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多款新设备安装

次日清晨,沈渊匆匆解决早餐,便快步下到基地。?我_得*书^城! ·哽,芯`嶵¨全′

今日,他与星海身负为基地安装全新设备的重大使命。

这些设备都是他上月日夜钻研、精心制造的成果。

包括灵视A型全域感知雷达、光刃A型激光防御系统、幽灵A型全域侦察无人机系统,以及幻影A型全域量子通信网络。

一踏入基地,沈渊马上向星海下达指令。

要求其迅速安排机械工蚁各就各位,全力做好设备安装的前期准备工作。

随后,他站在一旁,专注地盯着机械工蚁的一举一动。

密切关注安装作业的进展。

在雷达天线的安装区域,星海凭借强大运算能力。

精准操控机械工蚁,迅速将天线与支架牢牢紧固。

与此同时,沈渊手持角度测量仪。

依据雷达探测原理,娴熟且快速地测量并微调天线角度。

力求达到最精准状态,让雷达发挥最佳探测性能。

他还指挥机械工蚁实施一系列伪装隐蔽措施。

使雷达完美融入周边环境。

这时,星海开始介绍灵视A型全域感知雷达的参数及性能。

“沈渊,这灵视A型全域感知雷达堪称一款高度集成化的多用途地面雷达系统。

就是咱们基地的‘千里眼’。

它的核心技术是巧妙压缩电磁波相位。

突破了衍射极限,实现超远距离探测。

内部仿生处理器能模拟人类战术首觉。

对敌方行动预判的误差率低于0.5%。

雷达表面覆盖纳米级变色材料。

能随周边地貌迅速变色完成伪装。/午¨4^墈·书\ \庚_歆\醉?快+

展开时,它是首径50米、高20米的正六边形阵列。

搭配可折叠相位天线,极具科技感。

运输或存放时,能缩为8x4x3米的集装箱模块,方便快速部署。

其探测能力惊人,对空最大探测距离达12000公里。

高速飞行的弹道导弹、具备隐身能力的超音速飞行器都逃不过它的探测。

对地面或海面目标,追踪范围有5000公里。

能精准识别坦克、舰船等动态。

在穿透模式下,对地下或深海的探测深度达3000米。

开启超频模式,能对全域进行大规模扫描,覆盖半径1.5万公里。

虽然精度会下降30%,但可持续工作1小时。

还能同时锁定追踪10000个目标。

此外,它还有独特的生命探测功能。

可识别100公里内的人体生物信号,在废墟搜救等场景很有用。

雷达配备量子加密通信屏障,覆盖半径1000公里。

能阻断外界无线侦听,保障信息安全。

还集成了量子通信中继器,可实时向指挥中心同步数据。”

紧接着,沈渊快步朝着光刃A型激光防御系统的安装点走去。

到达后,他严格依照校准流程。

快速对激光发射装置的各项参数展开全面细致检查。

检查中,他灵活调整激光功率。

精准校准发射角度,多次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打击场景。

动态调整参数,确保系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都能精准打击。

同时,他迅速启动应急程序。

对隐藏基座的应急响应性能开展严格测试。′i·7^b-o_o^k/.*c.o\m′

星海继续介绍:“这款光刃A型激光防御系统可是咱们基地近程防空与反导的‘利刃’。

专门应对无人机蜂群、高超音速导弹等威胁目标。

它发射的高能激光峰值功率高达3000kw。

在500公里半径范围内,0.1秒就能击穿20cm厚的钢板。

小型无人机瞬间就会被熔毁,杀伤力强大。

系统配备10座旋转炮塔,每个炮塔内有16组激光发射器。

每秒可切换攻击160个目标。

凭借先进的弹道智能Ai测算技术,对50马赫以下目标拦截成功率高达99%以上。

通过集成阵列技术,16束激光可聚焦融合。

单发杀伤效果大幅提升,射程也翻倍。

系统表面涂有抗干扰涂层,能抵御常规emp和

激光致盲武器干扰。

还可接入雷达、红外及可见光追踪数据。

在浓雾等恶劣天气下,效能下降不超过10%。

不过在暴雨、沙尘暴等极端恶劣天气下,激光衰减率会超过25%。

全功率运行时,每射击30次就需停机冷却1分钟。

防止镜组过热变形影响射击精度和系统运行。”

随后,沈渊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幽灵A型全域侦察无人机系统的部署工作。

他亲自操控无人机试飞。

紧盯操控屏幕,实时监测飞行姿态与信号传输状况。

快速记录飞行数据及信号强度等重要信息。

试飞结束,他立刻与星海一起分析问题,优化飞行参数。

接着,星海指挥机械工蚁将无人机安装至竖井通道。

仔细检查每个安装环节。

星海再次介绍:“幽灵A型全域侦察无人机系统是高度集成化与模块化的隐身战略侦察平台。

它搭载12个蜂巢式平台,每个平台配置108架侦察无人机。

满配时共1296架无人机协同工作,能适应各种复杂场景。

采用多光谱凝视阵列技术,融合多波段数据,分辨率高达30亿像素,能清晰捕捉目标所有细节。

在合成孔径雷达模式下,对地下1000米目标成像精度可达1毫米。

10公里内声纹识别误差率控制在1%以内。

无人机表面覆盖电致变色纳米鳞片,能迅速变色降低光学可见度。

雷达反射截面积仅0.001㎡,可有效规避常规防空雷达探测。

系统能实时生成3d战术地图,预判敌方巡逻路线准确率达95%。

这些无人机翼展2米,折叠后可装进战术背包,方便携带和部署。

机体采用高强度钛合金制造,能抵御7.62mm子弹首射。

搭载1级能量电池,续航长达一年。

设有标准舱位可安装微型emp发生器。

能在500米内瘫痪电子设备1分钟。

还有深海潜航套件、激光中继器等可选舱位。

可根据不同任务需求适配。

采用量子通讯技术构建蜂巢式局域网络,保障数据安全。

一旦被捕获,会自动启动纳米铝热剂。

1秒内熔毁核心芯片与存储单元。”

最后,沈渊来到幻影A型全域量子通信网络的安装现场。

他借助专业设备,争分夺秒地对量子通信设备进行全面性能测试。

不断调整通信参数,密切观察信号强度、传输速率、误码率等指标变化。

反复优化调试。

同时,让星海进行模拟太阳风、宇宙射线等干扰场景测试。

星海介绍道:“幻影A型全域量子通信网络系统作为蓝月系战略量子通信骨干网络。

为星际开发超距保密通信需求重任的前期技术设备。

它可组建10000公里内的量子通讯网络。

后续通过量子中继链。

联合卫星、地面站、月球基地组成蓝月量子通讯网络。

解决信号衰减问题,实现全域通信。

还配有深空抗干扰层,能抵御太阳风、宇宙射线对纠缠光子的干扰。

保障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

完成这些新设备安装布置后。

沈渊和星海继续对机械工蚁的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他站在机械工蚁生产线旁,手持平板电脑。

快速记录每个环节的生产时间。

与星海深入分析生产流程中的瓶颈。

他们发现部分机械工蚁在物料搬运环节存在路线交叉、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出现。

严重影响整体生产效率。

于是,迅速行动,重新规划机械工蚁的行动路径。

调整生产线参数设置,让机械工蚁的操作节奏更加紧凑合理。

一番努力后,机械工蚁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新的机械工蚁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产出。

沈渊站在一旁,对比新老生产效率数据。

思考着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后,沈渊再次审视整个基地。

此时的基地,在经过设备安装和功能优化之后,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