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高卫东两口子一直在蔬菜大棚忙碌。
很快,到了黄瓜上市的时间。
“老头子,我们附近也没有种植蔬菜大棚,也不知道现在黄瓜是什么价格,我们应该怎么办?”苏晓兰言语之中带着一丝担心。
“我准备卖这个数。”高卫东伸出了三根手指头。
“三毛钱一斤?如果按照这个价格的话,差不多可以收入六千块钱,扣除各种支出,最终能够剩下两千块钱,看起来好像还可以。”苏晓兰掰着手指头计算了一番。
“老伴,你在这里说什么呢,我说的是三块钱一斤。”高卫东简直有些哭笑不得。
“你说什么?”苏晓兰听到这个价格,顿时脸色大变。
“怎么?你是不是不相信黄瓜能卖到这个价格?”高卫东望着对方,一脸笑意的问道。
苏晓兰点了点头,说:“不用说三块钱一斤,就是五毛钱一斤,估计都没多少人会买,毕竟大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老伴,你要知道,物以稀为贵,现在可是冬天,黄瓜的数量简直就是少的可怜,而且据我所知,我们整个县城,只有三个蔬菜大棚,另外两个种的西红柿,这也意味着,整个县城只有我们一家种植黄瓜的,三块钱一斤,这个价格已经是非常良心。”高卫东说这番话的时候,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
就在这个时候,高卫国从外面走了进来。
“卫东,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大棚里的这些黄瓜,你准备怎么卖出去?”高卫国饶有兴趣的问道。
“我准备先摘一筐拿到县城去卖,看看能卖多少钱。”高卫东回答。
“你可以将价格定的高一些,比如说五毛钱一斤,如果没人买的话,你再慢慢把价格降下来。”高卫国提出建议。
“大哥,我跟你的想法一样,把价格定在五毛就行,可是卫东不听,他准备把价格定在三块钱一斤。”苏晓兰言语之中带着一丝无奈。
“你说多少?”高卫国的声调一下子提高了八度。
苏晓兰重复了一遍。
“卫东,你是不是疯了,你的黄瓜又不是用金子做的,哪能卖到三块钱一斤。”高卫国的脸上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大哥,我心里有数,你来的正好,帮忙采摘一筐,我一会儿去县城。”高卫东主动提出来。
高卫国闻言,连忙行动起来。
很快,三人采摘了满满的一筐。
“大哥,这些黄瓜是给你的,你带回去给嫂子她们尝一尝。”高卫东说道。
高卫国倒是也没有跟他客气,连忙收下。
高卫东跟妻子道别,然后离开了这里。
高卫国回到了家里。
“老头子,你手里拎的什么?”陈爱霞迎了上来。
“卫东给的黄瓜。”高卫国一边回应一边递了过去。
“真是没想到,冬天竟然能吃到黄瓜,要不是亲眼所见,我还真是不敢相信。”陈爱霞忍不住发出感叹。
“我刚才去卫东家的蔬菜大棚,黄瓜的长势很好,看来卫东家今年能够过个好年。”高卫国的脸上充满了羡慕的表情。
“也不知道现在的黄瓜是什么价格,估计不会太便宜,如果三五毛钱一斤的话,我们可以买上五斤,给我爸妈送过去。”陈爱霞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觉得五毛钱一斤的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毕竟现在是冬天,再加上投资蔬菜大棚也花了不少钱,不过卫东的定价,超出了我的想象。”高卫国说到这里,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准备卖多少?”陈爱霞一下子来了兴趣。
