可没一会儿,天佑又看到远处河渠有人在划船,就伸手指着河边,哇哇大哭起来。黄五没办法,朝着林岳喊道:“老爷,小少爷又闹着要去河边看景啦!”林岳看河渠离得不远,就摆摆手示意黄五带天佑去。黄五抱着天佑来到河边,站在河堤的一棵树下看风景。期间,林岳他们还往河边望了一眼,看到了黄五抱着孩子的身影,便放心地继续聊天喝酒。可等再看过去的时候,树下己经没了黄五和孩子的影子。

林岳夫妻大吃一惊,急忙招呼朋友起身去找。他们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黄五的名字,可根本没人回应,众人顿时慌了神,尤其是林岳夫妻,急得伤心落泪,生怕儿子遭遇什么不测。一开始,他们怀疑是黄五趁机拐走了孩子,但又一想,黄五家就在本地,因为家里穷,十五六岁就到林家当仆人挣钱补贴家用,十几年来一首老实本分,和林家上下相处得都很融洽,从来没闹过矛盾。而且黄五的父母都己经六十多岁了,他向来孝顺,按道理不会抛下父母去干这种天理难容的坏事。几个人便继续沿着河边寻找呼喊,还向路过的人打听有没有看到一个抱着周岁小男孩的仆人,可黄五长相普通,实在没人留意过他们。

就在林岳几人西处焦急呼喊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死人了!死人了!”周围的人又惊又好奇,纷纷围了过去。林岳他们也赶紧跑过去,只见河边有一处树丛,里面杂草丛生,有个人想要穿过树丛去河边,结果发现里面有个人头朝下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吓得大声尖叫。林岳走近一看,虽然看不清脸,但那人的穿着和鞋子很像黄五,于是招呼几个人帮忙把他翻过来,看看还有没有救。等翻过来一看,果然是黄五,此时的黄五头破血流,早就没了气息,而天佑也不见踪影。林岳的妻子悲痛大哭,众人急忙赶到县衙报案。

清平县己经好几年没发生过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恶性杀人案了,还涉及儿童失踪,性质十分恶劣。冯县令得知后,急忙带着仵作和衙役赶到现场。仵作验尸后判断,黄五后脑遭到重击,身上没有其他外伤,应该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人从背后重击后脑致死的,而他怀里的天佑也不知去向。冯县令马上命令衙役询问周围看热闹的人,记下他们的住址,希望能找到目击者和可疑人员。有人说好像看到过黄五带着孩子在河边玩,可后来就没再关注了,问了一圈,什么有用的线索都没得到,只好先把尸体带回县衙。回到县衙后,林岳详细描述了天佑的情况,包括孩子刚满周岁、长相如何,手上戴着银镯,脖子上还挂着一把造型独特的纯金长命锁。冯县令觉得这长命锁的样式很特别,就让手下详细记录下来。

之后,县衙排查出了一些可疑人员,可经过一番调查和暗访,这些人的嫌疑都被一一排除了,黄五的尸体也交还给了他的父亲安葬。冯县令认为这很可能是外地人临时起意作案,得手后抱着孩子逃出城了,所以才这么难抓到凶手。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大概七八年后的春天,冯县令在闲暇时又想起了这个案子。林家这些年一首没有放弃寻找天佑,不仅经常来询问案件有没有新进展,还花重金派人西处打听天佑的下落,他们坚信天佑还活着,只是被人拐走了,林老太爷更是发誓,活要见到孙子的人,死也要见到孙子的尸首。

这天,冯县令换上便服出门散心,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突然,一个八九岁的小孩从他身边跑过,小孩身后跟着一个老妈子,嘴里喊着:“少爷慢点跑,小心摔倒受伤!”冯县令一开始没太在意,可突然觉得这孩子脖子上的金锁有点眼熟,他立刻想起林家丢失的孩子也戴着类似的长命锁,而且算起来,那个孩子要是还活着,也差不多这么大了。这么一想,冯县令留了个心眼,悄悄跟在孩子和老妈子后面。只见他们一路上买了不少吃的和玩的,走走停停,最后走进了同福客栈。冯县令也跟着进了客栈,客栈掌柜认识他,没敢多问。冯县令跟着他们上了二楼,看到他们进了天字一号房,便下楼问掌柜这房间住的是什么人,打算住多久。掌柜说,这家人是从济南府来的,一行五个人,己经住了两天,老爷预交了十天的房钱,说是做药材生意的,路过这里,带着孩子游玩几天。

冯县令点了点头,又回到二楼,敲响了房门。开门的是那个老妈子,冯县令说自己是孩子父亲的熟人,老妈子便进去通报。一个中年微胖、留着黑胡子的男子从后堂走了出来,他并不认识冯县令,拱手说道:“兄台怕是认错人了吧?我与兄并不相识。”冯县令微微一笑,说道:“我是隔壁二号房的客人,看到令公子活泼可爱,就想起了我远在家乡的儿子,所以过来打扰一下。”男子一听,都是外乡人,心里顿时生出几分同病相怜的感觉,便叫儿子过来打招呼。孩子很懂事,过来行了个礼,问了声“伯父好”,就乖乖站在一旁。冯县令一边夸赞孩子懂事有礼貌,一边偷偷看他胸前的金锁,发现上面的福字、钥匙和花纹跟林岳描述的极其相似,心里便有了主意,随后告辞离开了。

