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与阿拉伯还有一战?
李世民不免有些期待。
当世的两大强国一战,想想都让人血脉贲张。
这一次,大唐绝不会输。
不过……
这都是安史之乱后的事情了。
现在安史之乱还未解决,考虑再多,也是无用。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手边的地图之上。
“店家,如果在贞观年间,派使臣前往这些国家,是通过陆路还是海路?”
陆路虽然遥远,但是毕竟有着前朝无数的经验。
自打汉代的张骞,凿空西域,至此以后的朝代,都与西域来往密切。
只是,贞观十一年的西域,有些不太平。
占据着西域主要道路的西突厥,国内正在发生内乱,局势极为不稳定。
而与陆地相比,海路航行,无疑更加高效便捷。
另外,如他所看到的那样。
无论是萨珊波斯还是拜占庭,亦或者是阿拉伯,都可以通过海路抵达。
但是,目前的大唐,并未有远航的经验。
这是一条未知的道路。
“我推荐海上航行,因为较之陆地,海上航行更加便捷迅速,并且载货更多。”
“那店家,你这可有一些海上航行的学识,以及辅助航海的物件?”
张泊肯定地点了点头。
“海上航行的学识与物件我都可以提供,但是只知学识,不知道如何使用也是白搭。
因此,我推荐太宗皇帝你派人前往大明永乐一朝学习一番。”
“店家,虽然我大唐能有五六十人来此,但是如果涉及到海上航行等学识,恐怕就没有多少人精于此道了。”
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中盘算着适合此次前往大明永乐一朝的人选。
“店家,不知阎立德能否前来?”
“阎立德不好说,但是阎立本应该是可以来的。”
“阎立本吗?”
李世民摩挲着下巴,思考着这件事的可行性。
阎立本的绘画不用说,但是,如果涉及到建造船只等方面的问题,他还是更偏向于阎立德。
“太宗皇帝,其实,大唐除了派人前往永乐朝去学习相关经验外,也可以让永乐朝的人来大唐传授。”
“大明竟然还有此等人物?”
李世明有些意外。
要知道,即使是被他看好的阎立德,能否来到后世都不好说。
“是的,太宗皇帝,其名为郑和,曾经七度远航,除了没有到过拜占庭外,萨珊波斯领土和阿拉伯的领土他都去过。
可以说,古时,没有人比他更懂航海。”
“七次远航!抵达过萨珊波斯和阿拉伯!”
李世民极为认可地点了点头。
此人确实是个人才。
但是此等人才,肯定异常忙碌,而且……
“店家,不知郑和所在朝代的皇帝,会不会同意郑和前往大唐,帮助我大唐建造船只以及传授航海经验?”
“关于这点,应该没什么问题,因为大明的这位永乐皇帝,算是太宗皇帝你的迷弟。”
“迷弟?”
对于这个陌生的词汇,李世民那是一头雾水。
“迷弟……就是将太宗皇帝你视为偶像。”
张泊说完就意识到,偶像这个词,李世民肯定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这位大明的永乐皇帝,对于太宗皇帝你极为推崇,将你当成了他奋斗的目标。”
这下子,李世民的脸上露出颇为意外的神色。
没想到他在后面的朝代这么受欢迎。
“说起来,这位大明永乐皇帝,与太宗皇帝可谓是极为相似。”
李世民整个人一愣。
“与我极其相似?这……不知从何谈起?”
“其一,这位永乐皇帝的谥号与庙号,与太宗皇帝你是一样的,都是太宗文皇帝。”
“哦?他也是太宗文皇帝?如此说来,他的功绩想来也非同一般吧。”
张泊点了点头,评价道。
“确实如此,可以说,在历代帝王中,这位永乐皇帝,也是能够争一争前十的存在。”
“争夺前十?”
