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还一脸气恼的朱元璋猛然抬起头,目光落到了张泊的身上。
“店家,影响大明未来的好处是指?”
张泊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老朱,你现在应该知道世界奇大无比了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明末时期的地图上。
以前的他,认为以如今大明的疆域,最起码能够占据整个世界五成左右的疆域。
但是,自从看过了店家给他的世界地图后,他才真正意识到世界之大。
现在的大明,别说五成了,就连一成都没有。
“那老朱,你有没有想过,有这么一天,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朱元璋瞬间望向一旁的刘彻。
刚刚店家的这一番话,可是与汉武帝刘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刻的刘彻,沉浸在刚刚张泊所说的那句气势磅礴的话中。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这是何等霸气的话语。
不过,很快,刘彻就感受到了朱元璋望过来的目光。
“老朱,这么了,你怎么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我。”
“老刘,刚刚店家的那一句话,你觉得如何?”
“自然是霸气非凡。”
朱元璋嘿嘿一笑说道。
“老刘,这句话,可是出自你曾孙的定胡碑。”
刘彻没想到,这句无比霸气的话,竟然是出自他的曾孙,那位将大汉带上巅峰的汉宣帝刘病已!
这史书上也没记载啊。
“店家,这所谓的定胡碑又是指什么。”
刘彻感慨了一番,便向张泊打听起了定胡碑的事宜。
“老刘,在汉宣帝时期,每一次战胜匈奴后,总会在河流、山川等地设立此界碑,其名曰‘定胡碑’。”
有意思。
刘彻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了及其欣慰的表情。
对于他的这位曾孙,刘彻甚是满意。
不仅是对方将大汉带上了巅峰,更为重要的是,他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此子类他。
与刘彻略作交谈,朱元璋收回了目光,他的脑海中,还回忆着刚刚店家所说的言语。
“店家,你刚刚说的那句话,虽然气势磅礴,但是这可能吗,要知道,这可是连元朝都无法做到的事。”
虽说是他灭亡了元朝,但是他对于元朝能够打下如此庞大的疆域,还是有所钦佩的。
“老朱,这就是我将要与你说的,其实只要解除海禁,就能够实现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这下子不仅是朱元璋瞪大了眼睛,一旁的刘彻也是坐直了身子,两人的脸上均是露出了极为感兴趣的神情。
如果能够达成这个目标,那两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可就了不得了。
“店家,快些说说,究竟该如何做。”
“简单来说,就是朝廷与商人进行合作。”
这就是简单的西方模式,通过国家与民间的合作,将影响力辐射全球。
历史上,因为缺少了朝廷的支持,在面对西方国家,商人,武装这个庞大的资本集合体时,那些民间的走私武装根本就打不过,只能做些倒爷的生意,将一些丝绸瓷器卖去南洋,然后再由葡萄牙人卖去欧洲。
这就意味着,明朝有贸易的主导者变成了贸易的参与者。
对于民间走私来说,这倒是无所谓的事,毕竟赚多赚少也是在赚钱,但是对于国家而言,这就彻底失去了对海洋的掌控,即使后期隆庆开关,也是回天乏术。
“和商人合作?”
提及商人一事,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极不开心的神色。
“为何要与商人进行合作,莫非我朝廷无人?”
“那老朱你想派谁去?难道是宗室?”
“额,这个……”
如果是以前的朱元璋,肯定是舍不得的。
但是,这可是经历过明末的朱元璋。
“好,宗室就宗室,与其让他们蚕食大明,不如将他们派出去为大明开疆拓土。”
张泊笑着摇了摇头。
“首先,老朱,这个世界很大,想要靠你的宗室吃下整个世界,这是不可能的事,其次,这些宗室有着其他的用处,相信朱兄已经和你说过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标儿和他说起过宗室的去处。
一处是东瀛,那里有着银山与金山等待着大明发掘。
另一处则是南洋,可以用作拱卫大明之用。
“老朱,你也不用看不起商人,实际上,用商人好处多多,就例如,完全不需要朝廷投入什么,也需要承担什么风险之类,只需要等着商人送钱就行。”
“那这些无人领土怎么办,之前店家你可是说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
“很简单,设置海外领土即可。”
“海外领土?”
朱元璋大大的眼睛,大大的问号。
没听过这个词啊。
“店家,这所谓的海外领土,又是怎么一回事?”
“老朱,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十分重要的地区,朝廷完全可以派人驻守,简单来说就是其归大明的管辖。我之后会一一将之标记出来,这些地方,要么是咽喉要道,要么是资源丰富,因此朝廷也不用担心亏本之类的。
至于其他一些地方,则是交给商人们处理,毕竟无论他们最终赚取多少利润,也还是得回到天朝上国的大明。
用此方法,有大明占据有利地势,辅以商人的趋利属性,便可以使大明的势力范围向海外极速扩张,超过元朝,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下子,朱元璋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行,咱知晓了,等会咱就回去告知标儿这一事。对了,店家,关于你之前所说的郑和,究竟是何许人也。”
“郑和现在还不叫郑和,应该还是叫马和,目前还在云南,洪武十七年,蓝玉,傅友德两人班师回朝,将马和带了回来,洪武十八年,两人镇守北平府,马和就在燕王府中服役,之后靖难之役,因为其出色的功绩,被赐姓郑,永乐三年,郑和收到朱棣的派遣,开始了下西洋的行程。
不过,老朱,现在的郑和只有十余岁的年纪,如果你现在想下西洋,还是别指望郑和了。”
“这……好吧,出海一事也并不急于一时,还要造船只,开海禁,唉,咱的事情可真多,还要忙活明末事宜。
不过,如今云南既然已经平定,那咱也打算将蓝玉,傅友德两人召集回来,应对北元了。”
老朱说完了心中的打算,便是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
在朱元璋休息的时候,刘彻也是向提及了自己的需求。
“店家,我欲向你寻求一份造船的资料。”
面对刘彻的请求,张泊并不意外。
听到收益这么大,刘彻不心动就怪了。
“老刘,我倒可以为你准备点资料,但是我怕后世制作木船的技艺不精,因而,恐怕你还得向老朱寻求一份资料。”
朱元璋拍了拍胸脯说道。
“老刘,放心,包在咱身上,等会咱回到大明,就将资料取来给你。”
“谢了,老朱。”
“老刘,你是不是也想在西汉开启航海?”
刘彻倒也没有犹豫,爽快的承认了。
“没错,我确是有这个打算,不过,我并不准备像郑和下西洋那般准备如此多的船只,而是先行造上几艘,去大汉的周边探探路。
如果将来条件允许的话,我才会将下西洋的船队扩大,到那时,什么安息国,大秦,都可以一去。”
如此看来,貌似大汉与大明都要提前进入大航海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