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张泊发现,回来后的杨坚眉头微皱,看上去似乎有心事一般。
张泊并未在此事上太过纠结,因为杨坚如果真的有事,他肯定会询问自己。
“两位,现在应该相信我刚刚说的话了吧?”
杨坚默默地点了点头。
方才,在宋朝皇帝赵眘的带领下,他见到了宋朝都城的繁华。
不得不说,虽然宋朝偏安一隅,但是繁华程度较之大隋的京师大兴城更胜一筹。
当然,此行除了证明店家所言非虚,他还有额外的发现。
令张泊有些意外的是,杨坚点头回应完他的问题后,便小心翼翼地望向门口的方向。
还未等张泊想明白杨坚此举的目的,就见杨坚收回目光,朝着自己的方向挪了挪,随后压低声音说道。
“店家,你与我说,我大隋是不是被那宋朝所灭?”
“啊?”
张泊一脸懵逼地望着煞有其事的杨坚。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不知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如今的几个大一统朝代中,秦朝历时14年,汉朝历时400年,晋朝历时155年,我大隋,不指望超过汉朝,但是远超秦晋,存续个两三百年,那是绰绰有余。
刚刚店家你不是说,宋朝距离我大隋五百年的光景吗。
我此行,旁敲侧击从宋朝皇帝赵眘口中了解到,他宋朝是在227年前建国的。
我大隋的两三百年,加上这227年,岂不是刚好五百多年。
另外,宋朝自建国起,就没有阻挡北方游牧南下的屏障,此等王朝都能存续227年,那我大隋存续的年份不用说,肯定比他多。
这也与我之前所预估的两三百年相吻合。
如此说来,岂不是宋朝将我大隋所灭。”
杨坚身侧的独孤伽罗这时也将目光投向张泊。
他的夫君在得出这个结论时,曾经询问过她的意见。
而她的意见也与夫君如出一辙。
当然,他们在宋朝时并未表现出怀疑,而是将这份疑问埋在心底,带来后世问询。
杨坚一通“缜密”的分析,令张泊直接呆立当场。
不过,在经过几息的考虑时间后,他明白了问题所在。
其实,杨坚主要算漏了两点。
其一,他刚刚口中所提到距离隋朝五百年后的宋朝,是以赵佶所在的元符三年(1100)为锚点。
元符三年(1100)距离仁寿五年(601)不多不少,刚好五百年。
但是,杨坚跟着辛弃疾所前往的淳熙十四年(1187),是在仁寿元年的587年后。
即使往前推227年,那距离隋朝还有360年。
这时间,都快有两汉长了。
以杨坚的心思,在得知隋朝存续这么长的时间后,恐怕不会高兴,而是怀疑。
不可能像如今这般笃定。
其二,杨坚对隋朝的寿命实在是太过自信了。
他所想的是,500-227=273。
这273年,就是隋朝的寿命。
这完美符合他心中隋朝两三百年的设想。
但是实际上,隋朝拢共也就38年。
“实际上,你们隋朝不是宋朝所灭的?”
“不是宋朝?如此说来……难不成我隋末也出现了晋末那般的乱世?这宋朝是终结乱世的朝代?”
张泊的脸色一阵古怪。
杨坚的每句话单拎出来没什么问题。
隋朝末年确实出现了乱世,而宋朝也确实终结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但是,将之放在一起,就有问题了。
杨坚的意思很明白,隋朝—乱世—宋朝。
但是,他遗漏了唐朝。
“嗯……可以这么理解,但是事实与你所想的有些出入……”
杨坚并未细究有关出入的部分,而是继续问道。
“不知我隋朝是被哪个朝代所灭?”