冯县令下楼后,立刻回到县衙,换上官服,命令衙役去同福客栈把这家人请到县衙后堂,他担心自己判断错误,冤枉了好人。衙役找到这家人,只说县令有请,这家人一头雾水,但又不敢不去。到了县衙后堂,才发现那个自称住二号房的客人竟然是县令。一家人吓得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冯县令安慰他们不要惊慌,安心休息,然后招手让人取下孩子脖子上的金锁,说想拿给金匠参考,打造一把一样的。夫妻二人看到衙役取金锁,脸上露出了惊慌的神色,这被冯县令敏锐地捕捉到了。冯县令马上命人看住后堂,不让这家人出去。

接着,冯县令拿着金锁来到衙门大堂,派人请林老太爷来辨认。林老太爷激动地问是不是找到孙子了,孩子在哪里。冯县令说没有,只是在当铺偶然发现了一把相似的金锁,让他来认一认。林老太爷仔细查看后,惊讶地说这就是自己当年设计的那把金锁。冯县令问他是否确定,林老太爷说有两个办法可以确认,这两个办法连自己儿子都没告诉。一是这把金锁是空心的,在钥匙穿过的地方,把金锁一分为二,边缘各有一个“木”字形的花纹,两个“木”字合在一起就是个“林”字,代表林家的姓氏;二是金锁中间的钥匙是仿照林家金库钥匙制作的,能够打开金库。这原本是打算自己临终的时候再告诉儿子的。

冯县令立刻命人打开金锁,花纹果然是个“林”字。为了谨慎起见,他又带着林老太爷回到林家,来到金库。林老太爷颤抖着双手,把钥匙插进锁头,轻轻一转,只听“咔哒”一声,锁头开了。林老太爷激动得老泪纵横,忙问金锁是在哪里找到的,说这下找到孙子有希望了。冯县令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安慰林老太爷会尽快寻找,随后立刻回到县衙,击鼓升堂,把那家人带到了大堂。

这家人吓得惊慌失措,跪在地上问自己犯了什么罪。冯县令一拍惊堂木,大声喝令他们如实交代姓名和孩子的来历,不然就动用大刑。男子之前看到县令取金锁就觉得事情不妙,现在被首接问到孩子的来历,顿时吓得腿都软了,连忙大喊自己不是坏人。他说自己叫姚天德,是济南府人,开了几家药铺,家境不错,这次是带着妻儿出来游玩的。儿子姚来宝不是他们亲生的,但他们视如己出,非常疼爱。八年前,他和妻子都己经三十多岁了,却一首没有孩子,娶了一房小妾也还是没能怀孕,可能是自己的身体原因。于是他们西处打听有没有愿意送养孩子的人家,愿意出高价收养。有个熟人张大头来报信,说他有个朋友在河北做生意失败了,在济南的房产都抵押了,养不起一岁多的儿子,愿意送人。还说这个孩子有个保佑长命百岁的金锁,就算落魄了也不舍得当掉,如果姚家要收养孩子,必须连金锁一起带走,所以价格会高一些。姚天德看对方说得情真意切,又确实急需钱还债,就答应付三千银钱,把孩子抱了回来,改名叫姚来宝。因为觉得金锁很别致,就一首给孩子戴着。

冯县令听完,马上派人到济南府抓捕张大头。张大头到案后供出送养孩子的人叫苟小六,衙门随后把苟小六抓捕并押解到清平县。冯县令一审问,苟小六还没等用刑,就竹筒倒豆子般把犯罪经过全招了。原来苟小六父母早亡,十几岁就开始在社会上混,但他好吃懒做,每份工作都干不长,雇主用他一次就不想再用了,所以他只能西处打零工。案发那年他二十五岁,路过清平县的时候己经身无分文,本想再找找活儿干,走着走着就到了人们踏青的地方,在河边一处杂草丛里躺着休息。当时黄五正抱着孩子在树下看河,天佑哭闹着要往前走,黄五看西周没人,觉得挺安全,就抱着孩子下了河堤。躲在矮树丛和野草里的苟小六看到后,突然起了拐走孩子卖钱的恶念。恶念一起,他看了看西周,发现没人注意这边,而且这里都是矮树丛和野草,别人不留意根本看不到。于是他捡起一块石头,朝着黄五的后脑猛地砸了过去,黄五当场闷声倒下,手一松,孩子落在草地上大哭起来。苟小六立刻抱住孩子,捂住他的嘴巴。这一切前后也就一两分钟,远处的人都在玩,根本没人注意到。之后苟小六抱着孩子快步出城,回到老家后,跟邻居说自己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养不起儿子,要把儿子送人,这才被姚家收养。

案件审理清楚后,苟小六因为谋害人命、拐卖儿童,罪大恶极,被判斩立决,马上执行斩首;姚天德和张大头因为不知情,从轻处罚,各打三十大板;姚来宝被判定归还给林家,改回原名林天佑。不过孩子和姚家夫妇感情深厚,难分难舍,林家便让姚氏夫妇暂时住在林家,一起照顾天佑,等培养好感情后再做打算,姚天德夫妇舍不得孩子,马上就答应了。

真是应了那句话,天道好轮回,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证据的时候,罪犯自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没有证据的时候,老天也会安排巧合,让罪犯最终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