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庞统!
虽然先前刘备已经和他说过,诸葛亮已经向庞统抛出过橄榄枝。
但是当庞统真正出现在此的时候,张泊还是小小地吃惊了一把。
开始了。
东汉末年的剧情开始有较大的变动了。
原本,庞统在周瑜死后,才被鲁肃引荐给孙权。
在面试时,因为穿着举止不讲究,外加情商低,孙权就没有重用。
之后,在鲁肃与诸葛亮的推荐下,庞统这才投靠刘备。
虽然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波折,但是总归是在刘备这安定了下来。
但是现在,赤壁之战都还没有打响,看样子庞统就已经算是刘备阵营的一员了。
这当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因为刘备这里虽然武将颇多,关张赵各个都是一顶一的好手,刘备自己也勉强算是半个。
但是,在谋略方面,拿得出手的,仅仅有一个诸葛亮。
而庞统的加入势必给蜀汉打上一针强心剂。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这已经是将庞统与诸葛亮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了。
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虽然诸葛亮与庞统均为谋士,但是实际上两人的职能并不冲突。
诸葛亮才能全面,他对标的是曹魏集团的荀彧。
负责统筹全局,人事建设,后勤补给等一系列事务。
简单来说,是擅长内政与外交。
但是庞统不同。
他擅长军略。
他提出的连环计与入蜀三策,直接就影响了之后东汉末年的格局。
当然,有些可惜的是,在入蜀途中,庞统在落凤坡身陨。
而庞统的身死,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
其一,便是当时的庞统,是刘备入蜀的军师,而庞统一死,就要抽调当时身处荆州的诸葛亮。
诸葛亮一走,荆州就只剩下了关羽。
之后,就是著名的白衣渡江事件。
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身死,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崩盘。
如果庞统没死,那刘备就不会抽调当时还在荆州的诸葛亮。
有着诸葛亮与关羽坐镇的荆州,可以说是固若鸡汤。
庞统身死,还导致了一个结果。
那就是后期,诸葛亮内政军事一把抓,那可真是鞠躬精粹,殚精竭虑。
如此耗费心神,也可能是诸葛亮早亡的原因。
而现如今,既然庞统来此,那庞统自然不会像书中记载的那般早亡。
以他与诸葛亮二人之力,一人内政,一人军略,暗中发育,静待曹操一方生变,匡扶汉室指日可待。
“见过士元先生。”
张泊拱手向庞统打起了招呼。
这时,庞统也从刚才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他忙是鞠躬,向着张泊拱手道。
“岂敢岂敢。”
庞统此刻的态度可是极度恭敬,再也没有了往日那般桀骜的风格。
今日的他算是开了眼了。
他从来没想过,有那么一日,能够见到孝武皇帝。
有孝武皇帝在地,那什么曹操,岂不是如同土鸡瓦狗一般?
瞬间,庞统心中也是定下了决议。
干了。
他要投靠刘备。
“诸位,有事还请进屋内详谈。”
现在日头已经逐渐升起,温度也是进一步升高,加之矮桌也坐不下如此多的人,张泊将众人引进餐厅之中。
进入餐厅,刚刚坐定,刘备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
“店家,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知与你。”
看着刘备面露喜色,张泊也是一头雾水。
能够招揽到庞统,应该算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了,但是看如今刘备的模样,显然还有事情比这件事这家令人欣喜。
“哦?玄德公,不知是什么好消息?”