杨坚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担忧之色。
如果,真的像店家说的那般,隋末出现乱世,那毫无疑问,他大隋的存续时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
“隋朝是被唐朝所灭。”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渊占领长安,拥立杨广之孙,杨昭之子杨侑为帝。
大业十四年六月,李渊逼迫杨侑禅位,自己称帝。
至此,隋朝亡,唐朝起。
“唐……朝。”
杨坚的目光不自觉地望向身侧的独孤伽罗。
与此同时,独孤伽罗也望向杨坚。
这么多年的夫妻,一个眼神,便知道了对方的想法。
他们想到了同一人。
那人乃是两人的外甥,如今隋朝的唐国公李渊。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的建立者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便是会用以前的封号作为新朝代的名字。
例如刘邦,曾经被封为汉王,所以刘邦所建立的朝代就为汉朝。
司马炎,继承了司马昭的晋王,于是便将朝代命名为晋朝。
而杨坚,在建立隋朝前,乃是隋国公,所以杨坚所建立的新朝代就被命名为隋朝。
现在出现了一个唐朝,杨坚与独孤伽罗,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继承父亲李昞(bing)唐国公之位的李渊。
杨坚皱着眉头,思考片刻后,摇了摇头。
这件事,应当和他的外甥李渊没什么关系。
两三百年后,李渊的唐国公之位早就不知道传哪了,有没有还说不定呢。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杨坚还是决定问一问这唐朝的建立者是谁。
他的想法很简单。
只要确定将来篡夺他大隋基业的人是谁,然后顺藤摸瓜,将他的祖先找出来干掉,也就避免了将来他大隋亡于此人之手。
虽不能根除他大隋的隐患,但是为大隋延寿一段时间,不成问题。
“店家,不知这唐朝的建立者是谁?”
“他你应该认识,其名为李渊,乃是你的外甥。”
“店家,你说什么!是李渊篡夺了我大隋的江山?”
杨坚“噌”的一下站起,眼睛圆睁,双目几欲喷火。
竟然真的是李渊!
但是很快,杨坚便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按照他的设想,在他之后,便是广儿昭儿,按理来说,维持大隋五十年的安定繁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现在的李渊,已经三十五岁了,怎么可能活得过仅有十七岁的昭儿?
倏然间,一个念头突然出现在了杨坚的脑海中。
他想起了三国时期的一个人。
那人名为司马懿。
司马懿一个人,就熬走了曹家三代人!
难不成,他的广儿与昭儿也会像曹丕与曹叡那般短命?
对了,他还没有问出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
“店家,那不知我大隋的寿命几何?”
“这个嘛……”
杨广瞥了眼杨广,就见坐在门口的杨广已经准备好开溜了。
“你们隋朝的寿命是38年。”
“多……多少?”
杨坚说话一阵结巴,他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听错了。
怎么可能是38年?
要知道,自打他建立大隋后,已经过去了21年的光景。
照店家的说法,岂不是大隋还有17年的寿命?
不,不可能。
杨坚下意识想要否认这一切。
但是,店家乃是后世之人……
按理来说,也没必要欺骗他。
难道……他大隋真的只有17年了吗?
“你们隋朝的寿命,拢共只有三十八年。”
张泊又复述了一遍。
杨坚此刻只感觉脑袋嗡嗡的。
他没有听错!他大隋真的就只有只有十七年的寿命了。
而且,广儿与昭儿也会在这短短的十七年中离世!
杨坚身侧的独孤伽罗,反应与杨坚别无二致。
一方面,她没想到,大隋竟然会亡于外甥李渊之手。
另一方面,她也没想到,大隋仅有十七年的寿命。
如此说来,岂不是意味着十七年后,李渊就会造反?
既然如此……
独孤伽罗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店家,这么说来,李渊就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一个人就熬死了广儿与昭儿。”
杨坚将他心中的猜想说了出来。
同时他也拿定注意,一定要经历改变这一切。
等回到隋朝后,他就召见李渊,将他干掉。
管他什么唐国公,只要威胁到他的隋朝,容不得商量。
想到这的杨坚下意识地望向身侧的独孤伽罗。
通过眼神的交流,杨坚也确定了,他的皇后是支持他的。
而除了将李渊干掉外,他还要想尽办法拯救广儿与昭儿的性命。
“店家,你这既然是后世,不知可有方法,治疗广儿与昭儿?”
