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三百三十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杨广之子杨昭

“如此说来,杨广,你是将我大唐的李靖与李世勣,替换成了高颎与杨素?”

“没错。”

李世民直接不说话了。

虽然,无论是尚书左仆射高颎,亦或者是尚书右仆射杨素,均称得上隋朝数一数二的名臣。

但是,如果让他们进入武庙十哲,显然是拉低武庙十哲的水平。

因为,两人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就是灭陈之战。

但是,灭陈之战,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当时的陈朝,一共就只有200余万的人口,但是隋朝出动兵力,足足有五十余万。

如此夸张的兵力,加之陈后主荒淫无道,隋灭陈,一点难度都没有。

而李靖与李世勣两人,那可都是打的硬仗,灭国之战,都不止一例。

虽然大体上知道杨广的想法,但是李世民依然有些不爽。

如果随意替换名将,那武庙还有什么权威性可言。

李世民心中,升起了自己想要设立武庙的念头。

“店家,你说我要是设立武庙,如何?”

李世民想要设立武庙,张泊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

毕竟只是祭祀使用,又不是什么劳民伤财的方式。

“可以是可以,但是,相较于武庙,实际上我更为推崇太宗皇帝你在贞观十七年,所设立的那个将文臣武将,全都囊括在其中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

李世民记得,凌烟阁是太极殿西南方向,三清殿旁的一座小阁楼。

至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名,使他直接就想到了,由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所绘制的,帮助汉光武帝刘秀一统天下、建立后汉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将的画像。

这些将领被后世之人,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店家,这凌烟阁二十四臣,莫不是效仿汉明帝刘庄所设立的云台二十八将?”

“这个……就不清楚了,史书上并未提及。”

“这样啊……”

一旁的嬴政看到这一幕有些懵。

“店家,这什么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是何物?”

“赵佗,太宗皇帝可不像你们的始皇帝,生而为王,他是经过一路战事登上的皇位。

而为了纪念那些帮助他登上帝位之人,太宗皇帝便设立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下子,嬴政懂了。

如此说来,这什么凌烟阁制度,对他而言无益,他还是设立文武庙吧。

其实,在初听到文武庙时,嬴政就意识到,这是极好的制度。

例如文庙,在某种程度上消除那些不利于他的声音。

让儒生对于他的矛盾,转化为儒生之间的矛盾。

毕竟儒生之间,是有派别的。

并且,文庙也不仅局限于儒家,让儒家独占文庙,实在是太过浪费,完全可以将法家以及其他有利于他的学派,也拉入其中。

如此,甚至不需要他亲自动手,那些反对他的声音,就会自己溃散。

不错不错。

嬴政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今日闲来无事来后世转转,不曾想,还有意外收获。

“店家,那不知凌烟阁二十四臣,都有哪些。”

李世民在沉默片刻后,向着张泊询问道。

张泊打开手机,开始为李世民搜索起来。

“太宗皇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依次是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郡王李孝恭,莱国成公杜如晦……”

李世民一边听着,一边频频点头。

虽然有很多人的官职与贞观十一年不符,但是没差,他知道是哪些人就行了。

而且,他也发现了,他的这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较之后汉的云台二十八将,还要更加完善。

毕竟云台二十八将,仅是武将,而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则是文武兼备。

或许,是时候将绘制凌烟阁画像一事,提上日程了。

不过,首要解决的,便是绘制画像之人。

该找谁呢。

考虑几息,李世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向张泊询问道。

“店家,不知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之人是谁?”

绘制画像之人名为阎立本。”

说起来,阎立本也是一个牛掰的人物。

他绘制的《步辇图》那可是能够与能与《清明上河图》并列的存在。

原稿已失,现存与首都博物馆的,是宋朝摹本。

至于原稿,恐怕是被李世民这个收集爱好者,带进昭陵了。

不过,恐怕他这次无法效仿北宋,在阎立本手中获得《步辇图》了。

因为《步辇图》所描绘的,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宰相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李世民的场景。

按照历史的发展,这一切,都得三年后才发生。

但是……

按照现如今的大唐这么发展下去。

三年后,吐蕃在不在,都是一个问题。

《步辇图》恐怕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在张泊惋惜的同时,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了然之色。

“果然。”

与他猜想的不差,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之人,就是阎立本。

阎立本算是跟着他的老人了,自武德年间,就与他的兄长阎立德在秦王府中任职,兄弟两人均才学颇高。

其兄阎立德原本是掌管宫室修建的将作大匠。

但是在贞观十年,为安葬观音婢,他开始修建昭陵,但是阎立德竟然疏于管理,于是被他外放了。

至于兄弟两人中的弟弟阎立本,倒是甚得他心。

去年的昭陵六骏,可是历历在目。

在场人众人思绪各异的同时,杨广见半晌没有人说话,他便将他今日来此的目的说了出来。

“店家,我这有一个问题要询问你一番。”

“杨广,你怎么变得这么扭扭捏捏了,这可不像是你平日里的作风啊,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此刻的杨广,倒没有了先前的那般嘻嘻哈哈,而是一脸郑重。

“店家,这件事,与我儿杨昭有关。”

昭儿?杨昭?

李世民看向了杨广。

杨昭,杨广的嫡长子。

但是,其行事风格与其父亲杨广想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如果说,杨广暴虐无道的话,那杨昭便是仁德和善。

其生性谦和,对于有年老父母的臣子,他都亲自慰问,甚至逢年过节,还有赏赐。

而杨昭平日的生活,也与奢靡的杨广截然不同。

无论是平常的膳食,亦或者是生活日常的各个方面,他都极其简朴。

最起码,在他看来,杨昭确实是一位仁德的太子。

但是,这位太子却英年早逝了。

说起来,如果现在的隋朝是开皇二十年的话,那么,六年后的大业二年,杨昭便会离世。

难不成,杨广询问店家的,就是此事?

