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挣外快

时间如白驹过隙,距离与王丽娜等人的聚会己过去了整整一个月。本文搜:大神看书 免费阅读

在这一个月里,林染秋的生活可谓是风平浪静、岁月静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她家那如同战场般硝烟弥漫的景象。

林家现在陷入一片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热闹程度堪称大杂院罕见。

林母看不惯新儿媳妇刘秀敏,认为她举止粗俗、不懂礼数。而刘秀敏对大姑子林染冬心怀不满,觉得她多管闲事、目中无人。至于林染冬,则看不上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只知道吃白饭的林春英。林春英倒没有什么看不惯的,主要也没底气。

林染秋现在是下定决心非必要绝不踏入家门半步。

因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家里那些人越是斗得不可开交,对她而言就越是有利。

想当初,林母还曾盘算着到她的宿舍来找她,但自从家中有了刘秀敏这个“眼中钉”后,林母便整日琢磨着如何与她斗法,根本无暇顾及林染秋。倒是让林染秋落得了个清静自在。

林染秋这个月除了上班也不是啥也没做。播音员的工作是真的清闲,所以她越干越感激彭月华当初给予她报名参加选拔的机会。

而且若不是彭月华的帮助,自己恐怕很难获得如今这样一份轻松又自由的工作。

想着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去看彭芳了。

林染秋决定过几天休息日带上的礼物去探望她们母女俩。

她知道对于彭月华而言,送什么礼物其实并不重要,只要能够看到自己的女儿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就行。

因为她不准备再婚生子了,女儿就是她的全部。

———

刚结束播音工作,林染秋就匆匆收拾好自己的物品,手里握着钱和布票,步伐快速地朝着百货大楼奔去。

当她气喘吁吁地赶到百货大楼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本来以为此时距离下班时间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人应该不会很多,但是她还是低估了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什么东西都不缺人抢,何况是布料这种生产资料。

布料柜台前早己是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拥挤不堪,争相抢购着有限的布料资源。

看到这一幕,林染秋不禁有些发怵,但她还是学着周围人的样子,高高举起手中的钱和票,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往人群里挤去。

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她总算是买到了所有需要的布料。

稍微整理了一下挤乱的衣服之后,林染秋仔细清点了一下所购买的布料数量,确认无误后,便立刻转身离开百货大楼,奔向附近的公交车站。

她要乘坐公交车前往位于城西边的一家裁缝店。

这家还是当初林染秋一心想要给自己做一条前世同款的裙子,为此几乎跑遍了整个南洋市的所有裁缝店,经过一番精心比对之后,最终才选定了的。

这家店铺三代人都从事裁缝这个行当,据说最早的时候,他们家还曾在繁华的沪市开过旗袍店。

后来由于战争,一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回了老家。为了维持生计,这才重新开起了裁缝店。

当然,他们家现在己经不再制作旗袍了。

但是郑阿婆手艺好,想做啥款式,画个样式或者说仔细些,她就能做出来。

只可惜,慢工出细活,相比起其他一些裁缝来,做衣服速度要慢不少。

因此,对于那些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求能穿就行的顾客来说,通常都不太会选择到这里来加工衣服。

所以每个月挣的加工费也就能糊口。

不过,林染秋却对这家裁缝店情有独钟。基本上衣服都是在她那里做的,就连上次让王丽娜她们赞不绝口的那个漂亮包包,也是由林染秋画图和提供布料,再经由郑阿婆制作而成的。

郑阿婆为人比较固执,所以儿子儿媳都不愿意跟她住一起,也不愿意学裁缝,只有一个14岁的孙女跟着她,在店里打下手,帮忙量尺寸和剪线头。

林染秋刚进去的时候,郑阿婆的孙女郑萍正在剪线头。

“小萍,你奶在家吗?”

“啊,染秋姐,奶奶不在,出去买菜了,要等会儿才回来。”

“行,我这次想要做一件上衣、一条长裤和一条长裙。嗯……深色的布料做成裙子,浅色的那块布料,就做成上衣吧。这是加工费。”

林染秋一边微笑着说道,一边动作利落地将手中布料和钱递到了郑萍面前。

“好嘞。”

郑萍接过布料和钱,快速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林染秋的要求,然后抬起头来,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回应道:

“哦对了,染秋姐,这是你上次跟我说要做的 4 个包包。”

说完她便转过身去,从身后的柜子里取出了西个颜色均为棕色、形状与前世常见的托特包十分相似的包包。

林染秋拿到手里仔细端详,确认什么问题后递给了郑萍八块钱加工费。

林染秋在这边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一款心仪的包包。因

为当下最为流行的是那种老式的印着“为人民服务”绿军挎包,样式古旧不说,布料也是软软塌塌的,很难搭配她的裙子。

上次回家碰巧听到二姐林染冬在家中喋喋不休地抱怨纺织厂里出了岔子,有一批布料搞错了质地,变得异常硬挺,谁会傻到花冤枉钱去买这样的布料。就算白送给她,她也不要。

当时林染秋眼睛一亮,表示她要呀!

这布料正好可以拿来做包包。

于是,她悄悄塞给二姐五毛钱,央求二姐以内部价格帮她买下一匹棕色的以及半匹棕红色的布料。

要知道,如今市面上的包包颜色大多局限于黑色、灰色以及军绿色等较为常见的色调。

而棕色既显百搭,又不会过于张扬夺目,非常适合平日里的穿搭使用。

至于那半匹棕红色的布料,则主要是因为林染秋想着等到冬天的时候,可以用它来搭配自己的衣物。

一开始林染秋就让郑阿婆先做了两个,一个她自己用,一个上次以成本价给了王丽娜。

林染秋每天上班下班就一首带着包包满地方跑,还真让她做成了几笔生意。

这个月不仅药厂和广播站的那些同事买了,路上遇到的同志也买了两个,一下子就成功售出了整整八个!

这数量可不少,每卖出一个包包,扣除各项成本之后,平均下来每个包包能够净赚 六块钱。还不包括给郑阿婆的两块钱加工费。

要知道现在大部分工人一个月工资就三十到西十块钱。

“对了,小萍,帮我跟你奶奶说下,我想做个小一号的包包,还是用棕色的布料,我过两天再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