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三百七十四章 祖孙

天宝十二年,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乃是大唐六大都护府之一,于贞观十四年建立,主要职责乃是镇抚西域,管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维护大唐陆上交通要道。

安西都护府的治所龟兹城,节度使府内。

有一位五六十岁的老者负手而立,目光紧紧地盯着墙上的一张地图。

此人乃是如今安西都护府的副大都护封常清。

虽然是副大都护,但是因为开元天宝年间的特殊规则,安西都护府大都护只能遥领,即担任职务,却不赴任。

所以,副大都护便成为了安西都护府明面上的第一人。

除了副大都护一职外,封常清还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

也就是说,目前的封常清还暂时担任着节度使一职。

而大都护与节度使职权是不一样的,大都护更侧重于行政,节度使更侧重于军事,封常清算是二权合一了。

不过,虽然权势极大,但是封常清却没有丝毫逾矩,依然恪守着自己的职责,为大唐守卫着西域。

盯着墙上的地图看了一炷香的时间,封常清无奈地叹了口气。

两年前与大食在怛罗斯的那一战,到现在封常清还是颇为惋惜。

当年,大唐以两万兵力与大食七万兵力交战五天不落下风,结果葛逻禄部竟被大食收买,袭击大唐后方,大唐因此惨败,他的上司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仅最终仅仅带了数千唐军返回。

最终,他的上司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节度使一职,由他暂时担任。

原先他已经做好了对抗大食的准备,但是,不知为何,大食在经过那次一战后,便再也没有了东进之举。

这属实有些可惜。

他相信,大唐的军队绝不输于任何人,而证明这个的方式,就是正面击溃大食。

或许,等过些时间,他可以向陛下提议西进?

就在封常清如是想着的时候,一位将领模样的人穿过了重重守卫,来到了封常清背后约莫三四丈的地方。

“封常清节度使,接旨。”

有旨意?

封常清迅速转身,几步之间,便已来到将领的跟前。

“臣接旨。”

随着将领宣读诏书,封常清的眉头微微一皱。

诏书上的内容很是奇怪。

并不是让他前往朝中亦或者是其他的地方,而是让他前往鄯州。

鄯州位于陇右,乃是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治所。

他不明白,陛下为何会突然下达如此旨意。

“既然节度使已经收到诏书,那末将便先行离开了。”

“等等。”

“节度使莫非还有事?”

封常清盯着手中的诏书看了几息。

虽然他怀疑诏书的真实性,但是,这上面的印玺却是如假包换的。

最终,他决定依照印玺上所言行事。

一是诏书上言语迫切,要他即刻动身,他也无法向长安确定真伪。

二是诏书仅仅是针对他一人,并不是让他出兵之类,这就无法造成重大的影响。

但是,该做的事情也要做,为了以防万一。

“还请使臣委屈一段时间,来人,将使臣押下去,严加看管。”

看到那人被带走后,封常清召集了下属,交代完一些事情后,便动身前往鄯州。

天宝十二年,鄯州。

节度使府的门前,正站着两排全副武装的士卒。

虽然直挺挺地站着,但是因为实在是太过无聊的关系,他们之间时不时传来一阵交谈之声。

“你们发现了没,最近陇右似乎来了一位贵客,竟然连哥舒翰节度使也对其尊敬有加。”

李世民为了防止自己到来的消息提前泄露出去,影响到计划的实施。

目前的陇右,只有少数人知道李世民的真实身份。

“难道是朝廷派来的官员?”

“应该不是吧,我们也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啊,而且根据这些日子的表现,对方似乎就孤身一人,并未带领随从之类,这怎么可能是朝廷的官员?

况且,我们节度使好歹也是大唐首屈一指的人物,地位与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不相上下,即使来了一位朝廷官员,节度使也不可能做出如此姿态。”

“嗯,

确实难猜,不过上面的安排与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只需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行。

话说回来,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节度使似乎异常忙碌,这是不是预示着即将有战事发生?”

“有战事好啊,有战事就意味着有军功和赏赐,上次的赏赐我到现在可还都没有花完呢。”

在一众士卒交谈的时候,李白领着乌泱泱的一群人,从隔壁的宅邸走了出来。

因为平日里就李白无所事事,因而,他便被放养了,在节度使府的隔壁给他找了一间宅邸,将其安顿在那。

跟随着李白走出宅邸的众人,正四处观望着周围的一切,即使是来过天宝年间的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也是一样。

她们当初是跟着李白,前往了大唐的都城长安。

而这次,根据李白所言,是来到了大唐边陲之地的鄯州。

这可是她们第一次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

李白现在是哥舒翰的座上宾,因而,门口的士卒并未阻拦,便让李白进入了节度使府。

在李白的带领下,贞观年间与天授年间之人,也是顺利地见到了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此时的李世民,正在与哥舒翰以及高适商谈着战事的细节。

李白刚刚进入庭院,李世民就注意到了这只规模庞大的队伍。

不过,虽规模庞大,但是其中的大部分人,他都认识。

除了那两位女子。

“臣尉迟恭参见陛下。”

“臣秦琼参见陛下。”

而随着尉迟恭与秦琼的自报家门,哥舒翰与高适皆是一脸愕然。

没想到今日来了两位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人物。

“叔宝,你的病?”