“据士元先生所言,元直将会在赤壁之战后不久,伺机来投靠与我。”
这下子,张泊也是陷入了思考。
他明白刘备为什么如此高兴了。
如果说,陈宫是曹操的白月光的话,那徐庶,就算是刘备的白月光。
而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那目前东汉末年的发展,确实已经偏离了《三国演义
》
根据书中所言,在庞统献完铁索连环计后,只有徐庶识破了庞统的计策。
当然,他并没有将此事告知曹操,而是仅仅向庞统打探了一下从曹操身边的脱身之法。
在得到庞统的教导后,徐庶便在军中造谣马腾韩遂造反,借此脱离了曹操。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徐庶在《三国演义》中的最后一次出场。
而现如今,徐庶竟然要重新投靠刘备。
虽然徐庶比不上诸葛亮,庞统这般t0级别的军师,但是他应该也可以算作t1级别的军师。
不仅是帮助刘备一转前期屡战屡败的颓势,而且,在庞统献上连环计时,在场之人,只有徐庶看出了庞统的打算。
最为关键的一点,徐庶之前刘备共事过,以至于和蜀汉核心,关系都不错。
在刘备等人还未前来后世的情况下,即使是关羽张飞这等刺头,也对徐庶心悦诚服。
念及至此,张泊想到了一个组合。
关羽加徐庶。
有徐庶在荆州,不止可以起到出谋划策,提防东吴的作用。
而且,在将来,东吴为了加强联盟,派诸葛瑾前来求亲,徐庶完全就可以避免关羽说出“虎女焉能嫁给犬子”此等侮辱人的话,靠徐庶的机智,避免之后所造成的一系列麻烦。
而一旦牢牢占据荆州,将来蜀汉想要北伐胜利,那胜率简直可以说是翻了好几倍。
一方面,荆州四通八达,无论北伐,或者是东征,都极为方便。
与蜀道难的蜀中相比,从荆州北伐,简直不要太香。
另一方面,荆州也算得上鱼米之乡,物资丰富,百姓人口众多。
有了物资,百姓,这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员。
而书中,自丢了荆州以后,蜀汉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单以益州,是无法抗衡有八个州的曹操的。
这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荆州必须要拿下的原因。
而有了徐庶与关羽,想要安安稳稳占据荆州,难度不大。
不过,刚才刘备提及徐庶一事,也给张泊提了一个醒。
历史上,刘备可不仅有徐庶,庞统,诸葛亮,这三大军师,还有一人,名为法正。
这可是能力较之郭奉孝还要高上些许的谋士。
当然,如此惊艳才才之辈,肯定也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法正四十四岁就早逝了。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不过,倒是可以让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去接触接触对方。
因为,赤壁之战后,刘备也算是有了他自己的地盘。
从那时起,就要开始真正的逐鹿天下了。
“玄德,不知赤壁之战还有几日。”
一旁的刘彻这时候向刘备打探起赤壁之战的时间。
“回陛下,通过无人机,我们已经知晓了,目前曹军的大部分战船都已经用铁索连接起来,恐怕,不日即将开战。”
刘彻虽然有些可惜没有看到父慈子孝的一幕,但是他没有丝毫犹豫地说道。
“如此,我们即刻动身。”
“是,陛下。”
就在刘彻准备离开的时候,张泊喊住了刘彻。
“老刘,等等,我有东西要交给你。”
不一会的功夫,张泊便搬来一个大盒子。
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拿到了刘彻的面前。
“老刘,刚刚你不是提到要拍视频吗,这玩意名为运动相机,将之别在盔甲,头盔之上,也就不需要再动用额外的手来拍摄了,而且拍出来的效果更加好。”
刘彻好奇地接过运动相机,略微打量了一番,在请教完张泊如何使用后,便率领着东汉众人离去。
望着刘彻离去的背影,朱元璋有些无趣地打了一个哈欠。
他有些可惜,没有能够亲眼看到赤壁之战。
不过,还是教训老四那瘪犊子比较重要。
看到朱元璋这副模样,张泊带着朱元璋前往他的房间,去换了身古装。
龙袍实在是有些扎眼了。
朱元璋穿好衣装,走出屋子,映入张泊眼帘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古代小老头。
不过,身上那股杀伐果决的气质,可不是一般小老头能够拥有的。
之后,农家乐又恢复了平静。
很快时间就到了中午。
张泊也已经准备好了午饭。
今日的菜肴倒是没什么讲究,主菜就是酸菜鱼,还有一盘番茄炒蛋,一盘鱼香肉丝。
待张泊端着菜肴走到餐桌,竟然听到了朱元璋正在和李白探讨诗词。
朱元璋一副慷慨激昂的模样,在默诵着他早年间所写下的诗词。
至于李白,则是我听不懂,但是大受震撼的神情。
“老朱,别吹牛了,吃饭了。”
“店家,这些诗可都是咱自己写的,怎么能够叫吹牛呢,你听听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怎么样,店家,这首《咏菊》如何?”
