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四百零九章 相认与见面

陛下?

萧氏的惊呼令得萧瑀为之一怔。

阿姊为什么会说出陛下二字?陛下不是前往天宝年间平叛了吗。

不,不对。

阿姊是在称呼面前这人为陛下。

而能够被阿姊称为陛下之人……

即使是历经隋末乱世的萧瑀,此刻也不由得瞳孔微缩。

他想起了刚刚那股莫名的熟悉之感。

盯着来人看了几息,萧瑀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不会错的,眼前之人,就是隋炀帝杨广。

在确定来人身份的刹那,萧瑀心念流转,瞬间做出了决定。

“你们先行退下吧。”

萧瑀挥了挥手,示意两位士卒退下。

“是。”

两位士卒恭恭敬敬地退下了。

在前往大门的路上,两位士卒就刚刚的突发状况开始了交谈。

“你刚才有没有听到国公的阿姊说了一声陛下?”

“好像是喊了这么一声,不过理当是我们听错了,陛下什么样我们还能不知道?”

“嗯,那应该是我们听错了。”

两位士卒走后,杨广活动了一番筋骨,目光落在了正向他走来的那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身上。

虽然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但是杨广还是一眼便认出她的身份。

老妇人正是他的太子妃萧氏。

“是陛下吗?”

萧氏声音有些哽咽,语气中满是不可思议。

杨广摸了摸鼻子,继而露出一抹不好意思的神色。

“目前我仅是太子,还未成为皇帝。”

萧氏猛然想起,先前弟弟萧瑀与她说过,后世通向开皇二十年。

也就是说,她的这位夫君从开皇二十年来到了贞观十一年!

这时,有一道人影横插在杨广与萧氏之间,其正是宋国公萧瑀。

“杨广,你是来自开皇二十年吧!”

萧瑀语气冰冷地说道。

曾经,因为姐姐的关系,他是杨广的忠实拥趸。

那时的他,是真心希望隋朝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因而,在面对杨广的骄奢无道时,他屡次劝谏。

但是杨广对他的劝谏置若罔闻,甚至将他贬谪去了外地。

然后,隋朝就在杨广的带领下走向了覆灭。

杨广死了就死了,但是苦了阿姊。

阿姊在外颠沛流离了十二年,在贞观四年才得以返回大唐。

如今,阿姊好不容易将过去的伤痛抚平。

但是,杨广却像阴魂不散一般又冒了出来!

细细打量一番眼前的老者,杨广的脸上忽地露出了恍然之色。

老者原来是他的小舅子萧瑀。

“萧瑀,现在的隋朝,可不是开皇二十年,而是仁寿元年,另外,你应该称呼我为姐夫才是。”

回应杨广的,是萧瑀的一声冷哼。

“姐夫,你还好意思称姐夫,你知道这些年,阿姊受了多少的苦吗?”

“时文……”

站在萧瑀背后的萧氏轻声喊着萧瑀。

听到萧氏的呼唤,怒发冲冠的萧瑀平静了下来。

只是,他的目光依然紧紧盯着杨广。

“杨广,你今日来此有何目的?”

“来此的目的自然是见我的太子妃一面。”

“见阿姊?”

萧瑀皱着眉头。

他很不相信杨广的说辞。

现在的阿姊已经七十岁了,杨广怎么可能为了见阿姊,专程来贞观十一年一趟。

与萧瑀皱着眉头不同,此刻萧氏的脸色有些红润。

“另外,我还想将我的太子妃带回隋朝。”

“不可能,我不会再让阿姊再跟着你受苦了。”

“萧瑀,虽然对你而言,历史上的我确实是做了不少的荒唐事,但是对于仁寿元年的我而言,这一切尚未发生。

而现如今,既然我能够来到唐朝,也就意味着我能够走上一条与历史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不会再重蹈大隋二世而亡的覆辙。

你阿姊也不会再跟着我受苦。”

罕见地,杨广露出了极为认真的神色。

此时的萧瑀,也想到了陛下当日在朝堂上与一众大臣所讲,如今的杨广,已经与历史上的杨广不一样了。

沉默片刻后,萧瑀转过身子,望向身后的萧氏。

“阿姊,关于此事,你觉得如何?”

