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装病撒娇
两界正式达成合作之后,大秦获取到的就不仅仅是区区种子了。华国方给出了一些使用诡力做能源催动的物品,比如诡力手电筒这种。
使用方法也挺简单的,只要将原本的普通电池替换成诡力充能的电池即可。这类物品还能反复使用,反复充能。
在大秦沉迷开疆拓土的时候,华国就在沉迷发展科技。
他们拥有了大量的高阶觉醒者,国内的那些诡域处理起来没有了难度,所以空出了许多人手研究这些。
许多觉醒者自愿充当志愿者,每日泡在研究所里给科学家提供诡力做实验。
在他们的配合下,才能极快出成果。
因为华国提供的成品数量有限,所以短期内肯定是只有贵族才能用上。尤其是都城中的大贵族,想要惠及千家万户还早得很。
贵族们对这些新得的好物很是喜欢,难免想要多弄一些。
各家都有亲戚朋友,本这是异界生产的,人家那边还能批量大规模产出,不值什么钱,不心动才怪。
扶苏这边便收到了贿赂。
太子殿下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摆在自己跟前的礼物,听着对面人陪着笑的试探,脸上没什么表情。
对面是李斯的亲眷,和致仕的老丞相有点沾亲带故的。
李斯年龄比秦政还大上不少,两人差不多算是差辈了。所以他排行居长的儿女并不都是和宗室联姻的,也有自行婚配。
这人就是李丞相的儿女亲家,平日里喜欢仗着和李斯的关系搞点小动作。李斯本身就不是作风特别清正的人,族中多是有样学样的。
不过李斯本人不敢飘得太厉害,还经常遭受到了,今天这不就来了一个?
扶苏起初听说“李丞相的族人想求见太子”,又见侍从奉上了厚礼,便升起了一些好奇心,以为李斯又折腾什么了。
结果见面一看,对方连姓氏都和“李”不沾边,就有些不耐烦了。
之所以还能耐心听他废话,是扶苏忽然意识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这位贵族说了一通漂亮话,中心思想就是希望大秦能多从异界弄一些诸如诡力手电筒之类的好物。听说那边还有各种电器设施,有很多先进发达的东西,为何大秦不直接配备上呢?
大秦又不是没钱买,能联通各界就是大秦的底气啊!
扶苏含笑听着,不发一言。
贵族见太子殿下态度温和、言笑晏晏,就觉得这件事稳了。太子一定也觉得他的提议是个绝佳的好主意,到时候真有异界好物送来,他家肯定能排上第一批使用的。
于是贵族见好就收,告辞退下了。
人一走,扶苏的笑容就消失了:
“去把李斯给孤叫过来。”
侍从自太子的微笑越来越温和起,就自觉垂下了脑袋,不敢再看。
这人傻傻的没有危机感,他们却是知道太子根本就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笑成这样就是在心里盘算着怎么收拾人了,果然,李相公头一个遭殃。
李斯被人紧急叫进宫来的时候,已经听侍从略略提过了宫内发生了什么事。他在宫中还是有些人脉的,多的是人愿意给老丞相通风报信。
但进屋见到面无表情的太子时,李斯还是有点犯怵。
他都好些年没见太子殿下这样了。
为什么他一个已经致仕的老骨头还要遭遇这种事情?
