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难题

  东宫!

  太子杨恒脸上依旧透露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两个弟弟一个流放西南,另一个被封去了岭南,也和流放没什么区别,都距离大兴城千里之遥。

  若无意外,这辈子估摸着都回不来了。

  不仅如此,昨日自己还被正式封为太子,入主东宫,成为大隋王朝的储君。

  此外,老二的旧部官员昨日也大量倒戈,自此整个朝廷除了那些依旧保持中立,只尊崇于皇帝之人,已有三分之一的势力归顺于他。

  可以说,只要日后不犯大错,他的皇位便稳如泰山。

  “启禀太子殿下,楚王此行就藩带有一千御林军,三百名黑衣卫,还有西平县令薛明以及顾相的门生萧景。”一名小太监小跑进东宫,朝着杨恒禀报道。

  ‘砰’的一声巨响,新任大隋王朝储君手掌重重地砸在书案上。

  纵使这一巴掌震得他手掌通红也无暇顾及。

  对于那支由一千名精锐组成的御林军,他视若无睹。

  那位西平县令,他也毫不在意。

  甚至于当朝宰相顾渊将自己的弟子引荐给杨斐,他都可以不放在心上。

  然而,杨斐带走的三百名黑衣卫,却像令他如鲠在喉。

  “黑玉令本该是我的,是我的。”杨恒气急败坏的大吼:“老三都出发前往岭南了,黑玉令依旧在他手上,父皇没有收回,还让他带走三百黑衣卫!!!”

  大隋一朝至今一百五十载,黑玉令一直是太子的象征,从未有亲王染指的先例。

  如今,父皇竟将这枚黑玉令交予杨斐,即使他从此远离朝廷中心,就藩于偏僻的岭南,但手中的黑玉令仍然犹如一把悬在头顶的剑,让杨恒无法随心所欲地在朝廷施为。

  他不敢揣测父皇将黑玉令放在老三处是给他的一个警告,还是说父皇心中始终有着改易太子的想法。

  但这无疑都会让他寝食难安,食不知味。

  “太子殿下,小的...小的还有一件事需要禀报。”小太监颤抖着声音,尽管恐惧,仍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

  杨恒深深吸气,压制住怒火,冷厉地命令:“说吧!”

  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抬眼望向太子,看到他情绪稍显平息,才稍稍安心,连忙禀报道:“今日,顾相千金亲自前往十里亭为楚王送行。”

  砰然一声!

  “贱人,顾明珠这个贱人。”

  杨恒的情绪刚刚趋于平静,听见小太监禀报的消息后,怒气再度上涌,并且越发的狂躁,他愤怒挥动着双臂,粗鲁地扫过面前堆积的文书。

  一时间,书卷和竹简纷纷落地,他的咒骂声不绝于耳。

  小太监吓得魂都要飞了,恨不得此刻的自己就是个瞎子,聋子。

  “你下去吧,刚才的事情对谁都不能提及。”杨恒压抑着满腔怒火,朝小太监摆了摆手。

  小太监如蒙大赦,连忙逃也似的离开东宫。

  “杀了吧。”

  待小太监的脚步声消失在门外,杨恒冷厉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遵命,殿下。”

  一个无形的声音回应了他的命令。

  ……

  “萧先生,本王认为岭南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只是以前无人开发,若是我们着重于资源的开发,而非盯着那一亩三分地,或许能有不错的成效。”

  马车上,杨斐居中而坐,萧景与薛明分列两侧。

  昨夜,他仔细的思考过。

  岭南不仅仅能够晒盐制糖,岭南的香料与水果在其他地方也是极为名贵奢侈之物,只要自己能够将香料与水果的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其带来的利润定然不亚于盐糖之利。

  萧景对岭南并不了解,书上对于岭南也多是用一贫瘠之地带过,因此并不开口回应。

  反而是薛明,身为长沙郡之人,距离岭南不远,倒是听说过一些岭南的消息,见楚王这般说法,立刻道:“王爷远在大兴、久居深宫,却对岭南之事也有了解,子清佩服。”

  杨斐哈哈大笑:“本王非嫡系血脉,身后也无人支持,在大哥与二哥多年的明争暗斗之下,本王只有老老实实躲起来。”

  接着,他继续说道:“这些年本王治国安邦的本事只学了个皮毛,可对书上记载过的一些奇闻异事,倒是颇为了解,本王依稀记得小时候曾在一本书上见过关于岭南的叙述,上面所写与其他书中记录的岭南有所不同,因此有些印象。”

  别的不说,表妹种植的沙糖桔在后世可是出了名的好吃。

  不过沙糖桔是在明末清初时期传入的国内,现在岭南还没有,但像是荔枝之类的水果现在却是有的。

  炎方每续朱樱献,皆是岭南贡荔枝。

  诸多诗句都说明岭南水果在隋唐时期是贵族奢侈品,若能实现大规模种植,并且组建本地商队将水果运输出去,岭南地区想要实现繁荣富裕并非遥不可及。

  这年头水果运输的最大制约就是运输过程中不易保存,很容易烂在运输的路上,但这种事情对于杨斐来说,根本不是事。

  只要能够做到冷链运输,商队完全可以将水果完完整整的送到大兴城。

  甚至送到之时,水果还是新鲜的。

  至于如何打造冷链运输,无非就是在密封的箱子中放置冰块。

  冰在这个时代很珍贵,即便贵族也只能靠着冬季的时候储存一些冰块,然后在夏季时慢慢享用。

  但制冰之术对于杨斐这个穿越者而言,易如反掌。

  新鲜的岭南水果一旦在大兴城开卖,必然会引发轰动,为岭南带来数不清的钱财。

  再加上暴利的盐、糖、香料等,岭南的繁荣富庶似乎触手可及。

  然而,这只是美好的构想。

  现在有个摆在杨斐面前的难题,那就是人口!

  岭南地大物博,尽管资源丰富,却犹如一座空荡荡的宝库,无人开采,否则即便杨斐只是让岭南百姓种植双季稻,以岭南得天独厚的气候,也不至于如此贫困。

  缺乏人口就意味着无法建立起大规模的产业体系。

  从甘蔗的种植、糖的加工、盐的提炼,到水果栽培和香料种植,每一项都需要庞大的劳动力,在当前岭南的人口状况下,能实现其中一项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成就。

  而这个问题,也会是杨斐将要长期面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