“三块钱一斤。”高卫国如实回答。
“他怎么不去抢!这么离谱的价格,就算是那些城里人,肯定也不会舍得买,等着瞧,到最后他还得把价格降下来。”陈爱霞显得信心十足。
“如果卖到三毛钱一斤的话,恐怕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卫东之前赚的那些钱,很有可能会赔进去。”高卫国眉头紧锁的说道。
“这也怪不得别人,谁让他老是想着发大财,关键现在他修建的那个蔬菜大棚,也不可能转让出去,他这次注定要栽个大跟头。”陈爱霞说道。
高卫国没有说话。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劝你最好还是别去卫东家的蔬菜大棚,免得他将火气撒在你的身上。”陈海霞叮嘱对方。
“可是……”高卫国似乎还想说些什么。
“老头子,我知道你们是亲兄弟,不过眼下这种情况,你必须听我的。”陈爱霞的态度显得非常坚决。
高卫国见状,只好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很快,高卫东来到了县城的包子铺。
高美华两口子正在忙着蒸包子。
“爸,你怎么来了?”高美华见到对方,连忙迎了上来。
“家里的黄瓜已经成熟,我特意摘了一些过来卖。”高卫东如实回答。
赵国栋闻言,赶紧帮忙将筐子卸了下来。
“爸,你种的这些黄瓜,品相还真不错,你准备卖
多少钱?”高美华颇为好奇的问道。
“三块钱一斤,如果买的多,可以适当的便宜一些。”高卫东回答。
“爸,你能不能别开玩笑,就算是冬天,黄瓜也不可能卖这么贵。”高美华说道。
“我没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高卫东话一说完,开始叫卖。
路过的行人,听到黄瓜两个字,一下子围了上来。
“真是没想到,大冬天竟然有黄瓜,这位同志,你的这些黄瓜是从哪里弄来的?”
“这是我自己家种的。”高卫东如实回答。
“不可能。”对方摇了摇头,说:“现在这个季节,除了白菜,不可能再有别的蔬菜。”
“这些黄瓜确实是我爸种的,他在老家修建了一个蔬菜大棚。”高美华连忙站出来解释。
“这位同志,真是没看出来,你这么大年纪,竟然还这么时髦,连蔬菜大棚都敢投资。”对方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高卫东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这位同志,黄瓜是怎么卖的?”有人开口询问。
“三块钱一斤,如果买的多,可以两块五一斤。”高卫东回答。
“这位同志,虽然现在黄瓜是个稀罕物,但是你也不能漫天要价,三块钱一斤,差不多是猪肉的两倍,能不能便宜一些?”对方开始还价。
“是啊!如果价格便宜的话,那么我们也买一些。”
“不能。”高卫东摇了摇头,说:“我觉得三块钱一斤的价格,已经是非常合理,如果你们觉得贵,那么我也没有办法。”
“既然如此,麻烦你给我称一斤,我带回家让老婆孩子尝尝鲜。”对方迅速的做出决定。
“我也来一斤。”
虽然黄瓜的价格确实不便宜,但是如果只买一斤的话,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到半个小时,高卫东带来的一筐黄瓜,已经销售一空。
高卫东清点收入,发现一共是二百六十七块钱。
他感到非常的满意。
还有不少闻讯赶来的人,见到黄瓜已经卖完,顿时着急的不行。
“这位同志,今天还有黄瓜吗?”
