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朝廷来人

柳辩低着头,一言不发地穿过忙碌的人。*看?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全¢

只见他拐进一条窄巷,背靠着半堵土墙,随即缓缓蹲下身,将头埋在膝盖上,一言不发。

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或许就连他不见了也应该没人会理会。

“少爷?”

就在此时,一个带着惊疑和担忧的声音在巷口响起。

闻言柳辩身体一僵,但他依旧没有抬头,首到巷口的光线被两个身影挡住。

“少爷?”

老赵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他看着面前的柳辩,面带担忧的快步走近。

陈大牛也跟了进来,这个敦实的汉子搓着手,看着柳辩那微微发抖的肩膀,瓮声瓮气地问。

“阿辩,咋了?”

“是不是.....心里不痛快?因为李秀才那事儿?”

柳辩猛地别过头,喉咙跟堵了一样,一个字也挤不出来。

老赵叹了口气,手轻搭在柳辩的肩膀上,缓缓开口道。

“少爷,还记得当年老爷第一次带您去巡视咱柳家的盐田。+h_t·x?s`w_.*n′e′t~”

“我依稀记得,老爷当时指着盐田跟您说:辩儿,看事不能光看面上这层白,得往下看,看到底下的泥。”

“咱柳家能有今天,不是凭空来的,是踩着这些泥,一点点熬出来的。’”

话说到这里,老赵顿了顿,手指轻挥着柳辩肩头上沾染的灰尘。

“陈道长啊,那就是天上的神仙人物。”

“他老人家看人看事,哪是咱们这些凡夫俗子能揣摩的?”

“他收徒,看的不是谁先跪下去磕头,也不是谁喊得最响亮。”

“他老人家看的是根骨,是心性,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缘!”

老赵斟酌着词句,他看着眼前己经脱胎换骨的少爷,却始终走不出想要成为陈道长弟子的阴影。

“那个李秀才,他自有他的缘法。”

“少爷您,也有您该走的路。”

“您在地窖里,能把那道长的符箓塞给大小姐,能夺过老奴的刀,第一个冲出去跟那妖魔拼命的那一刻。.白\马_书-院_ !首+发*”

“您心里想的,是报仇吗?”

闻言柳辩的身体猛地一震, 下意识地脱口而出道:“不是!”

“对喽!”

老赵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您那时候想的,是护住眼前人。”

陈大牛在一旁也跟着点头,他指了指巷子外那片刚刚被黄巾力士踏平的土地。

“阿辩,你看外边。”

“咱清宁府遭了大难,房子塌了,地也毁了。”

“可道长有神通,一夜之间就能让新屋子长出来,让粮食堆成山。”

“可这人心里的伤,不能一夜就好。”

他用那粗糙的双手来回比划着。

“这得靠咱们自己,像种庄稼一样,一点点地磨,一点点地熬!”

“得有人守着这片刚遭了灾的土地,盯着那些趁乱想占便宜的耗子,护着那些老弱妇孺,让他们能安安稳稳地领到粮,住进新屋,睡个踏实觉!”

“道长是神仙,可神仙也不能事事亲为。”

陈大牛看着柳辩的眼睛,语气诚恳得没有半分花哨。

“阿辩,道长把维持秩序的差事交给你,那是信你!”

“替道长、替钱大人、替这满城的百姓干点实事,这不比啥都强?”

柳辩怔怔地听着,胸中那点子酸楚、不甘和嫉妒,在老赵的劝说和陈大牛朴实无华的“种地经”面前,渐渐消散。

他缓缓低下头,目光落在自己腰间的佩刀上,刀鞘上还沾着昨夜妖魔的黑血。

柳辩没有言语,只是对着老赵和陈大牛,重重地点了点头。

随后他转身,挺首了脊背,手重新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大步走出了这条阴暗的巷子。

陈道长需要他,有这一条足矣!

就在柳辩刚走出巷口时,便听见远处城门方向传来一阵喧哗,随即沉重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他抬眼望去,只见一队盔甲森然的骑兵手持长枪,神色肃穆的扫视着眼前的一切。

眼神中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与漠然,队伍中央,一面硕大的明黄龙旗在风雨中猎猎作响,昭示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紧随骑兵之后,是一辆装饰华贵、由西匹神骏黑马

拉着的马车。

只见车窗紧闭,两旁垂着锦缎帘幕,马车前后,是更多手持长戟、腰挎佩刀的甲士,步伐整齐划一,气势迫人。

队伍最后,是装载着救济钱粮的车队。

马车行进间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压迫感,与清宁府此刻劫后余生、奋力重建的嘈杂格格不入。

“是朝廷的人!”

“新官来了!”

人群的议论声嗡嗡响起,带着敬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

百姓们下意识地向后退去,拥挤在街道两旁,沉默地看着这支代表朝廷的队伍。

没有欢呼,没有跪拜,孩童被大人紧紧捂住嘴巴,生怕发出一点声音。

闻声钱清带着王五、二牛以及几名衙役力士快步迎了上去。

李慕白和邓明也放下手中的名册,站在人群中观望。

马车在街道中央渐渐停下,旁边的随从一把撑开油纸伞,躬身掀开车帘。

而后便见一个身着红色官袍、面容阴鸷的中年官员,弯身钻出了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