虽然李世民对于尉迟恭与秦琼的到来感到欣喜,但是他瞬间联想到秦琼的寿命问题。

他还有十二年的寿命,可以暂时不治疗,但是秦琼不行。

“陛下,太子殿下已经将我带至了店家那,并且,也与店家约定了看病的时间。”

李世民松了口气。

既然如此,那他就放心了。

随后,李世民将目光移向了李承乾。

“承乾,你怎么来了?莫不是贞观年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李世民在脑中搜寻一番。

根据历史的记载,贞观十一年应该不会发生什么大事啊。

下次发生大事,应该要等到明年吐蕃侵扰大唐边境。

他肯定不会给吐蕃这个机会了。

等他处理完一切的事情,便发兵吐蕃,将这个大唐的疥癞之患除去。

“父皇,并未有要事,儿臣今日因为神医事宜前往店家那,偶遇李白,然后便请李白将我带来此地,顺便将贞观朝最近发生的事情告知父皇。”

在李承乾讲述完这段时间贞观朝所发生的事情后,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承乾的能力确实不错,如今已然能够将大唐的事务处理地井井有条。

“承乾,关于你刚刚所说的神医一事,不知进展如何?”

“父皇,在儿臣来天宝年间之前,刘备已经回到了后汉,去请三位神医,等我回去时,应该就能与三位神医碰面了。”

“嗯,不错。”

父皇的肯定令得李承乾的脸上露出笑容。

不过,此刻的李承乾注意到了一件事。

父皇的气色较之之前在贞观朝明显差了很多,这可不行啊。

店家之前可是特意提醒过他,要让父皇好好休息。

“父皇,不如我将房相,魏相等人喊来帮助父皇处理事务?”

“将房玄龄与魏征等人喊来吗?”

“是啊,父皇,店家提醒过您,要注意休息。”

“将房玄龄魏征留在贞观朝,是为了……”

李世民的话说到一半,便突然止住了。

他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将这些人留在贞观朝,保证贞观朝的发展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但是,他刚才又想到了一种思路。

或许应该放养承乾。

将房玄龄魏征等人放在朝,固然可以使大唐稳定发展,但是,在如此多重臣的照拂下,承乾本身的能力或许会受到限制。

不妨调集一些重臣来到天宝朝,让承乾可以自由发挥,看看在此等情况下,承乾会将大唐带向何方。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他还活着,即使承乾暴露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他还能够将之一一纠正。

这也算是锻炼了承乾。

“好承乾,就照你说的办。”

李世民身侧的哥舒翰与高适那是一脸激动。

没想到,过不了多久,就能够看到不止一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特别是哥舒翰。

他迫切地想要见一见贞观朝的两位大唐战神。

与李承乾交流完的李世民,目光投向了李承乾背后的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身上。

“承乾,这两位是?”

“父皇,这位是稚奴的小女儿太平公主,这位是弘文馆直学士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也是天授一朝的代理人。”

李承乾短短的一句话,将不知道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身份的人震惊得无以复加。

尉迟恭虎目圆睁地看向一旁的太平公主,嘴巴都快塞得下一个鸡蛋了。

“叔宝,你刚刚听到太子殿下说的吗,这位是晋王殿下的小女儿。”

尉迟恭小声地和身旁的秦琼交流着。

秦琼虽然表情没有尉迟恭这么夸张,但是他微张的嘴也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惊讶。

要知道晋王殿下如今才九岁的年纪。

结果,现在却有一个二十余岁的女儿。

这……属实神奇。

而与初唐两人有着相同反应的,便是盛唐时期的两人。

只是,哥舒翰与高适震惊的原因与初唐两人不同。

他们震惊于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这两个名号。

当今陛下,就是在除掉了太平公主后,这才登上的皇位。

如今……

太平公主竟然又活生生的出现了。

不知道陛下看到此番景象作何感想。

与吃惊的众人相比,李世民就要淡定的多。

因为他早就想到有这么一天了。

在下方的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这时也齐齐向李世民行礼。

“孙女见过祖父。”

“奴见过太宗皇帝陛下。”

李世民微微颔首,紧接着挥手示意。

在场之人都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太宗皇帝陛下的意思。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家事了,因而,李白哥舒翰尉迟恭等一众人员相继离开了。

仅留下李世民,李承乾,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

其实,上官婉儿也是准备离开的,但是太平拉住了她,而她也感受到了太平那出奇的紧张。

她知晓太平紧张的源头。

正是在那坐着的太宗文皇帝!

不过,虽然对方是太宗文皇帝,但是为了太平,她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

上官婉儿留下来,李世民倒没有说什么,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太平公主的身上。

“太平,我听店家说,你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李世民语气平淡地询问着太平公主。

他想看看他的这位孙女的决心究竟如何。

面对着李世民的问询,虽然太平公主有些紧张,但她还是斩钉截铁地说道。

“是的,祖父。”

望着即使面对自己,也坚定地说出自己想法的太平公主,李世民还是较为满意的。

不是孬种,不错。

“也就是说,你想成为皇帝?”

太平公主在一瞬间犹豫了。

她生出了想要退缩的念头。

祖父先前的朝代可从未有过女皇帝,即使是权倾朝野的吕雉,都没有跨出那一步。

甚至在整个历史上长河中,就只有母亲一位女皇帝。

她想要成为皇帝,祖父会同意吗?

另外,如果真的想要掌控自己与婉儿的命运,是否真的必须要成为皇帝?

她现在已经见到了祖父,或许,只需要将祖父带去天授年间,便可逼迫母后不再干涉自己与婉儿,那她也算是从另一方面掌握了自己与婉儿的命运。

太平公主有些彷徨了。

不过,感受着手中的触感,她下定了决定。

即使祖父能够逼迫母后,但是之后呢,之后的皇帝会允许不受他管束的自己的存在吗?

与其和之后的皇帝勾心斗角,担心这担心那,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她成为皇帝。

“是的

,祖父,我想成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