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这个词徐达能够理解,就是以后的朝代。
但是上位口中说此物来自后世,这个说法他就有些理解不了。
现在大明不是才开国吗,又哪来的后世?
沉默了两息的时间,徐达开口说道。
“陛下,不知这后世的意思是?”
“天德,你可以理解为咱前往了一趟六百年后。”
老朱的这个消息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的脑海中炸响。
前往六百年后,这听起来……
徐达三人表情极其拧巴,他们在思考着这件事的可能性。
“不仅是咱前往了一趟后世,标儿也前往一趟后世,而且,咱与标儿还前往了一趟大明末年。
徐达,汤和,李文忠齐齐抬起头来,看向老朱。
后世之事已经够让人吃惊的了,但是刚刚的大明末年再一次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现在大明可是才建国十五年,怎么一下子就大明末年了?
徐达的目光瞥向一旁侍立的朱标,想要听听看这位太子殿下的说法。
朱标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自家老爹的说法。
这下,徐达最后的意思疑虑也消失不见。
在大明,要想蒙骗这两父子的人,恐怕还没出生呢。
“陛下,不知这大明末年又是怎样的一副光景。”
“与其他朝代一般内忧外患,因此咱欲带你们一同前往明末,匡扶大明。”
好家伙。
匡扶大明。
他们可从来没有还有这么一天。
不过,如果真的能够前往明末,他们也有些期待。
不仅是能够参与战事,而且说不定还能见到自家后辈呢。
“陛下,那不知我们何时出发前往明……末。”
“不急,你等先行回去准备,一旦咱准备前往,会派人通知。”
“是。”
魏国公徐达刚回到自己的府邸,一人就已经迎了上来。
来者乃是他的大儿子,徐允恭。
现在虽是十七岁的年纪,但是同他年轻时一样,身材高大,英俊潇洒,颇有才气,已经具备了一丝名将的影子了。
“爹,陛下可是因为北元之事召集。”
徐允恭有着急切的说道。
如果是征讨北元之事,那他肯定要与爹说说,将他也加入其中。
徐达摇了摇头。
徐允恭有着愕然。
不是北元之事?那为何前来召集之人行色匆匆。
此时徐允恭注意到,自家老爹手中似乎多出来一个包裹。
他记得老爹离家之际,好像并没有携带包裹。
难道这包裹当中是陛下的赏赐?
问题是用包裹装赏赐,未免……
“爹,这是陛下的赏赐吗。”
赏赐?
徐达低头看向手中的包裹。
这可不是赏赐之类的。
说实话,即使是现在,徐达还有些难以平复心情。
六百年后,大明末年。
想想就有些头疼
“来,允恭,爹给你带回了几样好东西。”
好东西?
听到老爹的这话,徐允恭顿时有些好奇。
能被爹称为好东西之物,想来必定不凡。
跟随着徐达的步伐,徐允恭来到了徐达的书房。
来到书桌旁,将包裹解开,徐达从包裹中拿出两个四四方方的盒子。
徐达拆开盒子,取出望远镜,对讲机置于桌面之上。
看着老爹掏出的两件奇形怪状之物,徐允恭也呆愣住。
这就是老爹说的好东西?
“这是望远镜,这是对讲机,现在也是深夜,望远镜已经用不了了,不过,现在为父倒可以为你展示一下这对讲机的妙用。”
在回去路上,他与汤和,李文忠已经相约好,回到府上后,便用对讲机尝试交流。
根据上位的指示,徐达按动对讲机的按钮,开始说话。
“喂,鼎臣,思本,听得见吗。”
徐允恭一头雾水的看着自家老爹在对着那个黑色砖块说着话,口中还呼喊着信国公和曹国公的名字。
这是什么情况?
老爹得癔症了?
就在徐允恭胡思乱想的时候,徐允恭
就听到对面传来一阵有些耳熟的声音。
“喂喂,奇了怪了,怎么这砖块在说话,而且,说话之人的声音怎么怎么耳熟。
听着这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徐允恭脑海中略一沉吟,便知道了是谁在言语。
曹国公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
可是为什么李景隆的声音会从这个黑色砖块中传来。
“你个小兔崽子,敢动对讲机,看我打不死你。”
在徐允恭思考的间隙,就听到对讲机的对面传来一阵叫骂声。
“爹爹,有话好说,别拿棍子。”
随后对讲机的声音就戛然而止。
徐允恭眉头紧锁,看着自家老爹手中的对讲机。
奇了怪了,为什么李景隆以及曹国公的声音会在对讲机中传来?
他决定要向自家问个明白。
“爹,刚刚说话之人可是曹国公之子李景隆。”
“嗯,是的。”
徐达此事也有些懵,没想到只是想进行通话,却遇到了这么一个情况。
“爹,那为何李景隆的声音会出现在那个黑色的砖块中。”
“此物名为对讲机,可以远距离对话,就是说,此物只要我与曹国公各持一个,就能实现刚刚这般的操作,最远距离可以有二十里。”
世上竟然还有这般匪夷所思之物。
徐允恭这才意识到,刚刚为什么爹称其为好东西了。
这等东西,千金难求。
不知爹从哪获得的。
是陛下赐予的吗?
对讲机沉默了一会,徐允恭就听到对讲机中传来了信国公汤和的声音。
“天德,思本,在不在。”
“鼎臣,我在,思本恐怕还在教训九江呢。”
“魏国公,信国公,我来了,九江那小子,乘我不备,竟然偷拿对讲机,被我一顿好揍,这下终于老实了。”
对此,徐达和汤和早就见怪不怪了。
谁没有揍过儿子?
很快,站在大明顶点的三大将领便在对讲机中热火朝天地讨论起后世以及明末事宜。
至于徐允恭,早就被赶出书房了。
此时,紫禁城,乾清宫。
作为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卧房以及平日里处理政务的场所,宫内依然灯火通明。
与往日不同,此刻,大明皇帝朱元璋并不是在处理着政务,而是微闭双眼。
他面前的龙案之上,正摆放着一只对讲机,徐达,汤和,李文忠的交谈之声正源源不断地从对讲机中传出。
在他教导三人使用对讲机时,并没有将所有环节都告知三人。
而是留了一手调节频率。
虽然他也不明白这频率是什么玩意,反正就是将对讲机上的那些梵文,调整到一样的样式,就能够实现对话。
也正是因为他藏的一手,致使他现在可以正大光明的偷听三人的谈话内容,而不用担心他们背着自己谈论些什么。
只不过与他料想的一般,三人并没有什么大不敬的话语传出,大多都是在谈论今日的所见所闻。
听了半晌,确定了对讲机中没有声音传来,老朱睁开眼眸,看了眼外面的天空,已经一片漆黑,他也将对讲机关闭,拿起桌上的奏疏看了起来。
……
崇祯八年,北直隶,紫禁城中。
正有三人在紫禁城中走着。
为首一人乃是朱由检身边的亲信王承恩,至于身后两人,则是涂绍煃与宋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