被太子拎进宫里和毕业了还被老师叫去办公室批评也没什么差别。
或者说,他这样属于自己毕业了但家里孩子还没毕业。不幸都在同一个老师手里上学,因为孩子犯错被叫了家长。
总之都很惨。
李斯先低眉敛目地恭敬行礼:
“臣参见殿下。()?()”
扶苏明知故问:
“李爱卿可知自己缘何被传唤入宫?◆()_[(.)]◆█◆+?+?◆()?()”
李斯不敢说谎,头垂得更低了:
“臣不曾约束好姻亲,竟叫他们借臣的名义肆意妄为,还请殿下责罚。()?()”
扶苏挑起眉:
“爱卿这会儿倒是知道的很清楚了,早干什么去了?他们难道是今日才开始行事嚣张的吗?()?()”
李斯无言以对。
扶苏看着他就想起了之前在华国了解到的那些历史,说李斯和赵高胡亥串通矫诏。他当时被别的事情拉走了注意力,再加上又不是自家发生的事情,就没有和老丞相计较。
这会儿扶苏也没打算计较,只不过越发认定了李斯这老小子就算致仕了也不能放任不管。
他就是个需要人时不时警告一下的性子,不然容易闹出事情来。
扶苏也没多批评老丞相什么。
对方也不是小孩子了,自己心里很清楚有哪些事情是君上不允许的。这次之后回去会好好约束亲族,不敢再松懈。
所以扶苏只是意味深长地说道:
“爱卿是跟随父亲一路走过来的能臣,应当知晓大变革的时期,危机与机遇共存。有些事情看似没什么要紧的,却是在为未来埋下祸根。”
李斯神色一凛,连忙拱手称是。
扶苏示意他回去好好想想。
李斯脚步沉重地往外走,心里在琢磨太子殿下的提点。
大秦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他们李氏却没赶上趟。因为领头羊李斯已经致仕了,如今的马首是他长子李由,但李由远不如李斯那般能干。
虽然陛下有重新任用李斯的想法,毕竟他成为觉醒者后身体在一天天变得年轻强健,完全可以继续为大秦发光发热许多年。
但李斯一日没有归朝,这种事情就一日说不好的。万一他因为亲戚的拖累被君上厌弃,李氏怕是就要没落下去了。
多的是家族会抓住这次机遇崛起,威胁到李氏一族的地位。
李斯心想,自己是该回去好好整顿一下那些拎不清的亲眷了。
他叹了口气,加快脚步出宫。()?()
刚走到宫门口准备上车时,忽然灵光一闪,险些一脚踩滑摔下来。()?()
仆从连忙扶住他:
?无字惊鸿的作品《大秦地府日常》??,域名[(.)]???♀?♀??
()?()
“相公!”()?()
李斯站稳身形,面色剧变:
“我先不回去了,你给夫人传个信,叫她不必担忧。我有事要求见陛下,不知何时才能出宫。”
仆从不明所以,但还是目送李相公急匆匆回了宫内。
秦政正在查看边郡奏报。
将军们这些日子一直在外征战,趁着诡异肆虐愈演愈烈、境外黎庶急需庇佑的机会,拿下他们的地界,并入秦土。
只要大秦正式在那些地方设郡设县,当地就会受扶苏每日的许愿庇佑,不再出现令人猝不及防的本土诡异。
本土诡异是会到处乱跑的,难抓也难管。有时候过于隐蔽,害了好多人都没被发现,远不如异界诡域来得安稳。
至少诡域只会在出现的时候吞噬正好处在入口范围内的人,而且大秦境内的诡域还会有专人及时援救和处理。
见识过秦土有多安稳后,那些饱经风霜的人们自然愿意接受自己的家乡被大秦吞并的现状。
没有什么比安稳地活着更重要。
如今秦国铁骑已经占领了西羌和西域,正准备整顿兵马继续往外发展,外头就是华国定义的中亚区域了。
一年多的时间,大秦已经吞并了华国版图上已有的全部区域。
本来还能更快的,只是士兵人数不够。而且他们还得将各地筛查一遍,确保没有漏网的本土诡异,清理干净了才能接着往外打。
李斯来求见的时候,秦政恰好看完了一封奏报,就放人进来了。
秦政探究地看向李丞相:
“爱卿忽然入宫,可有要事?”
李斯只觉得陛下如今的压迫感比以往更重,也不知道是不是变诡的影响。
别看陛下在太子跟前依然是那个绝世好爹,太子不在的时候可谓是要多冷酷有多冷酷,完全瞧不出往日里温和的模样。
李斯面对太子还能稍稍淡定一些,,冷汗已经出了满头。
秦政从他进门就看出他心虚了。
身侧的侍官小声提醒:
“李相公的姻亲求见太子,事后太子便将相公传唤入宫了。”
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巨大。
秦政的眼神顿时犀利起来:
“太子不高兴了?”
侍官:……
但李斯并不是的那番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起初李斯以为太子说的是如果他不管好亲眷,以后还有的是苦头吃。可实际上太子是暗示他更深层次的东西,就看他李斯能不能听明白、抓住这次机遇了。
现在,大秦上下都沉浸在从异界获得了好东西的喜悦中。
甚至有些人还飘了,觉得用点不值钱的东西就能换来这么多好物。那不是更应该多多交换,把异界当代工厂不
断压榨对方吗?
