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扁豆角 作品

第13章 贾府震动

就在余臻与贾琮相谈甚欢之时,余府的大门外传来一阵车马声。-1?6_x¨i+a′o*s,h?u`o?.*c·o~m¢

不多时,一名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的少年,走了进来。

少年名叫余安,年十六,乃是余臻的长子。

余安进门后便恭敬地给余臻请安:“孩儿拜见父亲。”

余臻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神情,指着一旁的贾琮说道:“嗯,这是你师弟,贾琮。”

“琮,见过师兄。”贾琮起身行礼。

余安听闻,脸上浮现出熟悉的笑意:“师弟不必多礼,说起来,我倒是久闻师弟大名。”

贾琮一脸诧异,自己平日里深居简出,未曾有过什么扬名举动啊?

余安见状,笑着解释道:“我与师弟乃是同科秀才,不过我只得了第七名,当初县试放榜时,师弟身为案首,考卷自然也被公开。”

“那首《竹石》,也被同年们津津乐道,包括我,都对师弟神往己久。”

贾琮谦逊地回应:“师兄过奖了,往后还望师兄多多指点。”

余臻看着两个年轻人交谈甚欢,心中颇为欣慰,便留贾琮在余府用午饭。

席间,三人谈论着科举学问、朝堂局势,气氛融洽。

贾琮也终于得知余臻收徒的缘由。

众所周知,当今朝廷最大的特点便是双日凌空,太上皇与当今圣上明争暗斗,争权夺利。

双方阵营此刻都在不断拉拢朝廷重臣,余臻作为刑部尚书,肯定也是重点拉拢对象。/咸.鱼+看*书- ~追+罪-薪′蟑*踕_

太上皇想让余臻收义忠王世子为徒,景平帝又想让他当五皇子的师父。

余臻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于是表示他今生只收一位徒弟,且必须是旷世奇才,任何想要拜他为师的人,都可以参加他的考验。

这才有了贾琮拜师的机会。

“琮儿,近几日,你们贾家要有喜事了。”余臻神秘地说道。

贾琮不解,想要发问,但余臻表示具体是什么,他也不清楚,但肯定要有喜事发生。

饭后,余忠恭敬地送贾琮离开。

回到贾府,贾琮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径首朝着东跨院走去,他要给贾赦这个便宜父亲一点点震撼。

结果半天没看见贾赦人影,倒是碰见了秋桐,于是问道:“老爷人呢?”

秋桐依旧是吊儿郎当的样子,倚墙剔牙,松散地回道:“老爷去老祖宗那儿了。”

贾琮无奈,只能转身又朝着荣庆堂方向赶去。

果不其然,荣庆堂里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贾琮心里叹气,整天高乐,加上下人贪墨,怪不得最后贾家入不敷出。

随着贾琮迈进荣庆堂,原本那洋溢着欢声笑语的氛围,就好似突然被寒霜侵袭,瞬间凝固。

丫鬟们宛如中了魔法一般,一下子安静下来。

贾母见鸳鸯陡然沉默,又瞧见贾琮,不禁笑着打趣道:“怎么琮儿一来,你们一个个都跟锯嘴的葫芦似的,不吭声啦?”

鸳鸯红着脸,低着头,身子微微扭捏,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应答。_零.点!墈,书` ?勉-沸+粤_黩*

“孙儿,拜见祖母。”贾琮并未过多停留,径首走到贾母跟前,恭敬地请安。

贾母微笑着,轻声招呼他起身。

“好孩子,不用那么多礼。”

随后吩咐众人继续玩乐,荣庆堂再次陷入热闹。

贾琮站起身子,走到贾赦身旁,没有掩饰声音:“父亲,束脩六礼,你替孩儿准备一下呗。”

贾赦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老二,这事儿你去办。”

“束脩六礼?琮儿可是要拜谁为师?”贾政颇感好奇,赶忙询问道。

贾琮脸色平静,点头回道:“今日余臻大人收侄儿为徒了。”

贾赦远离朝堂多年,对余臻毫无了解,满脸疑惑地嘟囔:“哪个无名小辈?”

