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不如蠢人灵机一动

这句话倒是听懂了。
  
  但问题是......
  
  许英男奇怪地看着沈玉林:“可我们山寨没有田地,哪里来的田地给流民们种?”
  
  “哦......”
  
  她突然想到:“距离我们最近的田地是城中李员外家的,你莫非是要我们去占了这些田,分给流民们去耕种?”
  
  沈玉林心想,这可不行。
  
  就她山寨这点人,寻常劫个道,和官府对峙一下是够了。
  
  可要真是去大肆占了那些豪绅的田地,那可就不好办了。
  
  真要占,也只能一点点地去蚕食。
  
  “不是。”
  
  “咱们山脚有不少田地,为什么不直接带着这些百姓们开垦起来呢?”
  
  “把山脚周边的田地都开垦了之后,估计也勉强够那些流民们用了。”
  
  “而且正好咱们山寨也能通过这种办法,开垦一些田地,届时能有自己的庄稼收成。”
  
  “不然的话,我们山寨要一直负责这些流民们的粮食,短时间还好,时间一长绝对撑不住。”
  
  许英男其实也没想一直养着这些人。
  
  她本来只想着让他们吃饱了,补充一些体力,届时就带人下山去把人赶走。
  
  有了体力,他们估计就能到达下一个县城了。
  
  可想想,这些人未必到时候就肯走。
  
  杀这些手无寸铁,完全得不到任何好处的人,她都嫌浪费力气。
  
  他们寨子离山脚处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的,让他们在山脚下开垦一些土地,倒也不是不行。
  
  “你这办法倒是有可取之处。”
  
  “不过我们也没有农具,没有牲畜,要怎么帮他们开垦土地?”
  
  沈玉林指了指自己白纸上记录的一处。
  
  “我盘查过了,山寨里的这些财物,拿去换成农具和牲畜,应当是够用了。”
  
  开垦新地不是随便能开垦的。
  
  特别是像这种靠近山的田地,普通百姓就靠着一把锄头累死累活估计垦一年都垦不下多少田地来。
  
  但有合适的工具和牲畜帮忙,再加上组织人手得当,要开垦一些田地就问题不大了。
  
  至于这山原本有没有主人,完全不在考虑范围。
  
  就算真有,他们是山贼,霸占的东西也不可能就双手还回去。
  
  只是许英男总觉得有些不对。
  
  他们山贼不去抢东西,倒是要去种地?
  
  这不该是官府的事情么?
  
  “别想这么多了,就按我说的办。”
  
  沈玉林直接拉着她的手,说道:“我都给你们算好了。”
  
  “开垦的田地先种红薯,等到收成后,拿一部分进城去换一些别的粮食。”
  
  “再加上山寨的粮食,肯定能撑下去。”
  
  许英男看着抓住自己的那只手。
  
  修长、白,看起来比她这个女人的手还好看。
  
  “哦......那就听你的吧。”
  
  种田就种田吧,就算是山贼,往上数个几代,谁家还不是个农民出身的了?
  
  沈玉林见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心情也算是颇好。
  
  这样用不了多久,他就能通过这种办法把这山寨里面的人全部安置好。
  
  有了田地,自己尝过了丰收的滋味,哪里还用再做这种提心吊胆的山贼?
  
  底下的人有了安定的生活,许英男还用做什么女贼首?
  
  沈玉林说:“我这便让人去购买红薯种子,很快就能运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今正是夏收的末尾。
  
  春天时种下的红薯,都陆续收了上来。
  
  不止东南和西南那边被派了红薯种子的地方丰收,朝廷那边也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看着一封封的喜报,罗镜文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亩产一千二百斤......”
  
  “就连那种土地贫瘠的下等田,一亩都能收获六、七百斤!”
  
  先前为了这些种子,不惜得罪读书人,挪用了他们的廪补。
  
  好在他这做法有了回报,罗镜文怎么能不开心?
  
  其余的朝廷官员们也都笑容满面,大家好像很久没听说过这么好的消息了,难得朝堂上一片其乐融融。
  
  “对了,收获之后,咱们的红薯种子如今便足够了。”
  
  户部侍郎说:“得再给远一些的县城都派过去,争取在明年,咱们大周所有的土地都能种上这种高产的作物!”
  
  “朝廷还得出相应的政令,规定所有百姓必须都得出多少田地种植此等作物。”
  
  这一提议,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上次朝廷花了不少银子购买种子,但也不过是派给了京城周边的一些州府耕种。
  
  但就这些地方,这样的收成已经是相当的喜人了。
  
  多种一些,就像罗镜文先前说的那样,估计两三年就能彻底解决他们大周的粮食问题。
  
  马英伟也点点头,头一次觉得王阁老一党的人还是做了一件好事的。
  
  然而在一片赞同声中,罗镜文却突然有了不同的意见。
  
  “不行。”
  
  “这次的红薯种子,我觉得朝廷不能再免费派了。”
  
  这一句,让刚刚都在讨论赶紧把种子运输出去的诸公们都疑惑地看向罗镜文。
  
  “罗大人的意思是......”
  
  罗镜文说:“有了这次的收成,我相信大周所有的百姓们都知道这种作物。”
  
  “如今是他们要求着朝廷给他们种子去耕种。”
  
  “可朝廷买这些种子,是花了不少的银钱,甚至顶着巨大的压力,才有了今日。”
  
  “朝廷付出了这么多,我觉得我们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收回一些本钱。”
  
  “毕竟咱们还欠了大周一大批读书人几个月的廪补没有还呢。”
  
  自从上次说挪用廪补来购买红薯种子后,朝廷的廪补就没有再发过。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成果,自然要利用一番。
  
  除去东南和西南,如今红薯的种子大多数都掌握在朝廷手中。
  
  罗镜文继续说:“而且那些奸商都在高价卖红薯种子,我们朝廷正好也能借此机会管管这种乱象。”
  
  “朝廷把价格定得低一些,百姓们自然愿意购买朝廷的种子,不用再去购买那些奸商的高价种子。”
  
  “如此一来,能减少百姓耕种的成本,也能为朝廷收回一笔钱财!”
  
  罗镜文说着,都不由得佩服自己的急智。
  
  突然就想出来了这么一个好办法。
  
  既能收回自己的成本,还能为朝廷创收一波,而且又推广了红薯的种植。
  
  马英伟有些犹豫地说道:“可发现红薯的东南,都是免费派发的红薯种子。”
  
  “我们此举,恐怕会招天下人非议。”
  
  罗镜文有些不屑地说:“东南怎么就是免费派发的种子?”
  
  “既是免费派发的,那为何咱们朝廷拿的真金白银高价买的?”
  
  “都是假仁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