张泊一阵沉默。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这首《咏菊》查重率有些高。
黄巢要是听到这首诗,都得从坟墓里蹦出来。
“老朱,还是说说你的那首《骂文士》吧,‘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咦,店家,没想到你竟然晓得咱的这首诗?看起来咱的诗也是历史留名啊。”
一旁的李白这时候已经低着头不说话了。
“行了,老朱,别废话了,吃饭吧。”
就在这时,一个人头从卷帘处探进屋内。
来人正是李承乾。
“店家,看样子我来的刚刚好,不知可否加上一双碗筷。”
“好嘞,高明,你在此等一会。”
张泊说罢,便回身去给李承乾去拿碗筷。
在张泊前往厨房时,李承乾一屁股坐下下来。同时,目光也在打量着围着桌子坐的朱元璋与李白。
他第一眼就看到了,穿着一身像是古代食肆伙计打扮的朱元璋。
感受到李承乾投过来的目光,朱元璋抬起头。
“怎么,李承乾,不认识咱了?”
李承乾当即讪讪一笑地说道。
“怎么会呢,洪武陛下,只是我有些不明白,为何陛下你会穿着此等服饰。”
“店家非说我那身服饰显眼,要把我的衣裳换了,我也只好穿这身衣服了,哼,现在万事俱备,就等老四那瘪犊子过来了。”
李承乾啧了啧嘴。
对于这位洪武陛下所说的老四一事,他也有所了解。
他是在与明朝汉王朱高煦的交谈中了解到的事情始末。
简单来说,明朝的永乐帝,走上了和他父皇一样的道路。
只不过,对方与父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玄武门之变算是一场规模极小的动乱,仅在宫城中发生。
但是那位永乐帝,严格来说是造反了。
而且,与老爹在祖父在世时造反不同,永乐帝是在洪武皇帝死后才干下的这些事。
洪武皇帝现在知道此事,气愤自然也合乎情理。
李承乾想到这,便不在多言。
大明的家事,没有人比身为太祖的洪武皇帝更有发言权了。
随后,他将目光投到了一旁已经放下碗筷,一脸郑重的李白身上。
刚刚李白听到了朱元璋对李承乾的称呼,他也就知道了眼前之人乃是大唐太宗陛下的太子,贞观年的代理人,李承乾。
他总算将太子殿下盼来了。
“不知这位怎么称呼?”
这时候,朱元璋在一旁露出了一抹不怀好意的笑容。
先前,总是刘彻一副看好戏的神情,现在终于轮到他了。
“嘿嘿,李承乾,这位可是你大唐之人,其姓李,名白,字太白,来自大唐天宝年间。”
瞬间,李承乾精神一振。
他盼了半天,终于把大唐来人给盼来了。
不过,很快,李承乾就眉头一皱。
作为将大唐史书已经翻看几遍的他,自然也是明白,天宝年间的大唐,已经算是开始走下坡路了。
“李白见过太子殿下。”
李白站起身,对着李承乾俯身拱手道。
李白吗?
其在大唐史书中,也是能够单独立传的存在。
李承乾站起身,将李白扶着坐下。
“太白,不知现在是天宝多少年。”
“回殿下,现在是天宝十二年。”
天宝十二年。
这可不是一
个好年份。
因为还有两年,就到了天宝十四年。
而天宝十四年,将会迎来自大唐建立以来最大的动乱。
就在李承乾低首沉吟的时候。
张泊拿着碗筷走出了厨房,给李承乾盛好饭,将之递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这时候的李承乾哪里还有吃饭的心思啊,他在考虑着该如何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