“这……”

先前萧氏的兴奋已然消失不见,转而是一脸失落。

现在的她有些纠结。

一方面,她确实想跟着陛下前往隋朝,另一方面,如今的她已经年老色衰,回到隋朝只会扎眼罢了。

杨广看出了萧氏的纠结。

“可否是不愿?” “陛下,臣妾并非不愿,而是如今臣妾已年老色衰,恐……”

杨广苦笑着摇了摇头。

“你我之间的感情,还有什么年不年不老的。”

萧氏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

见到这一幕的萧瑀,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事实上,虽然杨广很畜生,但是他对阿姊还是不错的。

即使他有多位妃嫔,但是后宫子女,皆是阿姊所生。

“而且,难道你不想看看昭儿吗?”

“昭儿……”

萧氏念叨着这个早已在记忆深处埋藏了三十年,但是每每想起都无比心痛的名字。

昭儿是她与陛下的嫡长子,自小便仁爱节俭,生性谦和,但是……

在大业二年,年仅二十三的昭儿却因病去世了。

萧氏下定了决心。

“陛下如此邀约,臣妾怎敢不应,只是,不知我们该如何前往仁寿元年?”

“这个嘛,就需要等李承乾来了。”

嗯?此事还涉及到太子殿下?

萧瑀皱着眉头,一言不发望着杨广。

“对了,萧瑀,你想不想也前往仁寿一朝?”

萧瑀面色一黑。

很明显,杨广在等他上钩。

虽然他确实想前往仁寿一朝,但是他知道,一旦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杨广势必会小人得志。

因而,他选择闭口不言。

“陛下……”

萧氏见状,向杨广求情。

“算了,看在你的份上,我就带他一同前往隋朝吧,不过,萧瑀,事先说好,低调行事,现在的我可还不是皇帝。”

“放心,不用你提醒。”

……

在杨广与萧氏诉说着这段时期他的奇特经历时,李承乾也带着一行人以及从后世获得的一系列物资来到了太医署。

作为大唐医学圣地的太医署,近日发生了巨变。

在李承乾的支持下,太医署迎来了改革。

唐朝的太医署分为两个部门,分别是医学部与药学部。

顾名思义,医学部是疾病诊断、治疗和医学教育的部门,药学部负责药物管理、制备和研究的部门。

而此次改革的重点部门,便是医学部。

原先,太医署的医学部下设有四科,分别是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

医科人数最多,人数加起来有一百余人,差不多占到太医署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为基础,注重脉诊、方剂与药物治疗。

在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可以分为四个就业方向。

体疗科,相当于后世的内科,主攻内科疾病,学制七年,乃是所有学科中最长的。

疮肿科,相当于后世的外科,专治疮疡、外伤等。

少小科,相当于后世的儿科,涵盖小儿疾病与发育保健。

耳目口齿科,相当于五官科,治疗耳、目、口、齿疾病。

可以说,在唐朝,后世的各种科室已经初具雏形。

针科,是医学部排名第二的学科,专攻针灸疗法,以“九针”为主要工具,除了学习医术的基本理论,还需学习《素问》《灵枢经》《明堂脉诀》等一系列典籍。

按摩科排名医学部第三,其所学内容乃是推拿按摩,与五禽戏之类导引术相结合。

其不仅在民间很有群众基础,而且还可服务于宫廷养生,这使得按摩在隋唐时期无比盛行。

至于咒禁科,则是结合道教符咒、佛教密法与巫术,用于驱邪、避灾及心理抚慰。

虽然迷信,但是在唐朝,确实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

这次医学部的改革重点,则是在取消一些学科的基础上,将所有的学科打乱,转而采用后世的学科。

诸如增加基础医学,深度了解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治原理。

将原本的医科改为临床医学,简直更为详细的划分,例如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

在李承乾的带领下,一行人顺利进入了太医署。

再次过程中,隋朝的孙思邈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的环境。

虽然周朝时期也有太医署,但是,周朝的太医署与眼前唐朝的太医署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

