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二人驾着驴车走在镇子上,还觉得很有面,小柱腰板坐的笔首,就像是一只斗志昂扬的大公鸡。+小`说c~m¨s· ′更.新¨最^全.
“二姐我们现在回家吗?”
“先不回家,我们去买木桶,木盆。”
“好嘞,那咱们先去杂货铺子。”
姐弟二人到了杂货铺买了五个木桶,又买五个木盆,暂时小九就想先买这些,后期不够再买。
出了杂货铺又去粮店,买了一百斤的绿豆,白米白面各买一百斤,如今家里人口多,小九不能让家里缺少粮食,这些粮食吃完,估计空间的也可以吃了,后期就不用买了。
出了粮店又去了布庄 小九觉得家里的被不够盖,虽然这会不冷,但是要提前准备,不然天冷时先准备就来不及了。
买了布和棉花,驴车也装的满满的,姐弟二人才驾着驴车回了小河村。
刚到村口,就碰到了同村的张大婶。
张大婶眼睛瞪得溜圆,上下打量着驴车上的东西,阴阳怪气地说:“哟,小九啊,买这么多东西,家里是要办啥大事啊?可别到时候钱花光了,日子过不下去哟。!精\武+小·说/网_ *追·最-新/章′节~”
小柱听了,气鼓鼓地正要回嘴,小九笑着拍了拍他的手,不紧不慢地说:“张大婶,家里人多,这都是些生活必需品。您啊,就别操心我们家的事儿啦。”
张大婶讨了个没趣,嘟囔着走了。
可不是嘛!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哪个朝代、哪个时期,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心眼儿特别小,容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这些人啊,整天就像长了一双红眼病一样,死死地盯着别人家的生活,只要看到别人家稍微有点起色,心里就嫉妒得要命,恨不得马上把别人拉下来,让自己能够超越他们。
回到家,几个孩子见小九回来了,后面还有满满当一车东西都十分惊喜。
小花第一个跑过来抱住小九“娘,这些东西都是咱家的吗,还有这驴车也是你买的吗?”
小九看着可爱的小花,抱抱她“对啊,这些都是咱们家的,小花高不高兴啊!”
这时三宝也围过来“娘这驴车我可以坐坐吗?”
二宝也发言“娘,以后我割草喂小毛驴,一定把它喂的肥肥的。`j^i`n*j′i*a¢n-g/w?x-c¨.,c`o~m\”
小九看着几个孩子那高兴得劲自己也跟着高兴,“孩子们等你爹腿好了,咱们一家赶着驴车去镇上玩好不好。”
孩子们一听说可以去镇上,更加高兴,都在期盼他们爹的腿快点好,就可以去镇上了,长这么大他们还没有出过这个村子。
“孩子们帮着往下拿东西好不好,娘还给你们带好吃的了。”
几个孩子兴高采烈的抢着帮往下拿东西。
小九指挥着大家把东西都搬进屋里,又把买的绿豆分了一些出来,准备煮绿豆汤给大家解暑。
又让小柱和大宝把买回来的木桶和盆刷洗干净,把绿豆清洗过后,泡上放在一边等着发芽。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清甜的绿豆汤,小九看着大家满足的模样,心里也觉得格外踏实,她知道,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接下来的西五天,早上小九照常带着大家锻炼,教一些简单的拳脚,再由小柱教大家识字。
一晃西五天过去,小九的第一批豆芽己经成功的可以卖了,五桶豆芽大概有西百斤,小九就给王二三人和小柱分了任务。
跟王二一起的那两个人,一个叫石头,一个叫大牛。
这名字听起来可真是够朴实无华的啊!也不知道古代的人给孩子取名的时候都是怎么想的,难道是觉得名字越简单越好记吗?
还是说他们对名字并没有太多的讲究,只是随便起一个顺口的就行呢?不管怎么说,这两个名字都让人感觉很接地气,就像是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一样。
小九给几人准备了扁担和箩筐,让每人挑八十斤去附近村子卖,一人每天给二十文工钱,这个价钱还是挺合理的,男人去镇上码头干苦力一天就这个钱,那可是要干一天。这卖豆芽就不同了,卖完就算完成任务。
小九问几人可不可以完成任务 ,几人都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王二这时问小九“九姐,这豆芽要卖几文钱一斤呢!”
小九思索片刻说道:“咱们这豆芽新鲜又好吃,就卖三文钱一斤。”
几
人点点头,记下了价格。
这时孙小柱问道“二姐这豆芽三文钱一斤是不是有些贵啊!这三文钱都够买一斤糙米了,会有人买吗?”
王二几人也都点头附和小柱的话,他们也觉得有些贵。
小九就给他们解释,“这豆芽一斤可以炒两大牌子的菜,再说我们这豆芽成本也是很高的。就按这个价卖吧,会有人买的,有点信心。”
第二天一早,王二、石头、大牛和小柱便挑着豆芽出发去附近村子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