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气喘吁吁,两人背着粮食,还拿了一些菜。
母子二人回到家,把粮食放下,秦淮如赶紧倒了两杯温水端了过来,母子俩一饮而尽开始喘气。
“唉!自从那什么农村合作社出来后,粮食分的这是越来越少了!”
贾母叹了一口气说道,她不怕累,要是能多背点儿粮食回来,她一点儿也不嫌累。
“没事的妈,咱家只有你和棒梗有地,咱们是用土地入股,也没出人工,少点儿就少点儿吧,我不是还有工资嘛。”
贾东旭对贾母安慰道,他是了解政策的,他们家现在就是在钻空子,粮食是白得的。
粮票出来了虽然对他们家生活有些麻烦,但毕竟地还是自家的,而且还有议价粮,管的也不宽。
“我不懂这个,我只知道咱们家每年收到的粮食越来越少了。”
贾母忧心忡忡的说道,棒梗还小,吃的不多,秦淮如明天也会回去背粮食回来,咬咬牙还是能过的,但粮食比几年前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国家政策,我们也没办法啊,要不把你们的户口转过来吧?”
“再等等看吧,转过来每个月虽然有定量,但也得花钱买不是,至少家里还有地。
棒梗大了,你们俩也该再要一个了。”
“嗯,好。”
西合院里,各家有各家的烦恼,有人还身在福中不知福。
王用家父子两人,傻柱家兄妹二人,易中海没孩子,贾东旭几年前没了爹,李贤英家孤儿寡母,后院儿老太太孤身一人是五保户。
建国才没几年,家庭圆满者终是少数,但人心什么时候知足过。
王用还看到有好几家背着粮食和蔬菜回来,想占便宜的又不是贾家一家。
人嘛,特别是一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他们喜欢钻漏洞,钻空子,总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想不劳而获。
可惜,他们遇到了最公平的时代和最追求公平的人。
王用甩了甩头,这不关他的事,他也是一个追求公平的人,也最喜欢公平。
新的一天开始了,王用骑着自行车继续启航。
到了轧钢厂,停下车,锁上,王用就进了办公室。
工作没什么意思,宣传科刚招的人一个也没来,工作效率还是那么低下。
没办法,聂科长说了,马上就寒冬腊月了,宣传科只要明年建好就行,现在不着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淡。
王用继续喝着茶看着报纸,报纸上的东西是真的有用,上面写的是最新的决定和政策,还有下一步的发展路线。
等到喝完茶看完报,科长没下发什么任务,王用就拿着笔本,开始在厂区里转悠了起来。
轧钢厂很大,零零散散的都快一万人了,王用得去各个地方认认门,不能到时候有什么事儿的时候抓瞎。
第一站先去了老王的车间,一股热气扑来,锻工车间温度很高,要是一个月后来的话一定会非常温暖。
这还是王用第一次进锻工车间,也是第一次见老王干活儿。
很辛苦,不光是老王辛苦,整个车间里都辛苦。
工人们穿着厂服在高温的车间挥舞着锤子敲敲打打的,汗水浸透了衣服。
“孬蛋,你怎么来这儿了?是出什么事儿了吗?”
老王看到王用先是一愣,立马担心大声的问了起来。
“没事儿,老爹,我只是来看看你工作的地方。”
王用也大声的回道。
“哦,那你看吧。”
听到没事儿,老王无所谓的说道,只要王用不下车间就好,车间里的工作多累啊。
王用在锻工车间里闲逛的看了起来,而且还看了看从东北拉回来的机器,还有毛子在操作着。
等看得差不多了,老王就把他拉出去了。
王用从口袋里掏出烟给老王一根,父子俩就开始吞云吐雾了起来。
“孬蛋,你在我们锻工车间看什么呢?”
“没看什么,就是1记一下锻工车间的位置,还有里面的结构,不止是你们车间,整个车间我都得看都得知道,以后用的上。”
“嗯?用得上什么?”
老王好奇的问道。
“就比如说,万一谁下来检查,我们科长陪同的时候,我正好带路。或者有什么任务,哪个车间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时候,得去车间找人,宣传口号的时候,带人来车间贴大字报什么的,不能上面发了任务找不到地方啊。”
“也是啊。”
老王不懂这个,他只知道自家的儿子出息了。
抽完烟,看了看车间墙上的时间,王用就对他老子说道,
“爸,马上吃中午饭了,听柱哥说他在三食堂转正了,咱们一起去尝尝他的手艺?”
“三食堂,有些远吧?”
“不远,多走两步而己,柱哥天天吹自家的手艺有多好,咱们正好去看看吧。”
“行!”
“好,一会儿我在三食堂等你。”
“好。”
王用把烟头一弹,立马起身回办公室拿饭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