贵族的本质是剥削,一有机会就不会放过攫取利益的机会。
李斯深吸一口气:
“回禀陛下,臣以为,异界的经济入侵,不得不防。()?()”
现在看起来是大秦占便宜了,低价弄到那么多好东西。可长远看,谁占便宜还真不一定。
只拿诡力手电筒举例吧。
这是个好用的器具,成本低廉售价也不高。大秦批量采购一大堆花不了多少钱,却能大大改善人民生活。
但是,东西坏了大秦能修吗?不能,因为大秦没有相关技术,高度依赖进口。
一个国家,如果境内的很多实用好物都全靠从他国进口获得,不能自己造、不能自己修,国民习惯了用这些东西,本质上不就是被别人拿捏住了命脉?
现在是一些小东西,以后类似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李斯深色凝重:
“臣那姻亲甚至提出了想要异界的电器等物,若是电器想要普及,难免需要异界进入大秦铺设他们那些基础设施。?()_[(.)]???。?。??()?()”
华国曾经多次援助小国,帮他们搞基建,这方面经验充足。如果大秦真的提出类似的需求,利益给够华国肯定是不会拒绝的。
但这一整套的东西,全都是大秦自己弄不来的。连修都不会修,一旦出现点状况就得对面派人来售后。
扶苏连两界交易的诡域都特意挑选个山谷设置入口,就是方便驻守,防备异界人从这里突破进入大秦境内。
两界来往过密难道真是什么好事吗?
至少在科技相差巨大的时候,对大秦来说是很有隐患的。
对面只是送了点商品过来,大秦这头自己就被糖衣炮弹腐蚀了。这是一种非常隐晦的经济战,可怕的是大秦上下好像除了太子殿下没有人发现不对劲。
就连擅长经商的商蔓,都只想着怎么压价采购。
对面未必有借此掌控大秦的意图,但事情的走向却在是朝着这点发展。
长此以往,对大秦的统治极为不利。
而且大秦会防备对面,对面就不会防备大秦吗?
大秦看起来如此危险,又能随意来往于异世界。换位思考,对面会不会想掌握一些能够限制大秦的筹码,以确保自身的安危?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李斯滔滔不绝地分析了一大堆,思维转得前所未有地快。涉及到大秦主权方面的事情,他的雷达就动了。
秦政听完之后却没什么反应。
这些事情他早就听扶苏说过了,不过父子俩一直都没在朝中提出,而是默许纵容了贵族们越来越追捧异界商品。
因为他们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等一个合适的人跳出来“劝谏()?()”
陛下千万不要放松警惕。
大秦需要自己发展科技,自身强大到能生产那些东西的地步。一直依赖进口只会脖子被人卡得越来越紧,高高在上地将异界当成任大秦攫取的对象更不可取。
现在,这个人出现了。
秦政看向这位当年以《谏
逐客书》一举扬名七国的能臣,总算露出了一丝欣慰的表情。
这样的事,果然还是李斯来做最合适。
秦政沉静地看向李斯:
“丞相既然已经有了见解,不妨再写一封《谏书》,明日早朝与群臣共议。()?()”
李斯顿时福至心灵,赶紧深深一揖:
“是!臣遵旨!()?()”
出宫时,李斯的脚步都是飘的。
不是,这天降馅饼就砸他脑袋上了?方才陛下是称呼他为丞相吧?不是爱卿而是丞相,这是恢复他的官职了?
李斯兴奋地回到家中,李夫人早已等候多时。见他回来立刻迎上去,担忧地询问发生什么事了。
李斯按捺下激动:
“陛下要重新重用我了!?()_[(.)]???@?@??()?()”
李夫人不解:
“你不是才被太子训斥过?()?()”
李斯矢口否认:
“胡扯!太子殿下极爱我,怎么可能训斥我?”
太子分明是送了他一场天大的造化!
他果然是太子殿下的第一心腹!
太子心里有他!
