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令,身为九卿之一,其职责颇为复杂。
大体职责可以归纳为掌控皇宫警卫,管理郎官,劝谏帝王得失等,可以算得上实权之职。
但是李敢的这个郎中令,就有些名不副实了。
因为他是从他父亲李广手里继承过来的郎中令,也可以说是代理郎中令。
目前他的职责也就是负责皇宫禁卫。
与之相对的,他也是此行上林苑的随行人员之一。
现在的李敢着实有些郁闷,他观察许久,确定了他之前的顶头上司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不在上林苑。
于是他下定决心,准备今日来向大将军卫青讨一个说法。
他要质问大将军,是不是他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结果就遇到了太子殿下。
李敢低头向刘据问好的同时,心中对于那个在太子身侧的那位年轻人也是有所好奇。
对方看起来眼生的很,不知是何来历。
李承乾在一旁听着李敢的自我介绍,一时间也有些错愕。
他自然知晓李敢乃是他李氏先祖。
但是他之前已经向霍去病打探过现在的前汉是何年月。
元狩六年。
按道理来说,他的这位先祖应该在元狩五年就死了。
那为何还会活生生地出现在这?
莫非这前汉也与他记忆中的前汉不同。
李承乾有些凌乱。
看着李敢风风火火的姿态,刘据心中也是有所担心。
虽然去病兄长之前答应了舅舅不会出手,但是李敢可没有答应过任何人。
也就是说,李敢有很大的可能会对舅舅出手。
他自然也是不希望自己的舅舅发生什么意外。
“郎中令,如此行色匆匆,所为何事。”
“额,这个……”
李敢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总不能和太子殿下说他是来找大将军麻烦的吧。
如果这么说,他的三族就没了。
虽然不清楚眼前的先祖李敢为何还活着,但是李承乾为了拉自家先祖一把,也是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想来郎中令是因为其职责原因,正在上林苑中巡视。”
低着头的李敢猛然抬起头,有些意外地看着眼前这位帮自己说话的陌生人,心中疑窦丛生。
貌似他才与对方第一次见面,为何眼前之人帮他说话?
不过,既然是帮他说话,那他之后肯定要好好谢谢对方。
“太子殿下,确实如这位少年所说,我正在巡视上林苑。”
刘据有些意外地望了眼身旁的李承乾,眼眸流转,什么话也没有说。
“郎中令,明日父皇便要起驾回宫,应该早些做好准备。”
“是,太子殿下。”
望着李敢离去的背影,李承乾也是对身前的刘据说声抱歉。
“太子殿下,我有些逾矩了。”
刘据倒是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而是向着李承乾询问道。
“兄长,想来李敢与你的关系应该非比寻常吧。”
刘据的说法不无道理。
其一,他们皆姓李。
其二,有什么人会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寻找借口呢。
当然,这只是刘据的猜想。
李承乾倒也没有狡辩,爽快利索的承认了。
“是的,太子殿下,理论上李敢也算的上我的先辈。”
“先辈!”
没想到自玄德叔父后,他有见到了一位后辈。
虽说是李敢的后辈,也确实是令人惊讶了。
“太子殿下,据史书记载,郎中令李敢应该在元狩五年就已经离世,如今已是元狩六年,为何郎中令还活着?”
李承乾将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这是因为店家曾经告知去病兄长,让其不要对李敢动手,不过直到元狩六年,李敢也一直没有对舅舅下手,着实奇怪。”
李承乾也是陷入思索之中。
如今看来,不仅是戾太子刘据,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的结局改变了,现在连他的先祖李敢的命运貌似也改变了。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了母亲对自己的期望,李承乾握紧了拳头。
或许,他不应该如此颓废下去了,他也该试着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
第二日,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抵达自己忠实的长安。
李承乾跟随着刘据游览了一番前汉三大宫,便提出了想要独自前往长安城中转转,刘据自然也是欣然应允。
对于大汉皇城长安城的治安,刘据还是极为有信心的。
李承乾刚出宫门,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呼唤声。
“兄台,留步。”
李承乾转过头,就见到一位熟人。
正是郎中令李敢。
“见过郎中令。”
李敢连连摆手。
“不用如此客气,多谢了兄台昨日你的仗义执言,我才能够平安无事,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我姓李,名承乾,字高明。”
这下李敢就有些吃惊了。
“李承乾,李高明,万万没想到,兄台你也姓李,话说,承乾,你是哪人。”
“我乃陇西成纪人。”
“诶,巧了这不是,我也是陇西成纪人,搞不好我们还是还是本家,走走走,说什么我们今日都要喝一杯。”
李敢不由分说,拉着李承乾就要离去。
“郎中令,你可是负责宫中禁卫的,如何能够擅自离去。”
“哦,对了,你看我这脑子,晚些时候,我亲自在府中设宴,邀请你前往一叙。
对于李敢的邀约,李承乾欣然应允,他也想看看,他的这位先祖平日里的生活如何。
此时的刘彻,正在宣室殿处理着政务。
现在的大汉一切都好,除了财政上有些捉襟见肘。
目前担任大司农的颜异,乃是复圣颜回的第十世孙,为官清廉,倒也没什么明显的问题。
但是大司农身为掌管一国的财政要职,仅仅是为官清廉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为大汉带来足够的收益。
这点,颜异和后来的桑弘羊一比,显然就不够看了。
就在他打算将颜异以及桑弘羊喊来时,就听闻御史大夫有事要奏。
御史大夫,秦时与丞相,太尉并称三公,只不过在元狩四年之后,刘彻就将大司马大将军替代太尉,也就是说,如今大汉的三公乃是丞相,大司马大将军以及御史大夫。
听闻宦官的禀告之声,刘彻同意了御史大夫的觐见。
几息的时间过后,一位能够在《汉书》中单独列传的人物出现在刘彻的面前。
“臣张汤参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