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刀剑接盘侠

“再留一批工匠全力打造新式武器,朕要你们在三年之内,将大清朝所有将士的武器全部更新换代”!

原本赵梓辰想让工部工部一年之内将武器更新换代,但是考虑到大清将士至少也有几十万之多,再加上各地衙门的衙役,那就不可估量了,就算把董诰累死,他也造不出来啊!

再者目前大清朝还是以发展为主,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新式武器。^x-i,n?d\x~s+.¨c_o\m′还是细水长流为好,高价卖一批旧武器,更新一批新武器,这样更为稳妥!

“皇上,如此一来,需要懂得炼钢技术的工匠严重短缺啊”!

听到皇上又要造防弹衣,又要造船,又要造枪……,现在又要将大清的武器全部更新换代,就目前工部招募的这点人,根本不够用啊!

更何况,之前招募的工人至少一半都在铺设水泥路,按照皇上所说,这水泥路工程没有几年也完工不了,所以工匠严重短缺啊!

“无妨!再从民间招募就是了,咱大清朝最不缺的就是人。朕再让户部给你们拨款五百万两白银,不够的话再与朕说”。

之前听朱桂汇报刺客情况的时候,赵梓辰听说民间的百姓一看到朝廷贴告示,就赶过去查看,生怕自己赶不上招募的名额。+墈,书\屋_ ¢已.发\布_罪^辛?蟑-结?

既然如此,这次就再招募一千人吧,以后不够了再行招募。

想到这里,赵梓辰继续说道:“朕给你们工部在京郊附近批一块地,专门用于大清新式武器的打造。同时让福长安给你派三千精兵在外围驻扎,保证你们和武器的安全”。

京郊离京城也不远,三千精兵足矣。到时候如果需要类似白莲教之流的攻打武器作坊,三千精兵肯定能撑到支援到来。

更何况这里可是京城,如果能在不知不觉中被万人以上白莲教之类的叛逆攻打,那他这个皇帝也就不用当了。

“启禀皇上,如此一来,大清将士淘汰下来的武器该如何处置?要不要回炉重造”?

大清将士更新换代新式武器,那淘汰下来的旧武器肯定不能再用,与其浪费,倒不如将旧武器回炉融化成铁汁,这样也算废物利用了!

“为什么要回炉重造?那样你们工部辛辛苦苦造出来的刀剑岂不是白白失去了他原本的价值”?

原本赵梓辰想的也是回炉重造,可转念一想,这也太暴殄天物了,浪费了前期那么多人工等。*k^e/n′y¨u`e*d\u/.′c`o!m?

“那如果不回炉重造?比起新式武器他们又派不上用场,堆在仓房岂不是浪费么”?

听到自己的建议被皇上拒绝,董诰有些摸不准皇上的心思。难道皇上怀旧,宁愿将旧武器放在仓库也不愿回炉重造么?

“朕何时说过要将他们堆在仓库吃灰了”?

“那不知皇上的意思是……”?

“朕打算将旧武器,分批次地卖给朝鲜王朝、俄国老毛子、印度等国家。他们不是对咱们大清的武器垂涎三尺么?那就成全他们的愿望。只要他们肯高价购买,朝廷就分批次卖给他们,数量不限”!

将旧武器卖给其他国家,这就是赵梓辰想出的主意。这个时期,虽然大清的热武器有些跟不上英吉利等国,但是冷兵器的质量还是数一数二的。

不然怎么可能收复新疆,西藏等地?这其中不单单有将士的英勇杀敌,武器装备的优势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些外国使臣每次来大清朝的时候,都提出要购买一批大清朝的武器,表示愿意出高价。

可那个时候,朝廷怎么可能为了一些短暂利益就将自己的护身刀剑卖与其他国家。这样一来,他们国家军事装备得到提升后,再来边境进犯,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皇上圣明!微臣不甚钦佩”!

听到皇上对旧武器具体归属,董诰简首不知道怎么形容皇上,简首……。

不过虽然有点不仗义,可做买卖么?不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过卖给他们武器的时候决不能让他们知道大清己经研制出新式武器了。

想到这里,董诰连忙提醒道:“启禀皇上,这方法固然好,但事前绝不能将新式武器的消息走漏出去,这样就卖不了高价钱了”!

“还是爱卿提醒的对,就照你说的办!工部在京郊炼制武器的事严格保密,对外就说朝廷在那边给朕建造了行宫,所以才守备森严的”。

听到董诰的话,赵梓辰忍不住要为他点赞。

果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可皇上,这理由未免也太牵强了吧?其他人能信么”?

董诰嘴角微微有些抽搐,皇上这理由都不脑子的么?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假的,放着先皇建造的圆明园与颐和园不去居住,跑到郊外去住行宫?这说出来能信么?

信了皇上的话,那才是自己脑子有问题了!

“理由嘛,随便编一个就行!你管他信与不信,只要能用就行,反正他们又不敢进去一探虚实!反正哪怕说什么理由,他们也会质疑的”。

不管什么借口,只要朝廷派兵严防死守,民间人就会对朝廷公布的理由质疑。与其这样,还不如随便找个理由!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皇上果乃一代英明之主啊”!

听完皇上的解释,董诰与一旁的刘跃云忍不住向皇上跪下,来表达他们的钦佩之情。

“好了,都起来了吧!别动不动就下跪的。如今先皇棺椁仍在景园观德殿,前来吊唁的外国使臣还没有离开,朕打算派一人前往,与他们沟通卖武器一事,你们以为派谁去合适啊”?

“启禀皇上,既然要派人,此人的地位就绝不能低,不然会让外国使臣觉得咱们大清不够诚意。因此以微臣愚见,不如让成亲王永瑆前去如何”?

成亲王永瑆作为大清朝地位尊崇的亲王,皇上的亲兄弟,前去与这些外国使臣沟通再合适不过了。

这样不但能体现大清朝做买卖的诚意,又能让他们觉得宾至如归,从而买到高价武器也只觉得是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