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斯一番友好深入的交流结束,陈安婉拒了廷尉大人共进午餐的邀请。·兰_兰·蚊!穴! ?无·错¨内-容-
他现在心里惦记着另一件更迫切的事。
造纸。
思想建设的教材固然重要,但那是软实力。
想要将这套理论真正推广开来,承载文字的物质基础,同样不可或缺。
竹简太笨重,绢帛太昂贵。
唯有物美价廉的纸张,才能让知识与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出去。
他得去工坊看看进度。
还未走近,一股混合着草木浆液与些许焦糊味道的湿热空气便扑面而来。
工坊内,热火朝天。
匠人们赤着膊,汗流浃背,正围着几个大木槽忙碌。
然而,空气中弥漫的,除了辛劳的汗味,似乎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躁。
陈安眉头微动,快步走了进去。
“陈安先生来了!”
有眼尖的匠人看到他,连忙喊了一声。
原本忙碌的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围了上来。
一名年长的匠头,手里拿着一张刚刚晾干的“纸”,愁眉苦脸地迎上前来。
“先生,您快给看看吧。”
“咱们按照您教的法子,这纸是造出来了,瞧着也平整。”
“可就是……就是这墨一上去,就洇得不成样子,根本写不了字啊!”
他将那张纸递给陈安。!白\马!书.院* ~勉_沸¢悦¨黩¢
陈安接过,入手感觉质地粗疏,颜色也有些发黄,但这都在预料之内。
关键是纸面上那几道歪歪扭扭的墨迹。
墨汁如同滴入水中一般,迅速扩散开来,边缘模糊不清,形成一团团难看的墨晕。
果然是这个问题。
施胶。
现代造纸工艺中,为了防止墨水渗透扩散,必须在纸浆中加入或者在纸张表面涂上胶料,填补纤维间的空隙,这个过程叫做施胶。
看来这些匠人,还没能掌握这个关键环节。
“你们用了什么胶?”陈安问道。
匠头一脸茫然。“胶?”
“就是……能让这纸不吃墨的东西。”陈安换了个更通俗的说法。
匠头恍然。“哦哦,先生是说那个啊。我们试过用些熬煮的兽皮胶,可效果不好,还容易让纸粘在一起。”
另一个年轻些的匠人补充道:“也试过用稀一些的米汤涂在上面晾干,稍微好点,但还是洇得厉害。”
陈安点了点头。
动物胶成本高,而且在这个时代提纯技术有限,效果不稳定。
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有一定效果,但显然不够。
他沉吟片刻,脑中快速搜索着那些曾经看过的造纸资料。
现代施胶剂种类繁多,但在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替代品……
淀粉是一个方向,但需要改良。.秒^彰!結+晓?税.旺, _勉\沸_越_毒/
还有……明矾!
对,明矾!
明矾可以作为沉淀剂和助剂,帮助淀粉或其他胶体更好地附着在纸张纤维上,提高抗水性。
“去,弄些磨细的豆粉,还有米汤来。”
“再去找些明矾,碾碎了拿来。”
陈安吩咐着。
匠人们虽然不解陈安为何要这些寻常之物,但对这位“仙粮”先生的本事己经信服了几分。
他们立刻行动起来,很快便将东西备齐。
一碗浓稠的米汤,一碗细腻的豆粉,还有一小堆雪白的明矾粉末,整齐地摆放在陈安面前。
陈安卷起袖子,开始亲自动手。
他先将豆粉和米汤混合在一起,加热搅拌,试图熬制出一种植物胶液。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谷物的清香,与之前浆液的微酸气味混合在一起。
他一边熬煮,一边根据经验调整着稀稠。
一旁的匠人们好奇地看着,窃窃私语。
“这是要熬汤吗?”
“这些东西也能做纸?”
陈安没有理会他们的议论,全神贯注地盯着锅里的变化。
等到胶液熬好,他小心翼翼地舀出一部分,加入适量的明矾粉末,再次搅拌。
明矾溶解后,胶液似乎变得更加清澈了一些。
他取来一张还未完全晾干的纸胚,用小刷子蘸取调好的胶液,均匀地涂抹在纸面上。
纸面立
刻变得湿润,颜色也深了一些。
陈安小心地将涂好胶的纸胚挂起来晾干。
等待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工坊内的气氛也随之凝重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几张正在晾干的纸上。
终于,纸张彻底干透了。
陈安走上前,取下一张。
纸面摸起来比之前平滑了一些,也显得更加紧实。
他没有急着试墨,而是先仔细观察纸张的纤维结构。
似乎……那些细小的纤维缝隙被某种东西填充上了。
深吸一口气,陈安拿起一旁的墨块和毛笔,蘸饱了墨汁。
他没有犹豫,笔尖轻触纸面,写下了一个简单的“大”字。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墨迹落下的瞬间,没有预期的扩散。
黑色的墨汁乖顺地停留在笔触之下,边缘清晰锐利。
陈安又写了几个字,笔画流畅,墨色均匀。
墨迹没有洇开,也没有渗透到纸张背面。
成了!
一股强烈的喜悦瞬间涌上陈安的心头。
他抬起头,看向那些满脸紧张的匠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你们看!”
他将写好字的纸张展示给众人。
匠人们蜂拥而上,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纸上的字迹。
“不洇了!”
“真的不洇了!”
“神了!先生真是神了!”
惊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技艺,仅仅是加入一些米汤豆粉和那雪白的粉末,竟然就能让粗糙的纸张变得如此听话。
在他们看来,这简首是点石成金的仙术。
陈安看着他们激动万分的模样,心里也涌起一股成就感。
他知道,这批纸虽然依旧粗糙,远不能与后世宣纸相比,但它却是大秦第一批真正意义上可以广泛使用的书写用纸。
它的出现,将对这个时代的文化传播和思想统一,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按照这个法子,继续生产!”
陈安声音洪亮,十分兴奋。
“加大产量,越多越好!”
匠人们齐声应诺,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干劲。
困扰他们多日的难题终于解决,而且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他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陈安又亲自指导了片刻,确保匠人们掌握了新的施胶比例和温度控制要点。
看着一张张合格的纸张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他知道,最艰难的技术攻关己经完成。
接下来,就是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了。
他拿起几张己经晾干的成品纸,小心翼翼地卷好。
这些纸张,他要立刻送入宫中,呈给嬴政。
让政哥亲眼看看这来自两千年后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