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阻拦

    “那么事不宜迟,你去把相关人员通通叫来,朕要亲自审问。”楚路说道。

    林霄看着楚路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不敢再有任何怀疑,连声应道:“是!末将这就去安排!保证将所有相关人等,一个不落地带到!”

    说罢,他不敢耽搁,立刻躬身退出了御书房,脚步匆匆地去执行命令了。

    楚路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端起旁边的茶盏,轻轻啜了一口,顺便继续在心里与秦素商量。

    没过多久,林霄便去而复返,禀报道:“启禀陛下,人已经全部带到偏殿等候,御林军右卫中郎将张卫将军亦在那里协调,陛下随时可以过去。”

    “嗯,带路吧。”楚路放下茶盏,站起身。

    在林霄的引领下,楚路来到了一处宽敞的偏殿。殿内光线充足,却气氛肃杀。数十名与御膳房羊羹汤事件相关的太监、宫女、厨役、护卫等,按各自负责的环节,分成几排低头肃立,人人脸上都带着惶恐不安之色。

    殿前,一名身着银甲、身姿挺拔的武将正来回踱步,指挥着几名御林军士卒维持秩序。此人正是御林军右卫中郎将张卫。

    见到楚路和林霄进来,张卫立刻停下脚步,快步上前,单膝跪地行礼:“末将张卫,叩见陛下!陛下万安!”

    楚路抬手虚扶:“张将军请起,此番辛苦你了。”

    张卫连忙起身,脸上带着几分受宠若惊的惶恐,微微躬着身子,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谢、谢陛下体恤!为陛下分忧乃是末将分内之事,不敢言苦!只盼能早日查明真相,以安圣心。人已带到,请陛下吩咐。”

    他似乎还想再说些表忠心的话,但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只好顿了顿,指了指殿内,继续道:“没有任何错漏!还请陛下示下!”

    他这副谨小慎微、忠心耿耿的模样,倒是让楚路颇为满意。楚路点了点头,温声道:“张将军忠谨可嘉,朕心中有数。待此案了结,朕必有封赏。”

    “谢陛下隆恩!”张卫再次躬身,头垂得更低了,“全凭陛下圣明!”

    楚路不再多言,目光扫过下方那些战战兢兢的人群,沉声道:“开始吧。”

    审问过程冗长而枯燥。

    楚路按照羊羹汤从选材到送达的流程,依次将负责各个环节的人叫上前来询问。

    负责挑选活羊的庆丰司管事太监,赌咒发誓说送来的羊绝无问题,都有记录可查。

    负责运送玉泉山泉水的杂役,详细描述了取水、封桶、押运的全过程,滴水不漏。

    负责掌管香料库的小太监,哆哆嗦嗦地表示,领取花椒都需严格登记,绝无外人接触的可能。

    负责宰杀清洗的回回厨役,更是将每一个步骤都重复了数遍,强调自己严格遵守规矩,银牌验毒也从未有过异常。

    负责熬汤的庖长和副庖长,连汤滚了几次,加了几次水,何时放的香料,都说得清清楚楚,与记录完全吻合,并且强调尚膳正大人全程监督,他们绝无可能,也绝无胆量动手脚。

    负责传递的太监们,更是将路线、交接人员、查验细节都一一复述,每个人都有旁证,时间地点严丝合缝。

    ……

    楚路问得十分仔细,几乎将林霄之前查过的细节又重新过了一遍。然而,得到的结果,却与林霄并无二致——所有人的供述都天衣无缝,找不到任何破绽,仿佛那毒药是凭空出现在汤碗里的一般。

    站在一旁的林霄,看着楚路耐着性子,将他早已问询过无数遍的问题再次抛出,又看着那些人给出与之前一般无二的回答,心中不禁再次涌起对那下毒之人的惊叹与忌惮。

    此人当真厉害。他暗自心想:如此天罗地网般的防护,竟也能被他找到可乘之机,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毒。这等手段,简直匪夷所思!

    很快楚路便一路审问到了最后的呈送环节。

    一名小宫女被叫到了楚路面前。这宫女名叫阿菱,约莫十六七岁年纪,容貌清秀,只是眉宇间带着怯意,身形也略显单薄。

    楚路照例询问了她当天的经过,阿菱紧张得声音都在发抖,但还是将自己负责的那一小段路程,以及交接时的情形,结结巴巴地叙述了一遍,与其他人的供述并无出入。

    楚路点了点头,目光无意间扫过她那双因紧张而绞在一起的手,忽然顿了一下。讶然发现在她纤细的手腕上,戴着一只样式古朴、材质看起来也颇为廉价的手镯。

    “你这手镯倒是不错。”楚路随手抓起她的手腕,打量了一下手镯,“宫里宫女原来允许戴手镯的吗?”

