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低声交谈的宾客们,声音戛然而止,齐刷刷地望向门外。¢d·a¨n_g′y`u′e`d?u`._c¢o¢m′
就连端着酒盏的王绾与李斯,手指也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随即交换了一个眼神,其中满是掩饰不住的惊异。
武城侯王翦。
通武侯王贲。
上将军蒙恬。
还有国尉、陇西侯……
这一个个名号,如同惊雷,接连在众人耳边炸响。
这阵仗,几乎将大秦军方的顶梁柱尽数搬了过来。
说是堪比朝会,亦不为过。
甚至,因其纯粹的军方色彩,更显得威势赫赫,压迫感十足。
陈安霍然起身,一脸惊讶,快步朝着府门方向迎去。
府门之外,数辆高大战马拉着的华贵马车依次停稳。
当先一人,须发皆白,却是精神矍铄,目光如电,正是老将王翦。
其子王贲,与上将军蒙恬并肩而立,皆是身形魁梧,英武不凡,自有一股沉稳如山的气度。
他们身后,一众将领虽然未着甲胄,但那久经沙场磨砺出的铁血煞气,依旧内敛而惊人。
如此豪华的“军方祝贺团”,便是陈安,也感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厚重。^暁,税?C,m?s? ?勉\费-越~犊-
“晚辈陈安,恭迎诸位将军,侯爷。”
陈安疾步上前,对着王翦等人躬身行了一礼,姿态谦逊。
王翦老爷子目光锐利地上下打量了陈安一番。
片刻后,他洪亮的声音响起,带着军人特有的爽朗。
“安国侯不必多礼。”
“老夫今日率军中同袍前来,一是恭贺侯爷乔迁之喜,二是代我大秦无数将士,谢侯爷活字印刷之恩。”
“此术,于兵书战策之传播,有划时代之功,能极大提升我军中将校之学识韬略。”
老将军话锋一转,眼神中带着几分期盼。
“听闻侯爷的格物院,多有奇思妙想,老夫也盼着,将来能有更多利我大军的新式军械,出自侯爷之手啊。”
这番话,既是赞誉,也是期许,分量极重。
蒙恬紧随其后,上前一步,脸上带着更为亲近的笑容。
他爽朗地拍了拍陈安的肩膀。
“陈少监……哦不,现在该称呼安国侯了!”
“侯爷,军中上下,可都盼着您能多去军营走动走动。+墈¢书!君` _追!最+薪~彰_结`”
“给我们指点一二新奇战法,或是改良些军械也是好的!”
“侯爷在格物院捣鼓出的那些东西,可是让我等大开眼界啊!”
言语间,充满了对陈安能力的极致认可与毫不掩饰的渴求。
陈安连忙谦逊回应,心中却也暗自咂舌。
这军方大佬们的热情,着实有些超乎他的预料,看来一些军用武器也要提前准备一下了。
一行人簇拥着军方诸位大佬,步入主厅。
原本己是宾客满座的主厅,此刻更显得济济一堂。
王绾、李斯等文臣巨头,与王翦、蒙恬等军方大佬,自然而然地分坐两侧。
厅内的气氛,表面上依旧热烈,寒暄道贺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那空气中,却悄然弥漫开一丝微妙的张力。
文臣与武将,立场天然有别。
此刻齐聚一堂,目光交汇之间,隐隐有暗流在涌动。
所有人的视线,都有意无意地,聚焦在了场间最年轻,也是今日当之无愧的主角——新晋安国侯陈安的身上。
他们都在观察,这位同时得到文武两派看重,圣眷正浓的年轻人,将如何在他们之间自处。
陈安端坐主位,心中明镜似的。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应对着来自西面八方的祝贺与探询。
对王绾、李斯等文臣,他谦和有礼,谈及蒙学推广,引经据典,言语间透着对民生教化的关切。
对王翦、蒙恬等武将,他则表现得豪爽敬重,探讨强军之策,言辞恳切,不时有新颖见解,引得几位老将频频颔首。
他不卑不亢,分寸拿捏得炉火纯青,仿佛天生就懂得如何在这些权势人物间游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陈安放下酒盏,环视一周,朗声开口。
“诸位大人,诸位将军,今日能拨冗前来,陈安感激不尽,荣幸之至。”
他的声音清晰有力,传遍主厅的每一
个角落。
“陛下隆恩,封臣为安国侯,臣诚惶诚恐。”
“未来,臣仍将以格物院的实务为主,致力于提升我大秦的综合实力。”
“无论是利国利民的农工之术,还是强军卫国的军备科技,只要是对大秦有利,对陛下有利,陈安必将殚精竭虑,全力以赴。”
“为陛下分忧,为大秦强盛,添砖加瓦,万死不辞!”
一番话说得恳切至诚,掷地有声。
厅内众人听罢,神色各异。
那些文臣,听他将农工民生放在首位,又提及为陛下分忧,心中熨帖。
那些武将,听他亦不忘强军卫国,军备科技,更是频频点头,眼神中赞赏之色更浓。
尤其是那句“为大秦强盛添砖加瓦”,朴实无华,却首指核心,赢得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好感。
几位原先对陈安年纪轻轻便骤登高位,心中尚存几分不以为然,或疑其不过是侥幸投机之辈的官员。
此刻见他竟能引得军方大佬如此兴师动众前来道贺,并且在文武巨头之间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心中也不禁暗自调整了对这位年轻侯爷的评价。
此子,绝非幸进。
其智识,其手段,其心胸,皆非常人可比。
宴席的气氛,在陈安一番表态之后,愈发热烈起来。
文臣武将们,虽然平日里政见或有分歧,立场各有侧重。
但在如何“对待”这位前途不可限量的安国侯,如何在未来的朝堂格局中与他更好地“合作”这件事上,却似乎在觥筹交错间,隐隐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投资,总是要趁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