李夫人:……
李夫人真想问问良人是不是脑子坏掉了,要不要去睡一觉清醒清醒。
但李斯已经摩拳擦掌要去写文章了。
他这文章要是没写好,明天坏了陛下和太子的大计,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想要成功复出可没那么容易,这件事还没有彻底落实呢。
唉,早知道当初不那么着急致仕了。
主要是前些年老丞相被父子俩压榨得有些狠了,几次巡游都把人带上,然后天天加班干一堆活。赶路再加上加班,年纪又大了,实在有些吃不消。
这工作强度可比前世那位李丞相高得多。
毕竟重生而来的父子俩把很多事情都提前安排好了,就为了早些推行下去。他们倒是安排地起劲,下头施行的臣子给累够呛。
第二日上朝。
一夜没睡的李斯精神抖擞地带着他的新奏书来了,嘚瑟地站在百官最前列,和蒙毅冯去疾同一排。
蒙毅早有所料,一如既往的沉稳。冯去疾倒是意外地多看了他一眼,搞不懂这家伙怎么站这儿。
不过李斯不是敢僭越的人,他现在既然能堂而皇之的站在这里,必然是得到过陛下的授意。
果然,陛下和太子登阶落座的时候,并没有对李斯的站位提出异议。
侍官例行询问殿下可有人启奏。
李斯没给任何人反应的机会,头一个上前抢占了先机,呈上自己的奏书,然后直接开始背诵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已经写尽了他想说的话,详略得当、清晰明了,直接背这一篇就足够让权朝野听明白经济命脉被人捏在手里会有什么后果了。
秦政拿着李斯的手写版文章细细欣赏了一会儿,对他的创作成果还算满意。
他看完递给儿子。
扶苏接过去一目十行扫完,微笑着小声同父亲说道:
“果然还是李丞相适合做这事。”
这些天扶苏提醒过的人可不止李斯一个,他还提醒过王绾、萧何、吕雉等几个盯着相位的人。()?()
可惜,只有李斯明白了他的深意。
?想看无字惊鸿写的《大秦地府日常》第 236 章 装病撒娇吗?请记住.的域名[(.)]???♂?♂??
()?()
或许是其他人经验还不足,又或许注定李斯是大秦第一丞相,相位候选人里永远只有他最能对上父子俩的脑回路。()?()
其他人或许再给他们一些时日,他们也能看出其中端倪。但能在扶苏的提点后短短几刻钟内反应过来的,非李斯莫属。()?()
秦政看向群臣:
“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还沉浸在李斯方才指出的犀利问题上。
其实大秦会出现这个问题,简单点说就是飘了,所有人都飘了。
灭六国的功绩,加上诡异降临后大秦碾压诡异的现状,以及未来可期的“占领全世界”,叫这些见证大秦迈入辉煌的贵族们飘得找不着北了。
扶苏轻轻一笑:
“诸位莫不是把异世界的国家,当成了六国那等蠢货?”
六国对付起来没什么难度,哪怕像军事实力强大的赵楚,也在政治方面存在着难以忽略的短板。
更别提外头的国家了,西方除了少数几个强大政权外,剩下的都是部落。
如果因为旧日的敌人和如今本界的敌人都轻易可以覆灭,就连带着异界的国家也一并轻视。那等待大秦的,只怕不会是什么好下场。
异界如今靠着和大秦的交易,已经拥有了高阶觉醒者。虽然他们的顶尖觉醒者不如大秦,大秦有意控制了给出去的血液等级,让对面短时间内培育不出超过丙级的觉醒者。
可异界有威力恐怖的枪炮,大秦顶得住这个吗?人家发展了百年的高科技武器,这群人莫不是以为那东西好对付?
秦政看着下面沉默不语的群臣。
他倏然想到了数年前,那个时候的大秦刚一统天下没多久,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那次是大秦靠着丝绸之路完成了东西方的来往,叫秦人看到了自己在技术上的强大。而西方远远不如他们,一直在不断地为大秦输送去过的寻常商品付出高昂的金银。
大秦在吸西方的血,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一点。再加上技术上的优势,所以他们瞧不起西方人。
那时扶苏曾提出一个观点:
“要不断打击西人的自主研发能力,不给他们发展技术的机会。一旦哪天他们的技术超过大秦,就很有可能反过来吸血大秦。”
桥松听到父亲这么说,他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是很不屑地表示:
“西人不可能超过大秦。”
扶苏那时只是嘲讽地轻笑了一声,什么都没有说。
但是秦政听出来了,他嘲讽的是秦人飘了。秦人隐藏在心底的骄傲自满被太子一眼看了出来,靠这个方式挑破,呈现给父亲看。
统一六国,多大的功绩啊。它是美味的膏腴,也是致命的毒葯。
就像如今,统一全世界,同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卓越功勋。秦国还没有拿到手,但是秦人已经提前庆功上了。
秦政扫过面色各异的群臣:
“诸卿难道只会压榨旁人获利吗?()?()”
贵族们也要改改自己这些臭毛病了,不想着自己生产,只想从别人手里以微小的代价获取。
以前压榨庶民,那是仗着庶民无力反抗。现在企图压榨异界的国家,不会以为人家跟庶民一样弱小可欺吧?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同理,便宜廉价的商品也代表着未来你将付出更多代价,补上它的差额。
这一日的早朝匆匆结束。
在李斯那篇文章背完之后,已经没有人有心思讨论其他事情了。而且今日本来也没什么大事,最近大秦太平得很。
桥松快步跟上了祖父和父亲。
回道乾元宫正殿,桥松就迫不及待地发问了。他觉得今日的事情很蹊跷,李斯怎么突然就官复原职了?
