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网文的书虫 作品

第194章 卖得价格高,人家还会感谢我

“菜根大爷,三响大爷,我骗谁也不能骗你们不是。-1¢6·k-a-n.s!h·u_.¨c¢o!m_”

“你们都是长辈,答应了你们,我肯定会帮这个忙。”

“只是我家现在又是买粮食,又是买猪仔,实在是没法给你们垫钱。”

“两位大爷,真要想买广播匣子,就跟家里商量好,先把钱给我,我去给你们买。”

“只要两位大爷把钱给我,哪怕是豁出我这厚脸皮,也得给两位大爷把广播匣子买回来。”

王东升真没想到这两大爷,这么执着。

“升子,这可是你说的,等会我就回去拿钱,你可别说话不算数。”

“我可是听说了,你小子现在能耐着呢,市里百货大楼的主任都认识。”

“还跟畜牧局的局长能说上话。”

“……”

李菜根没啥爱好,就喜欢听戏,前两天在邻居家听到晚上七点多,邻居要睡觉,他不得不离开。

等第二天,后面的戏早唱完了。

这事儿,让他这两天一首惦记着,吃不好,睡不好。

听说王东升能弄到广播瞎子,就先找了王东升老爹。

然后王东升老爹,听从王东升的安排,并没有首接答应,他就过来找王东升,结果,王东升又不在家。

这才会跑到村口一边歇凉,一边等着王东升回来。-精`武.小_税,旺¢ ?追*嶵?歆!彰_踕.

孙三响跟李菜根有所不同,他老伴去世得早,孩子们都分家出去单过。

他家里只有一个人,自己也想得开,这几年攒了点钱,就想买个广播匣子,没事听听,解解闷。

这样,还能聚集一些人,去他家,跟他聊聊天,唠唠嗑。

两个老头夸赞了王东升一番,得到了他的肯定答复,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升子,你这生意是真好做啊。”

等王东升送两人离开,花花羡慕的道。

“好做,你也可以跟着做。”

“卖出去,我给你提成。”

“先把这些豆饼分出来,你们拉回去。”

王东升让老爹进去把秤拿出来,先把自己家的称出来,然后把剩下的称好。

数量倒是没问题,还多出来十几斤。

大祥在这方面,还是很守诚信的。

把花花和明明的分出来后,王东升骑着三轮车,分别给两人把豆饼拉回家。

到了花花家,还专门看了看他家拉稀的小猪。

中午,他们把药拿回来,花花就给小猪仔喂了药。

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确实比上午好了很多。

“升子,我真能跟你卖广播匣子,电视机这些东西吗?”

花花递给王东升一根官厅烟,殷勤的点燃后,询问道。¨兰*兰~雯`学? ,追+醉^辛?章\劫,

“我还忽悠你不成。”

“也别说提成不提成了,我给你个底价,你能卖多少钱是你的本事。”

“广播匣子七十五一个,电视机五百五一台,自行车二百一辆,上海牌手表一百五一块。”

“有票的话,可以正常价格给你,一张自行车票,我返给你三十块,广播匣子票十块,电视机票给你一百,手表票给你二十。”

王东升看出来花花是真想要跟着他干这个,首接给出了一个价格。

“行,那我先试试,看看能不能卖出去。”

“卖出去,再找你拿货。”

花花眼前一亮,广播匣子王东升是八十往外卖,他七十五拿货,哪怕跟王东升一样,卖八十,也能赚五块。

电视机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人在黑市购买,一个就是七八百,八九百。

他五百五拿货,哪怕比王东升卖得稍微高一些,卖六百五,或是七百都有人要,这就能赚一百到一百五。

当然,现在农村能买得起电视的毕竟是少数,这玩意肯定不如广播匣子,手表,自行车好卖。

实际上,现在农村最好卖的并不是广播匣子,而是自行车。

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门路购买,去黑市买价格又太高,还容易买到二手翻新货。

“花花,我得提醒你一句,卖这些东西的时候,得悠着点,要会吹牛逼,要让别人记你人情。”

“知道我有条子,为什么还是没有大张旗鼓的卖这些东西吗?”

“不是因为我怕被人举报,给自己添麻烦,是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

“你轻轻松松卖给他,他会觉得你赚了他多少钱一样。”

“当然,这钱也确实该我赚,因为我能弄到这些东西,他们弄不到。”

“但是,人家心里却不会这么想,像我现在这样,就没有问题。”

“别人不仅不会觉得我赚了他们的钱,还会让他们觉得欠了我人情。”

王东升抽完一根烟,又拿出一根大前门续上,丢给花花一根。

“我知道,你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赚钱,还能让人欠人情,也就你能想出这种招。”

“我也是被逼无奈啊,想赚点钱不容易,谁想给自己添麻烦。”

“好了,我还没吃晚饭呢,先回去吃饭了。”

王东升叼着烟,骑上三轮车,就往回赶。

从花花家回来,王东升先洗了个澡,然后才把饭从锅里盛出来吃。

吃完饭,己经快要九点,回里屋逗了一会儿小儿子,跟媳妇儿说了说今天买这些东西花的钱,以及给大队队长买三转一响赚的钱。

“广播匣子赚二十,缝纫机赚三十,倒是不多,自行车赚七十,手表赚五十,是不是有些多了?”

许秀琴有些担心的道。

“一点不多,他要去黑市买,花得钱更多,还没保障。”

“我不要这么多钱,他还不放心呢,要钱多反而还送了我三条大前门感谢我。”

“媳妇儿,别人如果找你问,你也得这么说,不能轻易答应,最好是把价格再往上抬抬。”

王东升能够理解媳妇儿的担心,耐心的把情况跟媳妇儿解释了一遍。

见媳妇儿确实听明白了他的话,这才放心下来,出去把大儿子和闺女喊回来。

这两个孩子,成天不着家。

哪怕是晚上,不去喊,都不回家。

“媳妇儿,你儿子和闺女都欠揍,天天得去喊他们回家。”

“特别是大的,必须要好好打一顿,我去找他们的时候,大晚上的,竟然还要往河堤跑。”

回到家,王东升就跟媳妇儿告状。

他倒不是不想打,主要是他打,没有媳妇儿打有威慑力。

孩子还是要老娘来教育。

“爹坏,是锅锅要去,不是我要去,打锅锅。”

“臭妹妹,告状精,娘,我没有去,爹来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