李世民神情一怔。
这位永乐皇帝竟然如此
出众。
忽地,李世民想起了店家刚刚说的话。
这位大明太宗文皇帝可是对他推崇备至,并将他当成了奋斗的目标的。
虽然李世民的脸上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内心却乐开了花。
能够被如此功绩的皇帝推崇,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认可。
“其二,这位永乐皇帝,与太宗皇帝你一样,都是马上皇帝。”
马上皇帝?
如此说来,对方在大明的位置应该极为靠前。
因为一般只有开国皇帝以及后一辈之人,才是马上皇帝。
就如他和父亲李渊一般。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想到一件事。
大明的开国皇帝名为朱元璋,他的太子名为朱标,难不成,这朱标是永乐皇帝?
“虽然这位永乐皇帝是将太宗皇帝你当成奋斗目标的,但是,他完成了一项即使是太宗皇帝你,都没有完成的功绩,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以皇帝之身,完成此项功绩的帝王。”
张泊的一番话,不仅是将李世民深深吸引,就连嬴政,此刻也屏息凝神地准备听张泊接下来的话语。
他很好奇,这位明朝的永乐皇帝,干下了何等功绩,能够被称为唯一。
“这位永乐皇帝以皇帝之身,完成了“封狼居胥”的成就。”
封狼居胥!
李世民可太清楚封狼居胥指的是什么了。
“店家,你的意思是,这位太宗皇帝在狼居胥山祭天了?”
“其实,我口中的‘封狼居胥’并非是特指冠军侯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而是指与封狼居胥差不多的成就,就例如后汉时期的窦宪,燕然勒石,其也被后世称为封狼居胥。
还有大唐卫国公李靖,在贞观四年,灭亡东突厥,也可以被称为封狼居胥。”
“这么说的话,那位永乐皇帝,亲自领兵,完成了‘封狼居胥’那般的成就?”
“确实如此。”
得到张泊肯定答复的李世民,心中难免也生出了些许的敬佩。
这确实是他也没有做到的事情。
“店家,你刚刚所说的封狼居胥又是何意?”
听了半天的嬴政,虽然没有听懂封狼居胥的意思,但是他看到了坐在他对面的李世民,一脸郑重的模样。
他凭此推测出,刚刚店家口中的“封狼居胥”肯定是了不得的玩意。
“赵佗,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祭天的地方,可以说是匈奴人的圣地。
我将封狼居胥换成你秦朝的说法,你就懂了。
相当于你秦朝的蒙恬,带兵打到了匈奴圣地,并在那里举行了祭天仪式。
而以皇帝之身封狼居胥,就是你们的秦始皇嬴政,亲自带兵打到匈奴的圣地。”
这下子,嬴政懂了。
虽然他没有亲自领兵的经历,但是听起来便感觉热血沸腾。
果然,能够争夺前十的帝王,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其三,大明的永乐皇帝,与太宗皇帝你的经历也差不多,都是通过非一般的途径上位的。”
李世民的眼中露出一丝讶然。
“店家,你是说,这位永乐皇帝,与我一样,发动了一场政变?”
“差不多……”
“如果这么说,那这位永乐皇帝,该不会造的是那位大明太子朱标的反吧。
难不成他也与我一样,在大明的建国途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父皇偏爱太子,加之太子的步步紧逼,迫不得已,这才造反反抗。”
?
张泊傻眼了。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李世民未免太会联想了。
他仅仅是说了句差不多,结果李世民就将后面的狗血剧情,全都脑补了出来。
“太宗皇帝,事实与你说的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就如同历史上高明造反身死一般,大明的太子朱标最终也没有登上帝位,而是因病去世了,造太子的反,根本无从谈起。”
一旁的嬴政一时颇为无语。
目前看来,他们四个千古一帝的继承人,都没有登上皇帝之位。
“其次,太宗皇帝,可以这么说,大明兄弟间的关系,远比大唐兄弟间的关系要和睦得多。
因为太子朱标出生较早,其他的兄弟们都算是太子朱标带大的,他们自然就拧成了一股绳。
如果朱标活着,永乐皇帝自然是以朱标马首是瞻,不可能造反的。
但是朱标因病去世了。
如果朱标的嫡长子还在,那永乐皇帝也不可能造反。
但是朱标的嫡长子较之朱标更早离世。
因此皇位就落在了朱标的二儿子身上。
这里就要提到大唐与大明各自亲王的待遇了。
大唐的亲王,是没有实权的,顶多是到地方任职,挂个虚衔,领取食邑。
但是,大明的亲王,是有实权的。”
听到这,李世民的眉头就已经微微皱起了。
“店家,汉朝七王之乱的先例,可是活生生的例子啊,为何大明的朱元璋会让亲王掌管实权?”