扶苏把玩着镇纸:
“因为大秦现在需要他复出。≦()_[(.)]≦?≦????≦()?()”
桥松皱眉:
“可是如今是三相并立……()?()”
扶苏含笑看向他:
“大秦的国土越来越大,两个丞相已经不够用了。()?()”
不能在外头搞分封,但是光有洲际长官还是不够的。先王们可以去当洲长,可洲长也得配备足够能干的副手。
不仅如此,中央也得有足够的丞相辅助秦政处理政务。
桥松顿时明白了:
“日后洲长身边会有次一等的洲相,而都城也得有更多的丞相。”
这次就是在筛选谁当那个留在都城的丞相,谁当被派遣去地方的洲相。李斯先夺得了一席之位,其他人还需努力。
秦政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丞相有四人即可。”
毕竟洲相们还是很能干的,都城的压力不会太大。加两个人选应该就差不多了,不行再添就是。
如今还剩一个席位,而外头虎视眈眈的人数却不少。
桥松好奇地问道:
“还有一个人选会是谁?”
秦政没有回答。
扶苏反问他:
“你觉得谁最合适?”
桥松沉吟片刻:
“吕雉,或者萧何。”
但具体是谁,他有些拿不准祖父和父亲的想法。
秦政放下茶盏:
“昭襄王要去外头任洲长,而他身边需要一个靠谱的人盯着他。”
扶苏听到这话就忍不住笑了:
“是要个靠谱的人盯着他,还是要个靠谱的人给他善后?”
这可真是语言的艺术了。
桥松秒懂:
“看来吕御史可以留下升任丞相了。”
毕竟两人里头,明显是萧何更适合去给昭襄王打辅助。如果不选萧何,冯去疾也行,但冯去疾不一定能兜住昭襄王搞出来的麻烦。
蒙毅是肯定不会被派去的。
虽然蒙相公是个善后小能手,但他是秦政为儿子培养的,两人打配合多年了。哪怕扶苏和秦稷画风相似,两人搞事的手段和造成的后果也千
差万别。
秦政认为蒙毅还是得留下给扶苏当助手才行。
桥松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冯去疾的相位坐不稳吧?”
在这么多厉害的后浪夹击之下()?(),
他迟早要退位让贤的。尤其是他爹还能把先王复活出?#?#??()?(),
焉知以后会不会复活个张仪商鞅的。
商鞅还好()?(),
比起治理国家更适合去当个把控制度改革的专业人才。张仪就不一样了()?(),
他在理政上头更擅长一些,尤其擅长邦交。
扶苏却笑了笑:
“你错了,他争不过冯去疾。”
扶苏拿了一张纸出来,将华国的官方部门构成大致写了下来,递给儿子看。
桥松看完这才明白父亲为何这么说,很明显张仪是更偏向外交的人才。真复活了也是去担任诸如外交部长这类的职务,而非丞相。
只不过在当年七国并存的时代,外交有时候比治理内政更重要。所以外交见长的相邦会更吃香,不善外交的相邦反而会显得不够厉害。
——除非他擅长变法。
可大一统王朝就不一样了,外交的重要性开始下滑,治理内政反而成了重中之重。
冯去疾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好像名气一类的都不是很大,但他在内政治理上几乎没出过疏漏。
就连王绾也都是同一类型的人才,要不是在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站队上出现问题,可不一定能轻易被李斯取而代之。
桥松后知后觉地发现:
“祖父偏爱的丞相人选,似乎都是内政见长的?”
