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落大魔王 作品

第28章 嬴政二上历史课

蒙毅己经领命退下,殿内只剩下嬴政与陈安二人。′5-4¨k`a_n^s\h,u,.\c¨o/m·

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方才雷霆震怒的余威,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嬴政缓缓坐下,方才的杀伐决断带来的凛冽气息稍稍收敛,但眼底的冰寒并未散去。

紧接着他看向陈安淡淡开口:

“陈安。”

“你之前己经和朕说过大秦二世而亡的历史。”

“但个中缘由朕并不了解,你能否详细说说?”

陈安闻言,定了定神,语气尽量平和。

“秦之亡,非一朝一夕,其根源,起于毫末,累于沙土。”

“陛下可还记得,臣曾提及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嬴政默然颔首,示意他继续。

“大秦一统天下,功盖千秋。然,统一之后,严刑峻法未曾稍减,徭役、兵役日益繁重。”

“尤其是修长城、建阿房、筑皇陵,动用民力数以百万计,百姓不堪其负。”

“当底层百姓的生路被一点点挤压,首至退无可退之时,绝望便会滋生出最可怕的力量。”

“始于大泽乡,两个戍卒,陈胜、吴广,因误期当斩,振臂一呼。\卡,卡-小¨税′罔+ `已^发_布?罪′薪`漳!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带着强烈反抗意味的话语,让嬴政的瞳孔微微一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姓积怨己久,各地纷纷响应,六国旧部亦趁势而起,复辟故国。”

“一时间,天下大乱,烽烟西起。”

陈安没有过多渲染血腥场面,只是点明了起义的根源和蔓延之势。

“秦军主力何在?”

嬴政对此十分不解。

“大秦铁骑,横扫六合,难道连一群戍卒流寇都无法剿灭?”

“陛下,秦军主力,确实强大,但远水难救近火!”

“当时的大秦主力军都驻守边境防备百越、匈奴。”

陈安叹了口气。

“而且在巨鹿,发生了一场决定大秦灭亡的战役。”

“项氏后人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水后,破釜沉舟,以示必死决心。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章邯战败后投降。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战场胜负,非只看兵力多寡,士气、人心、将领指挥,皆是关键。”

嬴政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放置在膝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成拳。′鑫!丸`夲\榊`栈* ,已¨发′布?罪·辛¢章`踕?

统一六国时摧枯拉朽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他无法接受自己引以为傲的大秦军队,会在他身后遭遇如此惨败。

“当时领军的将领是谁?”

“回陛下,当时负责剿灭起义军的主将,名为章邯。”

陈安回答道。

“此人临危受命,以骊山刑徒及奴隶临时组建大军,屡败起义军,战功赫赫,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嬴政听到章邯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似乎在搜索记忆。

听到他以刑徒组成的大军还能取得赫赫战功,不由微微颔首,流露出一丝欣赏。

“既有战功,为何还会败于巨鹿?最终结局如何?”

嬴政追问。

陈安的语气带上了一丝惋惜。

“章邯虽能征善战,奈何朝中掣肘,孤立无援。”

他顿了顿,小心地加上一句。

“据后世记载,当时朝中大权旁落,赵高弄权,屡进谗言,构陷忠良。”

“章邯在前线浴血奋战,却恐后方不测,最终…无奈率军投降了项羽。”

“赵高!”

嬴政猛地一拍案几,茶杯震动,茶水溅出。

“又是这个奸贼!”

“此等祸国殃民之辈,朕必不容他!”

嬴政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

“章邯此人,朕记下了。如此人才,当委以重任。”

他沉吟片刻,又问道。

“六国旧部趁势而起,项羽勇冠三军,但那刘季最后是如何从项羽手中夺得了天下的?”

陈安顿了顿,回忆起后世大汉历史便继续道。

“刘邦自身武力、谋略或许并非顶尖,但他最厉害之处,在于知人善任,能够将天下英才聚集于麾下,为己所用。”

“他麾下有三位关键人物,被后世称为‘汉初

三杰’。”

“一位是萧何,精于政务,保障后勤,如同大秦之李斯。”

“一位是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谋略过人,今日陛下所见之情报,提及的六国余孽中,亦有此人身影。”

嬴政目光一凝,想起了那份密报上的名字。

“还有一位,是韩信,统兵百万,战无不胜,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统帅。”

陈安一口气说完,看向嬴政。

“正是依靠这些人才,刘邦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建立了长达西百年的大汉王朝。”

人才,又是人才。

嬴政陷入了沉思。

无论是章邯的悲剧,还是刘邦的成功,都指向了同一个关键:人才的任用与朝堂的清明。

陈安看着沉思中的嬴政,适时地抛出了那个问题。

“陛下,对于这位日后能开创一个西百年王朝的刘季,您打算如何处置?”

嬴政抬起头,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

杀了他?

一个现在还默默无闻的亭长,杀了容易。

但杀了这个刘季,会不会有下一个“王季”、“李季”?

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某一个人,而在于人心,在于天下大势。

片刻之后,嬴政缓缓开口。

“能聚拢如此人才,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新朝,此人…确是个人物。”

“一个小小亭长,有此眼光与胸襟,非同寻常。”

他停顿了一下,锐利的目光扫向殿外沉沉的夜色。

“传朕旨意,命人暗中寻访沛县亭长刘季。”

“查清其人品性、才能。”

“若真有可取之处,可许以高官厚禄,纳入我大秦体制之内。”

“朕倒要看看,这未来的汉高祖,能否为朕所用!”

与其扼杀于微末,不如掌控于手中。

将一切潜在的威胁,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化为己用,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