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咸阳宫大殿之上,晨曦微露,群臣肃立。·我?地+书?城/ !首·发_
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玄色冕服庄重威严,目光缓缓扫过殿中文武百官。他手中握着昨夜批阅的军报,沉声道:
"楚国屡犯边境,傲慢无礼,朕意己决——伐楚!"
话音一落,殿中众臣神色各异。王翦眉头微皱,蒙恬目光凝重,李信则挺首腰背,眼中闪烁着战意。
这时,丞相李斯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圣明。楚国自恃地大物博,屡次挑衅我大秦威严,此时出兵正合天时。臣以为,当以雷霆之势击之,以震慑六国余孽。"
李斯话音刚落,博士淳于越立即出列反驳。作为扶苏的老师,他素来主张仁政:"陛下,臣以为不妥。连年征战,百姓疲敝。不如先休养生息,国力更盛时再图楚国不迟。"
廷尉姚贾见状,立即帮腔李斯:"淳于博士此言差矣!正因楚国见我大秦日益强生,才急于挑衅。若不及时惩戒,何以立威?"
淳于越正欲再辩,治粟内史却出列道:"陛下,臣近日核算国库,国库充足。此时出兵,后勤无忧。"
嬴政目光在众臣之间游移,最后落在武将行列:"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李信当即出列,抱拳高声道:"末将愿往!"
嬴政目光如炬:"李信,若让你统兵伐楚,需多少兵马?"
李信毫不犹豫:"二十万足矣!"
王翦再也按捺不住,出列道:"陛下,楚地广兵强,项燕老谋深算,非六十万大军不可轻取!"
李斯立即附和:"王将军老成持重,但未免太过谨慎。¨卡?卡′暁.税~蛧, _芜\错\内~容\李将军年轻有为,此前战功赫赫,二十万精兵足矣。"
淳于越再次进谏:"陛下!用兵之道,宁可持重。王将军经验丰富,其言当慎思啊!"
嬴政抬手制止了争论,目光深邃:"李信,朕予你二十万大军。王翦,你既主张持重,便留守咸阳,随时策应。"
退朝后,淳于越追上王翦,忧心忡忡:"王将军,此事..."
王翦摇头叹息:"但愿李信能创造奇迹吧。"
就此,在这个朝会上,攻楚的决定就此定下。
而远在蓝田的方铭,也收到了消息。
蓝田县衙的后院里,方铭独自坐在石阶上,手中攥着刚从咸阳传来的军报竹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紧锁的眉头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e¨z-暁.说+蛧/ -追?罪-薪′彰+劫*
"大人,新制的水车己经调试好了,您要不要......"小吏兴冲冲地跑来禀报,却在看到方铭神色时戛然而止。
方铭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竹简上"李信率二十万大军伐楚"几个字刺得他眼睛发疼。他清楚地记得史书上记载的这场大败——项燕诱敌深入,楚军以逸待劳,二十万秦军尸骨无存。
回到县衙书房,方铭盯着墙上悬挂的秦国地图出神。他知道自己若是贸然进谏,轻则被斥为扰乱军心,重则......他苦笑着摇摇头,取出一卷空白竹简,提笔又放下,反复数次。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方铭终于下定决心,挥毫写道:"臣闻李信将军伐楚,臣集中全力制作连弩五百付......”,他的笔尖顿了顿,又添上一句:"此弩射程三百步,可破重甲。"
放下笔,方铭走到窗前。夜空中繁星点点,他却仿佛看到了血色的战场。作为穿越者,他既不能盲目的改变历史,因为没有人会相信,又不忍心袖手旁观。这种深深的无力感,让他整夜未眠。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书房时,方铭看着写好的奏章,自嘲地笑了笑:"终究还是不甘心啊......"
正当方铭对着奏章出神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后冯劫爽朗的声音响起:
“方大人,可在否?”
方铭抬头,见冯劫己大步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几分笑意:“听说你这两日闭门不出,莫非又在琢磨什么新玩意儿?”
方铭勉强笑了笑,将手中的竹简递过去:“冯郡守来得正好,且看看这个。”
冯劫接过竹简,起初还带着几分随意,可越看神色越是凝重。待读完,他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
“方大人,你这是何意?莫非……你不放心李信将军?”
方铭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并非不放心李将军,只是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若能多一分准备,或许就能少死一些人。
”
冯劫眉头紧锁,盯着方铭:“可你这份奏章里,不仅献上连弩,还特意标注了楚地山川险要之处,甚至连项燕可能设伏的地点都推测了……这己不仅仅是‘准备’了。”
方铭苦笑一声,目光投向窗外:“冯郡守,你我推行新法,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老秦人过得更好?若这二十万将士一去不回,多少户人家要披麻戴孝?多少田地要荒芜无人耕种?”
冯劫闻言,神色渐渐缓和。他低头又看了看竹简,长叹一声:“你说得对……能少死一些人,总是好的。”
他拍了拍方铭的肩膀,语气坚定:“这奏章,我与你联名上奏。陛下若问起,便说是我二人共同商议的。”
方铭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但随即又低声道:“可若陛下认为我们是在质疑他的决断……”
冯劫哈哈一笑,眼中却带着几分锐利:“方大人,你何时变得这般畏首畏尾了?如今为了将士性命,反倒不敢说话了?”
方铭一怔,随即也笑了:“冯郡守教训得是。”
两人相视一笑,冯劫卷起竹简,朗声道:“走,现在就派人快马送咸阳!说不定还能赶在李信大军开拔前,让将士们带上新制的连弩!”
方铭点点头,心中那股郁结的惆怅,似乎也随着冯劫的到来而散去了几分。
下午,咸阳宫的嬴政就收到了冯劫和方铭的奏章。
“陛下,蓝田县令方铭与郡守冯劫联名上奏。”宦官轻声禀报。
嬴政眉头微挑,伸手接过。竹简展开,墨迹尚新,字迹工整中透着一丝急切。他目光扫过,先是看到“新制连弩百具,可助军威”,随后又见“楚地多沼泽密林,项燕善伏击”等字眼,最后定格在“愿将士少流血,大业早成”几个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