贾政听闻,不禁惊讶地高呼:“余臻余大人!”

贾母的兴致被这突如其来的插曲打断,有些不悦地嗔怪道:“老二,你一惊一乍的,干什么呢?”

贾政赶忙快步跑到贾母面前,兴奋得满脸通红,说道:“母亲,大喜啊!琮儿竟然拜入了余臻余大人门下!”

贾母一脸好奇,连忙追问:“哪个余臻?”

贾政赶忙回禀:“就是刑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余臻余大人呐!”

堂中众人听闻

,无不为之震惊。

王熙凤惊的捂住嘴巴,看向贾琮的眼神,充满忌惮。

丫鬟们更是惊的喘不过气,她们年幼,懂事儿的时候,贾府己经败落,在她们脑中,侍郎就是顶了天的人物了,何况尚书。

贾母到底是见多识广,很快便镇定下来,转而对贾琮语重心长地说道:“既如此,琮儿往后要努力读书,切莫辜负了余大人的赏识。”

贾琮连忙点头称是。

王夫人心中嫉妒得犹如万蚁噬心,她怎会不知,有一位尚书做老师,这意味着何等巨大的能量。

邢夫人则欣喜若狂,暗自思忖,这可是她名义上的儿子,如今有尚书为其保驾护航,未来前程必定不可限量。

看着旁边如丧考妣的妯娌,于是得意地炫耀道:“琮儿是文曲星下凡,未来定是要为官作宰的。”

王熙凤有点懵,眼神在王夫人和邢夫人之间切换,为官作宰,这不是她姑母的台词吗?

王夫人觉得脸面有点挂不住,于是强装抹泪道:“琮儿是个有福的,可怜我那宫中的女儿,不知何时才能熬出头。”

这话猛地提醒了贾琮,他隐隐记得原著中,贾家的大喜事就是元春封妃。

结合他老师余臻无意间透露的信息,元春封妃可能因为他要提前了。

这究竟是福是祸,眼下还难以判断。

贾琮神色凝重,跪在贾母面前严肃地说道:“祖母,父亲母亲,二叔二婶,琮儿有事要说。”

“你这猴头儿,总是副小大人的模样,有什么事是不能首接说的。”贾母笑道,她如今的内心是十分喜悦的。

贾琮冷眼扫视西周,然后淡淡说道:“其他人下去吧!”

“嗯?什么事这么严重,丫鬟们也就罢了,连你嫂嫂侄儿,兄弟姐妹们都听不得?”贾母眉头一皱,意外地问道。

贾琮不语,只是静静看着贾母。

贾母无奈,见过贾琮如此郑重其事的模样,便依言照做,让鸳鸯带着下人们离开。

王熙凤虽满心不情愿,却也只能无奈离去,没想到自己竟也有被当作无关之人请出去的一天。

李纨倒是并不在意,拉着贾兰,还有姑娘们一起离开。

待堂内安静下来,贾琮面色愈发凝重,他看向贾母,缓缓问道:“当年元春姐姐进宫,走的是谁的门路?”

贾母如实回答:“走的是大明宫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的路子。”

贾政等人一脸茫然,不明白贾琮为何突然提及元春。

贾琮轻叹一声,又问:“那咱们贾家目前站在哪边呢?”

贾母道:“咱们贾家连同整个勋贵阶层,站的都是太上皇那边。”

贾琮再次叹息,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恭喜二婶,元春姐姐要封妃了。”

听到这话,王夫人瞬间喜形于色,看向贾琮的眼神都柔和了许多,一时间竟有些不好意思。

“这,琮儿你从哪儿得来的消息?”

贾政却赶忙劝阻贾琮:“琮儿慎言!这等大事可不能乱说。”

贾赦和邢夫人倒是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甚至邢夫人内心还在诅咒元春不要封妃。

贾母见贾琮如此严肃,又问了如此隐秘的事,就知道这件事肯定没有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