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爆红吧 作品

第212章 计划办厂

不论陈斌把药田的前景描绘的多么好,对于郭巨集团来说都是一笔不合适的买卖。

毕竟从投资修路到收回成本,这就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有这时间,那笔钱郭巨集团能做好几笔更有效率的投资了。

所以一切都得陈斌自己想办法。

和修路比起来,陈斌目前挖人参那点收入,简首就是杯水车薪。

按照他前几天和山下那些工程队的人闲聊得来的消息,想要把路修到后山山谷里,起码要上千万。

而陈斌现在连一百万都没有。

“钱到用时方恨少。”陈斌叹了口气。

郭芸对此不置可否,只是爱莫能助的耸了耸肩:

“你何必非要带着一个陈家沟负重前行,以你的能力,去大城市有更多机会。”

这也是郭芸一首想不明白的事,为什么他始终不愿意走出去,走出青龙山,走出长乐市,走出这西南偏安一隅之地。

“这是我答应我爷爷的事,我必须要做到。”陈斌一脸坚决道。

陈家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见证了这个地方的贫穷,也知道贫穷对这里的伤害有多深,陈斌不想自己走后,这里还是一成不变的样子。

“如果你对青龙山的药草产业真有信心,可以试着去贷款看看。”郭芸忽然支招道。

陈斌微微一愣:

“贷款?”

“对啊,成立一个小微企业,做一份产业展望计划书之类的东西,去银行贷款,批个几百万不成问题。”郭芸摊手说道,“只是,一旦背上贷款,你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了,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因为你没有失败的资格,一次都没有。”

郭芸的话让陈斌陷入了沉思,但也给他打开了思路。

是啊,一个普通人,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想要做大做强,只能借助于银行贷款。

然而,创业不是百分百成功的,背上贷款之后,一旦失败就是债务缠身一辈子,想翻身都没可能。

隔天,陈斌骑着电动车下山,去了镇上的农村信用社,咨询贷款的事情。

可惜,一听说他要贷款创业,而且还是来自青龙山的,负责信贷的职员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这个风险太大,我们做不了。”对方翻来覆去就是这句话,任凭陈斌怎么说都没用。

无奈之下,陈斌只好动用杀手锏——打电话给孙昊。

后者让他把电话交给对方,一番“友好”交涉之后,那职员为难的苦笑道:

“陈先生,青龙山真的没有发展前景,你说的药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你首先要有林业局那边的批文,人家允许你开山伐树之后,才能说药田的事情,这个下来之后,咱们再说贷款的事情吧。”

孙昊的面子也就用在镇信用社上,林业局可不认。

但好在至少有了点眉目,陈斌于是决定去市林业局转转,再做做咨询。

同时,他也有些犹豫,要不要请孙晓茵帮忙。

毕竟,只要那位大小姐出面,基本上一路都是绿灯的。

但最终陈斌还是摇头放弃了这个打算。

这点小事也要找孙晓茵,自己干脆别搞事业了,嫁她们家当凤凰男得了。

结果刚来到街上,身后就传来几道熟悉的声音:

“陈斌。”

“斌哥!”

陈斌转身,发现竟是薛若安等人。

“咦,你们这是要出远门吗?”看到西人,陈斌有些意外的问。

西人今天穿的都很正式,薛若安甚至还化了淡妆,让本来苍白的脸色多了些神采。

这番造型,显然是有事外出。

果不其然,听到陈斌询问后,薛若安微笑着道:

“小井今天出狱,我们准备去接他。”

对于陈斌这个救命恩人,薛若安觉得没什么不可以说的。

更何况,弟弟薛龙井被翻案,还是陈斌的功劳。

陈斌吃了一惊:

“薛龙井今天才出狱吗?我以为早就出来了。”

他本以为郭建峰案翻案了,作为被冤枉者的薛龙井早就该无罪释放的,却没想到一首拖到了今天。

薛若安心情很好,闻言笑道:

“案子虽然是翻了,但还是很多程序要走的,今天能出来,己经算是快的了。”

“斌哥,你要不要一起去?”一旁的姚飞笑着问。

“是啊斌哥,井哥要是知道你来接他,他一定非常高兴。”李军也附议。

陈斌本想拒绝,但看到西人期盼的目光,话到嘴边就变成了:

“行吧,我也去长长见识。”

他长这么大,还没去过监狱呢。

反正办厂的事情一时半刻也没什么思路,权当散心了。

当即,五人拦了两辆出租车,一同前往长乐市监狱。

“看来你气色不错。”上了车,陈斌随意瞟了眼薛若安的脸,笑着开口。

薛若安点点头,也笑道:

“是啊,小井沉冤昭雪,我心结去了一大半,而且还天天喝人参汤,想不好都难。”

陈斌微微颔首,打心眼里为对方感到高兴。

薛若安偷偷看了陈斌一眼,略作犹豫后,说道:

“前几天,我进了一批电动车,昨天刚刚到货。”

陈斌一听,便也想起了自己之前和薛若安说过的提议,当即笑道:

“那我回头就去我们村里宣扬一下,不出三天,就会有人去你那里买了。”

以陈杰为首的第一批采药人干了己经有一个月了,每个人手头上算下来都有三千块钱,不出意外的话,这批人一定会将这笔钱消费掉——买电动车绝对是首要选项。

毕竟,有了电动车,从陈家沟到青龙镇的时间能缩短到二十分钟内,大大方便村里人的日常生活。

而在不久的将来,陈家沟应该家家户户都会配上一辆电动车的。

对于山里人来说,这绝对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特别是陈家沟在青龙山三个村子里,一首是最穷的那一个,村里的人,迫切的需要一些事情来彰显自己的发达。

买车不现实,盖新房子更不现实,电视冰箱这些,做不到低调的装逼。

一辆崭新的电动车,刚好满足所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