啊这……
张泊一时语塞。
杨坚的脑回路他属实看不懂,怎么会突然想到杨广与杨昭的早逝呢?
不过,随着张泊的略微梳理,他很快想明白杨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了。
恐怕如今的杨坚,宁愿相信李渊是司马懿,熬死了杨广与杨昭,也不愿意相信,隋朝是在杨广的带领下,走向覆灭的。
毕竟,现在的杨广,在演技的加持下,在杨坚与独孤伽罗的眼中,还是一个五好青年。
“这个嘛……恐怕与你想得有些出入。”
“有些出入?”
原本有些急切地杨坚,听到张泊如此言语,也是逐渐冷静下来。
“虽然历史上的杨昭是早逝,但是杨广可不是早逝。”
“店家,你的意思是,在我离世后,接下来的十余年,都是广儿担任我大隋的皇帝?”
“是的?”
“这岂不是说,我大隋也同秦朝一般,是二世而亡?”
“没错。”
得到张泊肯定答复的杨坚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切。
“店家,不可能啊,现如今我大隋可是蒸蒸日上,虽然称不上盛世,但是百姓们安居乐业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与秦朝的情况那是大不相同,再怎么看,我大隋也不可能二世而亡。”
听着据理力争的杨坚在理性地分析,张泊肯定地点了点头。
杨坚说的话确实没错。
同样是二世而亡,但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与隋朝的二世而亡还真不一样。
秦朝,在秦始皇嬴政在位的时候,就已经问题很多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天下苦秦久矣。
而胡亥的上位,算是加快了这个行程。
但是隋朝不一样。
虽然隋朝在杨坚晚年的时候,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而言,隋朝是处在上升趋势的。
结果,在杨广继位后,隋朝的形势急转直下。
杨广带着隋朝一路俯冲,仅仅花费十四年,就将一个处在上升势头的大一统朝代带着走向覆灭。
这也是历史上杨广较之胡亥,更加重量级的原因。
“如果,你得知历史上杨广在继位后所做的事情,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广儿在继位后所做的事情?”
杨坚只感觉眉毛直跳,一丝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该不会,广儿与历史上的胡亥那样吧?
可是就算是胡亥,应该也不至于这么短的时间,就将大隋带向灭亡吧。
“店家,不知广儿在继位后做了什么事?”
在杨坚询问的同时,张泊就已经拿出手机,开始细细梳理杨广的事迹。
之所以现在将所有的一切,都告知杨坚与独孤伽罗,也是为了杨广好。
以杨坚与独孤伽罗的细腻程度,最终肯定是要问他要史书的。
如果当前不交代,等他们回到隋朝,通过史书了解到杨广所做的事情后,杨广不死也得脱层皮。
而如果现在交代,有他在这里帮着杨广斡旋,杨广大概率是不会有事的。
“三年后,杨广将会即位……”
随着张泊的介绍,杨坚与独孤伽罗两人的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他们没想到,被他们寄予厚望的老二杨广,竟然会干出一系列如此荒唐的事情。
杨坚此刻额头上青筋暴起,眼睛瞪得滚圆,瞳孔中燃烧着熊熊怒火,怒视着身侧的杨广,就好似要将杨广生吞活剥一般。
感受到自家老爹那想要吃人的眼神,杨广吞了口唾沫。
老爹貌似比他想象中还要生气。
不过,他也打定了主意,如果老爹按耐不住,想要对他动手的话,那他肯定不能干站着。
有道是小杖受,大杖走,他肯定第一时间跑路。
但他又不能完全跑。
他需要在场,在店家帮忙劝时表决心。
此时屋子内,除了张泊的讲述声以及杨坚那粗重的喘息声外,再无其他声音。
大概过了五分钟的时间,张泊将隋炀帝杨广的事迹全都讲述完成。
“店家,结束了?”
张泊点了点头。
然后,在张泊惊讶的目光中,杨坚抄起旁边的一个长凳,向杨广砸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