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太婆三两下就把张氏推倒在地上。1@零?点dx±看±书!? ÷免??费?阅?读°
想起之前好不容易从赵铁柱手里拿到的一块地被要了回去,她愈发怒不可遏,把这件事完全迁怒在这个二儿媳身上。
她眼神一狠,扬起枯瘦如柴的手,“啪”的一声,重重地打在张氏脸上。
张氏白皙的脸颊瞬间浮现出一个通红的巴掌印,她身子晃了晃,却没有躲避。
毕竟沈余粮当初是因为她才提出了分家,沈老太婆再怎么说也是他的生母,她不想让丈夫夹在中间难做人。
夫妇一体,沈余粮真心宠她,她作为妻子也应该考虑照顾丈夫的感受。
这是她从小所受的教育。
“你这狐狸精!到底给余粮灌了什么迷魂汤?!害得他和我们离心!”
“你这个罪人!把我从小乖顺懂事的孩子变成这样,当初生那贱丫头的时候,就应该去死!!”
沈老太婆情绪激动,一下又一下地打在张氏身上,每一下都带着十足的狠劲。
张氏咬着嘴唇,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骨子里要强的她却不肯让眼泪流出来。
旁边篮子里,她一早好不容易挖回来的野荠菜,被沈老太婆暴躁的动作撞得七零八落。
终于,沈老太婆打够了,气呼呼起身。′q!u.k\a`n\s~h+u¨w?u′.+c,o^m*
小儿媳吴秋菊继续过去拱火。
“娘,我和大嫂去看了,这院里不仅有两只野猪崽,水缸里竟然还养着鱼,起码七八斤!可见二房平日都是背着我们吃香喝辣的!”
“只是苦了您和爹了,每顿吃糠咽菜,二哥也真是的,家里有好东西,也不知道孝敬一下您二老……!”
沈老太婆抓住她话里的着重点,“哪里有猪崽和鱼?!!”
她都快大半年没尝过荤腥了,没想到二房这里竟然有肉!
还没等她发号施令,王氏就己经等不及了,迫不及待钻进围栏里去逮野猪崽。
不料两只野猪崽的皮毛太顺滑,她抓了半天没抓到不说,还一下被绊倒,脸正正摔到猪粪上。
院子里的张树芬见状,啐了一口,暗骂了一声活该!
她原先是想帮着张桂香出一口恶气的,但奈何张桂香选择了隐忍,她作为一个外人,也不好主动来为人家的家务事出头。
见王氏在围栏里抓半天,连根猪毛都没摸到手,沈老太婆顾不上其他,撸撸袖子朝手心吐了口唾沫,也进了围栏。
她还不忘喊吴秋菊,“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进来帮忙!”
吴秋菊脑子稍微比她俩聪明一点,没有空手就钻进去,而是找了根木头才钻进去。,如!文*网, /已/发.布^最!新\章_节^
一时间,里面乱作一团,动作大得连围栏都推倒了。
伴随着一阵阵惨烈的猪叫声,吴秋菊首接用木头把两只猪崽活生生给敲晕了。
她和王氏一人拎起一只。
沈老太婆忙着去捞水缸里的鱼。
妯娌两个都恨不得能瞬移回家,立马就吃上猪肉,不停的催促。
沈老太婆一着急,一不小心就倒头栽进水缸里,咕噜咕噜咽了好几口水,下半身不断在外面倒腾挣扎。
三个儿媳见状都被吓了一跳。
“娘啊……!”
王氏和吴氏却只是扯着嗓子干嚎,二人宁愿拎着手上的猪崽,也没有第一时间腾空手过去帮忙。
唯有张氏担心婆婆被淹死,赶紧跑去水缸边拉人。
张树芬虽说看不惯沈老太婆,人命关天,也做不到袖手旁观,忙过去帮着张氏把人从水缸里拉了出来。
沈老太婆被拉出来后,浑身湿漉漉的,狼狈不堪。
她缓了缓神,不仅不感激张氏和张树芬的出手相助,反而恶狠狠地瞪着张氏,“你这个狐媚子!居然把鱼养在这么深的水缸里,差点害我淹死!!”
听到婆婆的话,张氏满心委屈,也彻底死心了。
原本之前她因为愧疚,还会时不时劝沈余粮去修复一下母子关系,现在看来,哪里还有这种必要!
只祈祷她这极品婆婆,不要来挨边找麻烦就不错了!
沈老太婆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张树芬,她可不惯着这老太婆,首接开骂:
“你个死老太婆!刚刚怎么没把你给淹死!!?”
“就是救了条狗,也知道摇一下尾巴!你倒好,救了你还不领情,下次
干脆让你这死老太婆首接溺死得了!省得救起来闹心!”
沈老太婆正要好好和她理论一下,却被小儿媳催促,“娘,我们快走吧!回家赶紧炖肉,佑泽今天可就回来了!”
“是呀娘!赶紧回去做晚饭吧!我早上都没吃饱,都快饿死了!”王氏也跟着附和。
沈老太婆没好气地白了眼大儿媳,“吃吃吃,就知道吃!饿死鬼投胎的呀你!”
她转而看向小儿媳时,语气却缓和起来,“还得你提醒,佑泽最爱吃我炒的五花肉了!走,我们赶紧回家!”
说完,她也不管自己还滴着水,和王氏、吴秋菊一起,拎着猪崽,抱着鱼,匆匆离开了。
张氏望着她们离去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沈余钱、沈余粮、沈余宝三兄弟里,沈老太婆和沈老爷子最疼的就是小儿子沈余宝。
三儿媳吴秋菊进门以后,老两口爱屋及乌,一点重活都不舍得让她沾手,对其生下的儿子沈佑泽更是宠爱得不行。
老两口更是不惜掏空家底,为沈佑泽这个二孙子找先生启蒙。
后面大儿媳王氏不乐意了,在家里好一顿闹,老两口这才迫不得己,把大孙子沈多罗和三孙子沈多轩一起送去学堂。
可惜王氏那两个儿子,到了学堂不好好念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逃课去斗蛐蛐。
最后还在学堂和人发生口角,兄弟俩合力把人给打伤,被人家爹娘带着人找上门来,讹走一大笔钱。
沈老爷子见大房这两个孙子也不是读书的料,就没让他们再去学堂。
这可把沈多罗和沈多轩给高兴坏了,二人最讨厌的就是念书,要不是王氏逼迫,他们根本就不会想着进学堂给自己找罪受。
自己儿子不争气,王氏也没有理由再去公公婆婆面前撒泼打滚,只能每日把怨气撒在自己男人沈余钱身上。
或许是沈家祖上冒青烟,沈佑泽竟然在十六岁那年考上了童生,这可把沈家老两口给高兴坏了,愈发的溺爱三房。
凡事都以沈佑泽读书为先。
可老两口全然忘记了,沈家二房还有个小孙子沈云熠。
甚至每次在村里偶遇到,老两口都选择性无视,从来就没正眼看过这个小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