“我马上回去摘,你们可以下午三点过来。”高卫东回答。
“行,到时候我准时过来买。”
高卫东骑上摩托车,离开了这里。
“老头子,怎么样,黄瓜卖完了吗?”苏晓兰见到他回来,迫不及待的上前询问。
“全部卖光。”高卫东回应。
“多少钱一斤卖的?”苏晓兰接着问。
“三块钱一斤,这是卖黄瓜的钱。”高卫东边说边递了过去。
苏晓兰数了数,脸上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老头子,我不是在做梦吧?三块钱一斤的黄瓜,竟然这么快就卖了出去?”苏晓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没空在这里跟你唠嗑,抓紧时间采摘,我一会儿还得去县城。”高卫东话一说完,径直走进了蔬菜大棚。
苏晓兰连忙跟上。
等到装满筐子,高卫东用摩托车载着去了县城。
这时候包子铺的生意也已经接近尾声。
高美华两口子坐在店门口,望着眼前已经排成长龙的队伍,忍不住对视一笑。
“美华,真是没想到,三块钱一斤的黄瓜,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抢着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相信的。”赵国栋忍不住发出感叹。
“本来我还担心我爸投资建造蔬菜大棚,还有可能会亏本,毕竟他是第一次,也没有什么经验,现在看来,我的担心绝对是多余的,不出意外的话,我爸肯定会狠狠的赚上一笔。”高美华的眼睛里充满了羡慕的目光。
“美华,既然种植蔬菜大棚这么赚钱,你说我们要不要明年也投资建造一个?”赵国栋跟对方商量。
“我们如果种植蔬菜大棚的话,包子铺怎么办?”高美华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这个......”赵国栋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国栋,我们的这个包子铺,生意正在慢慢的好起来,我相信再过一年,只要我们两口子齐心协力,肯定也能赚到钱,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山望着那山高。”高美华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说的也对。”赵国栋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候,高卫东风尘仆仆的来到了这里。
等待多时的人们,尤其是排在前面的,一下子变得兴奋起来。
高美华两口子连忙上前帮忙。
不到十五分钟,高卫东带来的黄瓜又是销售一空。
有人甚至买了十斤黄瓜。
这让后面排队的人感到非常的不满。
“各位,实在是对不住,让大家白等了这么长时间,为了表达我的歉意,等明天大家过来买黄瓜的时候,可以按照两块钱一斤的价格购买,不过一个人最多购买三斤。”高卫东说到这里,直接让赵国栋拿来纸和笔,他做了一些凭证,发给这些没有买到黄瓜的人们。
看到他诚意满
满的份上,大家也就不再计较,陆续离去。
“爸,你每天骑着摩托车过来卖黄瓜,肯定是不行的,两筐黄瓜加起来还不到二百斤,根本就不够卖的,还得另外想个办法才行。”高美华眉头紧锁的说道。
“我去找蔡老板帮忙,他有一台三轮车,我可以借来用一下。”高卫东迅速的给出解决方案。
“爸,我们跟你一起回去,这样的话,你跟我妈也能轻松一些。”高美华做出决定。
“行。”高卫东点了点头,说:“放心,我肯定不会亏待你们的。”
接着,一行三人来到了蔡英明的店铺。
“卫东大哥!”蔡英明见到对方,显得非常高兴。
高卫东道明来意。
蔡英明二话没说,直接将三轮车借给了对方。
高卫东开着三轮车,赵国栋骑着摩托车,载着高美华,意气风发的回了老家。
“老头子,你这是哪来的三轮车?”苏晓兰感到十分纳闷。
“我找蔡老板借的,每天骑着摩托车去县城卖黄瓜,根本不行。”高卫东回答。
苏晓兰两口子也停下摩托车走了进来。
“妈,你是没看到今天的那个场面,很多人排队等着买我爸的黄瓜,不到十分钟全部卖完。”高美华笑的简直合不拢嘴。
“老伴,你去准备晚饭,我跟美华他们先去采摘黄瓜。”高卫东做出安排。
苏晓兰马上照办。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蔬菜大棚变得热闹起来,高卫国两口子和高忠堂两口子都过来帮忙,何大庆到了晚上,也会主动过来。
这种状态差不多持续了半个月。
蔬菜大棚的黄瓜,基本上已经进入尾声。
剩下的这些黄瓜,高卫东准备等到过年的时候,给大家分一分。
等到吃完饭,高卫东将这段时间的销售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
两万六千三百七十斤黄瓜,七万四千二百八十块钱。
对于两个数字,高卫东感到十分的满意。
本来按照他的规划,两亩地的蔬菜大棚,黄瓜的产量最多也就是两万三千斤左右。
没想到竟然多出三千斤。
这个应该归功于他们两口子的精心管理。
苏晓兰看到这些数字,也是高兴的喜极而泣。
她做梦也没想到,仅仅靠着种植蔬菜大棚,竟然可以赚到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