扶苏颔首,夸了他一句还不算太迟钝。
桥松表示自己学到了。
李斯那篇振聋发聩的文章横空出世后,大秦内部风气为之一清。紧接着袭来的就是官学上的改革,经由秦稷筛选修改过的新式教科书终于推行向了全国。
大秦当然没有办法短时间内发展到异世界那样的程度,但是大秦又不着急。这种事情急不来,而大秦有的是时间慢慢发育。
国民早就习惯了以前的生活,就算不能快速过渡到什么都很便利的社会,也不会有人去闹的。
因此,大秦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下去。稳扎稳打,而不是想着走捷径。
捷径可没那么好走。
期间华国也提出过可以支援教育等事业,但都被秦国拒绝了。脱离了诡域之后语言都不通,风俗也迥异,怎么支援?
对面确实已经有了完善的教育体系,能让“留学生”快速成长起来,花个十几年就能培育出一大批合格的技术性人才。
可那又如何呢?
教育是最不能叫别国插手的事情,哪怕人家只教技术也不行。
双方最好进行有限的交流,各取所需之后就保持距离。两千年的代沟不是说着玩的,彼此也一直都对国民隐瞒这一番外交关系。
因为他们都不想让国民受对面的社会风气和经济文化影响。
事实上两边在进行过一些必要的交流之后,后续来往就不多了。华国试探过后发现秦国难以渗透
5()_[(.)]5?5_?_?5()?(),
就放弃了继续做那些未雨绸缪的布局。
说真的()?(),
华国方还挺担心秦国会跑来占领蓝星的。
毕竟大家都笑称秦始皇看到地盘就想据为己有()?(),
把所见之地都纳为大秦领土。哪怕对面抵挡不住自家的热武器威胁()?(),
可人家拥有更高一筹的诡异力量。
诡异的特殊能力多而杂,华国其实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应对。华国至今还没出现乙级觉醒者,大秦却有很多,甚至还有甲级的。
所以对面其实也挺忌惮他们的。
扶苏在双方交换到足够的急需品后就果断关闭了两界的联络,彼此各自安好。
不过让他比较意外的,是华国除了物资交换之外,还提出过想借阅大秦的各类藏书。尤其是那些后来被项羽火烧咸阳宫弄失传的,以及各国的史书。
大秦方因此去了解了一下蓝星那边的历史学界,顺带着就了解到了考古学界,然后……
群臣义愤填膺:
“无耻!大逆不道!竟然挖掘陛下的陵寝!太可恶了!”
要不是君上没发话,他们就要带兵打过去了。
秦政看着这群人,只问了一句:
“你们打得过对面吗?”
群臣就蔫下去了。
老秦人还从没感受过这等憋屈,他们是头一次在军事实力上被人吊打。
太子殿下竟然还笑得出来:
“憋屈是吗?那就记住你们现在的不甘,不要忘了如今君上遭遇到的屈辱,牢记军队战力的重要性。”
大一统王朝最怕的便是安定久了,就开始懈怠军事。
扶苏通读过了从华国那边拿到的史书记载,他发现汉朝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强盛的军事实力,很大原因是匈奴一直虎视眈眈。
哪怕到汉末,看似胡人都被打服了。但实际上一有机会还是会跳反,一直在给汉朝制造压力。
到了唐朝就不同了,民族大融合确实风光无限。四夷无法给李隆基造成太大的压力后,这个人堕落得比谁都快。
汉朝四百年没出过这么敢高枕无忧的皇帝,唐朝分明在李隆基登基之前还饱受反叛的戎狄骚扰,李隆基就敢放松警惕。
虽说军队上头没有懈怠练兵,可光军队不懈怠没用,统治者懈怠了比军队懈怠了还要灾难。
说一个反常识的事情。
宋朝的军备开支吊打历朝历代,宋朝最出名的三冗问题里有个冗兵。
他们每年拿着大量钱财去养军队,军队人数非常夸张。但是有什么用呢?大部分军队作战实力很差,就是吃空饷的。
好不容易出现一些作战强的队伍,又遇到皇帝和高官拉跨。有时候是皇帝想打官员拖后腿,有时候是皇帝和官员一起拖后腿。
扶苏冷冷地审视着下方众人:
“诸卿想来也不愿意重蹈两宋覆辙吧?”
他们大秦很大概率不会削减军队开支,但是就怕官员脑子拎不清,时间长了拿养猪的法子养兵。
群臣被骂得不敢抬头。
虽然他们还什么都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