“杨昭?”

张泊皱着眉头,轻声念叨了一声。

说实话,他对于这个名字,属实有些陌生。

不过,他有手机。

打开手机搜索,略微浏览了一番杨昭的资料,张泊一脸古怪地看向坐在他对面的杨广。

通过刚刚的查询,他得到了一些先前未曾了解的信息。

虽然,杨昭是杨广的嫡长子,但是他却与杨广的行事作风大相径庭。

而通过这些行事作风,张泊大致上可以推断出,杨昭,是个极为合格的太子。

就算是喷子魏征,都曾夸过杨昭。

“元德太子雅性谨重,有君人之量,降年不永,哀哉!”

父亲残暴,儿子温和的这个组合,使得张泊不由得想起了嬴政与扶苏。

作为唯二两个二世而亡的大一统朝代,杨广和嬴政,确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就比如嬴政与杨广,都无比残暴,给当时的百姓,造成了难以言说的苦难。

但是杨广肯定是没法和嬴政比的。

兴许是早年间太过压抑,使得杨广在登上帝位后,沉溺享乐。

可以说,杨广在位期间,所干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以享乐为主。

但是秦始皇嬴政却不是如此。

秦始皇嬴政在残暴的同时,他明确的知道,做事的目的是什么。

一切,都是为了目的服务。

就比如修筑长城,百姓死伤惨重,但是这是为了抵御匈奴,保证边境

安全。

又例如,秦始皇修建运河,也不是为了出巡,而是借用水路,运送粮草,将来的平定百越,就有运河的功劳。

而作为嬴政与杨广的继承人,扶苏与杨昭两人的结局,也有些相同。

两人都没有登上帝位。

扶苏自杀,杨昭早逝。

不过,就算杨昭不早逝,恐怕这位隋朝的太子,结局也不会太好。

杨广可是将隋朝霍霍一空,甚至在杨广还没有退位的时候,就被宇文化及干掉了。

当时,作为杨广嫡长子的杨昭,应该是逃不过这一劫的。

“杨广,你说的莫不是你太子杨昭早逝一事?”

“什么,店家,你说昭儿早逝!”

杨广一脸惊容,“噌”的一下站起。

这一动作将屋内众人都吓了一大跳。

“啊这……”

看到杨广如此震惊的表情后,张泊也是一愣。

他想起来了,他之前并未给杨广看过史书,加之刚刚的杨广也没有在看史书,而是一直听着他们的谈话。

所以现在的杨广,还不知道杨昭早逝一事。

不过,对于杨广的反应,张泊倒是觉得情有可原。

虽然杨广残暴不仁,是个出生。

但是他对于自己的亲人,还是不错的。

当然,杨广的亲人只包含老婆子女。

看上去杨广似乎是荒淫无度,但是杨广的一生,仅有三男两女五位子嗣,而且,这些子嗣全都是由萧皇后所生。

这倒是可以称得上专情。

“杨广,先冷静一下,听我慢慢说。”

待到杨广坐下后,张泊缓缓开口。

“根据历史记载,杨昭会在六年后离世。”

“六年后!”

杨广有些接受不能。

他的昭儿,目前才十六岁的年纪,即使是过了六年,也不过才二十二岁。

二十二岁的年纪,就英年早逝了吗?

“那店家,可有救治办法?”

杨广攥紧拳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张泊。

“很简单,将杨昭带过来不就行了?”

“这……”

杨广面露难色。

“店家,这其实便是我刚刚要向你询问的问题。

我被封为太子之后,自然也是想要将我儿杨昭也带来后世看看,但是却发现,我儿杨昭却怎么也带不过来。

店家,你不是说历史留名之人都能够来此吗,难不成我儿杨昭算不上历史名人吗?”

嗯?杨昭竟然无法来到后世吗?

对于张泊来说,最快捷的救治方式,毫无疑问,就是让古人来到后世的医院治疗。

就比如之后“赵佗”与李世民所要经历的事情一般。

但是……现在的杨昭却不能来到后世。

张泊看向手机。

史书上有关杨昭的记录已经不少了,其应该可以称得上历史留名之人。

但是为何……

张泊的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那些未曾来到此地之人的名字。

公子刘琦,李格非。

理论上他们也都是历史留名之人,但是却同样不能前来。

蓦地,张泊想到了一个漏洞。

那就是大明的皇太孙朱雄英。

在历史中,有关朱雄英的记载,仅有寥寥几笔。

但是,朱雄英却能够来此。

而记载比朱雄英,还要丰富的杨昭,刘琦,李格非却不能前来。

说不定,他之前所想,历史留名之人来此的想法是错的?

或者是,历史留名,并不是史书记载的历史留名,而是要在后世享有盛名。

这么说的话,张泊不止一次刷到过,这如果朱雄英不死,大明会走向何方的视频。

但是却很少有人谈论杨昭,刘琦,李格非。

“这个历史留名,可能不是史书有名,而是在后世有所名声。

因为杨昭因为早逝,加之杨广你是隋朝的亡国之君,这就导致杨昭的知名度不够。

或许,这便是杨昭不能来此的原因。”

张泊将他的猜测,告知了杨广。

原本一脸期待的杨广,身形一松,仿佛精气神都被抽离了一般。

如果,不能将昭儿带来后世,那岂不是要

看着昭儿亡故!

见杨广露出此等表情,张泊也开始帮忙思考着对策。

大约十几息的时间后,张泊灵光一闪。

或许……可以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