没有花费多长的时间,一群人便来到了一间独立的院落。

这是李承乾专门为三位神医准备的研究场所。

来到一间屋前,李承乾敲了敲门。

片刻后,里面传来了一声应答声。

“请进。”

李承乾打开门,进入到屋内。

孙思邈发现,屋子内全是各种各样造型奇特之物,还有着由无比通透的琉璃制成的形形色色的瓶瓶罐罐。

另外,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间屋子,那就是超乎寻常的干净。 这时,有两位身穿白袍之人从屋内走出,来到了众人的面前。

“太子殿下。”

“仲景先生,元化先生,孙真人不在吗?”

仲景先生!元化先生!

隋朝孙思邈一脸惊讶地望着面前两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

这两人难不成就是后汉时期的张仲景与华佗?

“太子殿下,孙真人今日前往太医署内授课。”

华佗拱手回应道。

“这样啊……”

“太子殿下莫不是有急事?”

“倒也不是急事,而是我带来一人,想要让孙真人与他见上一面。”

李承乾说完,让开一个身位。

“仲景先生,元化先生,可认得眼前之人?”

张仲景与华佗的目光落在隋朝孙思邈的身上,几息的时间后,两人瞪大了眼睛。

“太子殿下,这位难不成也是孙真人?”

李承乾点点头。

“没错,这位是来自隋朝的孙真人。”

“隋朝的孙真人!”

得到李承乾肯定答复的张仲景与华佗,齐刷刷将目光聚焦到隋朝的孙思邈身上。

“孙真人,这两位是来自东汉末年的仲景先生与元化先生。”

果然……

孙思邈当即对着张仲景与华佗拱手行礼。

一阵寒暄过后,李承乾询问起孙思邈的授课地点。

“仲景先生,元化先生,不知孙真人在哪授课。”

“我们带殿下去一趟吧。”

张仲景与华佗脱下衣服,领着李承乾前往太医署深处。

经过在太医署中的一阵穿行,一行人来到一间屋子门口。

李承乾一眼就看到了正跪坐着,教授一位学生使用显微镜的孙思邈。

见到李承乾的到来,学堂内部响起了一阵嘈杂的声音。

孙思邈抬起头,见到了伫立在门口的孙思邈。

在交代完一些事情后,孙思邈便来到了屋外。

“太子殿下。”

“孙真人不必多礼,看看,我将谁给你带来了。”

李承乾笑着让开身位。

孙思邈有些狐疑地抬起头,然后他就看到了一位令他颇为意外的人物。

四十余岁,不出意外,就是隋朝时期的他自己。

虽然孙思邈先前早有预料,但是如今,当三十年前的自己站在面前后,孙思邈还是愣住了。

而隋朝孙思邈,则是和唐朝孙思邈一样的反应。

两位孙思邈都呆愣在原地。

“两位,或许你们可以好好交流一番?”

虽然唐朝孙思邈迫不及待地想要交流,但是他还是望了眼课堂。

“太子殿下,授业还未完成,请允许我先行完成授业。”

“孙真人,关于此事,不用担心,我可以为你代劳。”

张仲景站了出来说道。

“那便多谢仲景先生了。”

在两位孙真人见面后,李承乾此行的任务便宣告完成。

为嬴政与扶苏检查一番身体后,李承乾带着两人回到了东宫。

回到东宫的李承乾发现了一件事。

杨广不见了!

不过,结合着杨广来到大唐后的反应,李承乾决定,先行前往兴道坊看看。

待李承乾进入到宅邸的庭院内,他就见到了在庭院内洽谈甚欢的三人。

见到李承乾前来,萧瑀与萧氏赶忙起身,对着李承乾拱手行礼。

“太子殿下。”

李承乾摆摆手,示意不用多礼。

杨广慢悠悠地起身,伸了个懒腰。

“高明,此行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恐怕我现在也不会在这了。”

“杨广,这么客气可不像你。”

“行,既然高明你都这么说了,我这还有个忙需要你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