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三个月就过去了。.第*一,看.书\惘^ !蕪,错-内~容~
这段时间,月球基地的建设一天一个样。
《星海征途》热度居高不下,星海基金会也走上了正轨。
在这三个月时间里,沈渊开始了对太空战舰的研究。
他站在基地研发中心,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面前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
屏幕上不停闪烁着各种太空战舰 3d 模型和用途说明以及相应参数。
这些都是星海设计的太空战舰方案。
每一个方案都有各自的特点,从不同维度勾勒出星海对未来太空作战的设想。
然后经过大量精密推演与反复验证得出的智慧结晶。
他时而微微点头,时而又轻轻摇头,似乎在心里对每个方案进行着细致的考量。
“星海,这些方案都很有创意,但我觉得我们需要一款更具攻击性和灵活性的战舰。”
沈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星海的全息投影在他身边浮现,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电子音带着一如既往的沉稳:“沈渊,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技术和未来的战略需求。
我推荐这几个方案,它们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沈渊的眼神在那几个被推荐的方案上停留,仔细地查看每个方案的详细参数和设计理念。!鸿*特¢小+税*网* *嶵\鑫?蟑′节_哽?芯\筷,
突然,一个鲨形流线设计的方案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没错!就要这个方案了!” 沈渊手指重重戳在全息投影上。
他眼中迸发出炽热的光芒,指尖兴奋地敲击着全息投影:“这战舰的外形设计极具冲击力!
金属棱角与流线型完美结合,光是视觉效果就能给人一种极强的震慑感。
而且从战术角度来看,鲨形设计能在高速突进与灵活转向时占据优势。
配合其强大的火力配置,完全可以在太空战场上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和战斗力。
再看这些核心参数 —— 动力系统、武器配置、防护性能,完全达到了我的预期标准!”
星海微微点头,投影上的数据快速跳动:“这个方案确实有很大的潜力。
融合了我们现有很多先进技术理念,不过要将它变成现实,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验。”
沈渊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我就选这个了!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要把它造出来。”
从那天起,沈渊便一头扎进了对这个方案的学习与研究实验中。
三个月的时间如白驹过隙,沈渊将自己隔绝于外界纷扰,全身心投入学习与研究。*咸.鱼\看\书\ `更¢歆+罪?全+
除了偶尔与苏瑶聊天交流,他几乎进入了闭关状态。
面前的全息屏幕上,除了那个选定的战舰方案。
还不断浮现出《星海征途》中众多玩家设计的战舰蓝图。
他仔细地对比着,从每一个战舰蓝图中汲取灵感。
“星海,你看这个玩家设计的武器系统,虽然有些夸张,但它的能量分配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
沈渊指着屏幕上的一张蓝图,眼神中透着兴奋。
星海迅速分析着数据,回应道:“没错,沈渊。
我们可以将这个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对主炮的能量输出进行优化。”
沈渊一边点头,一边在操作台上快速记录着。
他的眼神专注而炽热,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经过无数次的讨论、修改和完善,沈渊和星海对建造方案及配套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多番打磨。
终于形成一套成熟建造方案。
一艘名为赤鲨号的太空驱逐舰建造方案诞生了!
沈渊站在全息屏幕前,看着赤鲨号的 3d 模型立体投影,心中满是成就感。
“星海,这赤鲨号可是把咱们手头最厉害的技术都用上了。
有了它的保驾护航,以后咱们开发太阳系就安全多了!”
沈渊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星海也带着一丝兴奋的电子音回应:“确实,沈渊。
赤鲨号的各项性能都非常出色,它将开启我们太阳系开发的新篇章!”
赤鲨号太空驱逐舰的船体采用了高强度的一号振金和碳纳米
管复合材料,坚固耐用。
外层装甲的二号振金涂层让赤鲨号可实现光学隐身及多频段隐身,在战场上能够更好地隐藏自己。
赤鲨号的外形采用鲨形流线设计,全长 388 米,最大宽度 88 米,高度 68 米。
空载状态下质量达 9.8 万吨,全幅武装配置时质量提升至 15 万吨。
另配备能载荷 1 万吨的专用仓储空间,用于物资储备与装备存放。
在动力系统层面,赤鲨号配备了 4 台高能粒子矢量推进器作为主引擎。
单台推进器在峰值状态下,可爆发出 250 吨的强大推力。
辅助引擎系统搭载 24 台高能粒子推进器,构成精密的全向姿态调节矩阵。
每台推进器爆发时可产生 50 吨峰值推力,确保在复杂太空环境中实现毫米级精准转向。
另外还有一台反重力引擎,可瞬间构建 20 万吨级反重力场。
抵消宇宙中紊乱的引力潮汐,确保航行路径的绝对稳定。
这使得赤鲨号在蓝星大气层内巡航速度达到了45 马赫。
太空巡航速度能达到 0.0075 倍光速,约 6560倍音速。
在能源供给系统方面,赤鲨号搭载了一台 100gw 级冷核聚变能源装置。
为常规航行与日常运作提供稳定能源。
同时配备一座 1000gw 脉冲式热核聚变反应堆。
可在战斗或应急状态下瞬间释放高能功率,满足武器系统与过载推进需求。
防护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复合装甲技术,其轻量化外壳由碳纳米管与一号振金复合锻造而成。
厚度达 到3 米的同时,创新性采用蜂窝状力学结构,在保证坚不可摧的同时极大降低了自重。
经测试,该复合装甲对冲击能量的衰减率可达 95% 以上,具备卓越的抗冲击性能。
蜂窝结构内层注入了振金纳米粒子与自修复聚合物复合体系。
当遭遇损伤时,电磁脉冲将瞬间激活振金粒子的晶格重组特性。
以纳米级精度填补微观裂缝,同步触发聚合物的记忆塑形效应完成结构修复。
搭配上第一代全频力场护盾构筑起能量屏障,配合 1200 台纳米级维修机械蜘蛛。
从能量护盾防御到舰体修复形成立体防护网络,为战舰铸造无懈可击的多层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