李世民可不会认为,朱元璋身为千古一帝,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同。
“因为朱元璋在大明边境,设立了数道防线,这些亲王的作用,就是拱卫腹地。
这与汉朝时期,截然不同。
汉朝时期,是朝廷的兵马在前,亲王的兵马在后方。
但是大明是亲王的兵马在前,朝廷的兵马在后。
如果外敌入侵,想要攻破着层层防线,无异于痴人说梦。
并且,虽然朱元璋给予了亲王实权,但是却对他们的实权多加限制。
例如亲王只拥有一定的军权,但是领地内经济、政治、民生、律法等皆受中央管控。
除此之外,还对亲王的军队有着严格的限制,最多不超多五万七千人。
而当时的朝廷,则有着数十万的军队。
另外,那些军队虽然名义上归亲王统辖,但是实际上,军权掌握在兵部手里。”
李世民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
果然不愧是千古一帝,思虑果然深沉。
“原本二儿子上位也没有什么,兄弟几人该干什么干什么,一切看上去平安无事。
但是没过多久,这位二儿子便发了疯一般想要削藩。”
“削藩?”
“简单来说,就是将无过的亲王直接贬成庶人,一连贬了数位亲王,甚至还逼死一位。
见此情景,永乐皇帝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与当初的太宗皇帝你那般,他反了。”
“店家,此等局势,这位永乐皇帝朱棣都能造反成功?”
李世民清晰地知晓。
现在这位永乐皇帝所面临的局面,可不是当初他所面临的局面。
他当初只需要动作足够迅速,就能够快速掌控局势。
但是这位皇帝所面临的局面,即使是他,一时也想不到好的对策。
“这自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说起来,永乐皇帝起兵时,也是八百亲卫,倒是和太宗皇帝你冥冥之中向呼应。”
“也是八百亲卫?”
李世民啧了啧嘴。
想当初,他玄武门之变时,人数也是八百。
“在那之后,永乐皇帝发动了靖难之役。
与太宗皇帝直接控制主要人员不同,这位永乐皇帝,直接开启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战争。
最终的结果,太宗皇帝你也知道了。
永乐皇帝登上了帝位。
他也是史上唯一一例,以亲王之身,造反成功的皇帝。”
“不是,店家,中间的过程呢?”
李世民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位大明的永乐皇帝,在那种环境下,是如何造反成功的。
“待到将来,太宗皇帝你亲自去询问永乐皇帝不好嘛,毕竟史书上也不可能详尽地记载每一件事。”
李世民这时也醒悟过来。
对啊,到时候他亲自去问不就行了。
此刻的李世民,仍有些意犹未尽。
他确实在这位大明太宗文皇帝的身上,看到了许多他的影子。
说实在的,他有些想见一见这位大明的太宗皇帝了。
“店家,不知道这永乐皇帝,什么时候前来。”
“他啊,跟着他的父亲朱元璋前往了明末。”
“店家,也就是说,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并没有对朱棣篡位一事有所计较?”
“也不是这样说,太宗皇帝你想一想也就明白。
如果,朱棣不造反的话,那皇位在朱允炆手里,搞不好就要二世而亡。
但是,在能够争一争
前十的朱棣手里,大明却走上崛起之路。
如果太宗皇帝你是大明皇帝朱元璋,自然也知道该怎么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