    阿菱闻言,吓得浑身一颤,连忙低下头,声音带着哭腔:“回、回陛下。这、这是奴婢家里传下来的东西,不值什么钱的……奴婢、奴婢一直戴着,不敢取下。宫里、宫里也是允许的。但若是污了陛下的眼,奴婢这就摘了!若是陛下想要,奴婢、奴婢……”

    她语无伦次,似乎生怕皇帝看上她这破旧的手镯,又不敢不从。

    “朕不过随口一说而已,你不用害怕。”楚路摆了摆手,“行了,退下吧。”

    “谢、谢陛下……”阿菱如蒙大赦,连忙磕了个头,慌慌张张地退回了人群中。

    整个审问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楚路看着殿内众人,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眼中却闪过一丝了然。

    他低头思索起来,一旁的林霄则带着丝期待地望着他。

    然而过了一会儿后,楚路站起身,对林霄和张卫说道,“今日暂且到此为止吧,剩下明日再说。朕乏了,先行回宫。”

    “恭送陛下!”林霄和张卫连忙躬身行礼。

    林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虽然他并不认为楚路真能三两下就找出凶手,但毕竟之前三言两语推理出他秘密的表现太过惊艳,心底里多少还是抱有一点期望的,想着至少能够发现什么他之前漏掉的线索。

    结果到头来和自己也没什么区别,难免有些失落。

    之后没多久,楚路这番大张旗鼓亲自审案的举动,很快便传了出去。

    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陛下……这是又想起一出啊。罢了,由他去吧。”

    “天子亲审刑案,于礼不合,于体统不合。不过嘛……既然陛下兴致在此,我等做臣子的,也不好拂了陛下的雅兴。反正有那些清流硬骨头在,这种苦差事,他们自己会抢着干的。”

    “岂有此理!堂堂天子,竟去行那狱吏之事?!国事如此繁重,边患未平,民生多艰,他却有闲心去审问几个内监厨役?简直是本末倒置,昏聩!明日早朝,老夫定要当面谏言,让他迷途知返!”

    “诸位听说了吗?陛下竟然亲自去审案了!哼!他以为自己是谁?神探吗?我看他就是闲极无聊,拿朝政当儿戏!御林军都是废物不成,需要他亲自出马?可笑至极!明日早朝之上,我等应当联合上奏,定要将这股歪风邪气扼杀!”

    …………

    翌日,晨曦微露,柔和的光线悄然穿过雕花窗棂,洒落在金碧辉煌的寝宫内。楚路从睡梦中悠悠转醒,身旁的宫女们见状,立刻轻手轻脚地围拢过来,有条不紊地为他准备洗漱用品。楚路抬手揉了揉还有些惺忪的睡眼,待清醒几分后,便在宫女的服侍下起身更衣。

    等一切准备就绪,楚路起身前往金銮殿的时候,一名花白胡子的老太监低声说道:“陛下,今天早朝大概不会太安稳。”

    楚路目光如炬地看向老太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老太监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说道:“那些清流已经知道了昨天的事情。他们最在乎礼法制度,肯定会想法阻止,言辞上更是不会留情,陛下要做好准备。”

    楚路收回视线,淡然道:“朕知道了。”

    金銮殿上,气氛肃穆。

    楚路刚一落座,还没等议题开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方孝直便第一个站了出来,手持笏板,声如洪钟:“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楚路抬眼看他,淡淡道:“讲。”

    方孝直面容严肃,颧骨高耸,眼神锐利如鹰:“臣闻陛下昨日竟屈尊降贵,亲自审问御膳房下毒一案!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一来,您乃万乘之尊,系天下安危于一身,岂可将宝贵精力耗费于此等刑狱琐事之上?二来,此乃御林军、刑部之职。陛下越俎代庖,置国家法度于何地?置百官颜面于何地?请陛下立刻停止此等荒唐行径,将案件交由臣下处理,专心国事!”

    他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方孝直话音刚落,言官严正也立刻出班附和。

    严正,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身材瘦高,皮肤偏黑,乃是寒门出身,靠弹劾权贵扬名,因此遇到此事,毫不退缩,语气激烈道:“陛下!方大人所言极是!区区下毒案,何须陛下亲劳?陛下此举,无异于将国之重器视作玩物!视朝堂法度为儿戏!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臣恳请陛下,悬崖勒马,勿要再做此等令天下耻笑之事!”

    翰林院掌院学士李文渊,这位年近七十的清流领袖,也捋着花白的胡须,颤巍巍地走了出来,痛心疾首道:“陛下啊……老臣受先帝托孤之重,不敢不言。陛下当以社稷为重,以万民为念。审案自有专人,陛下切不可因一时兴起,而荒废了朝政啊!”

    一时间,清流一派群情激愤,纷纷出言劝谏,言辞激烈,大有楚路不答应就死谏到底的架势。

    而另一批以宰相沈世安为首的老油条们,则大多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最后还是沈世安慢悠悠地出列,用慢条斯理的语调说道:“老朽愚钝,窃以为方大人、李大人所言,亦有几分道理。陛下圣躬安危,固然重要,然则朝廷分工,各司其职,亦是祖宗规制。陛下将查案之事,交由林统领全权负责,陛下只需坐镇中枢,听其禀报即可。何必亲力亲为,劳心伤神?”

    户部尚书贾如晦这才连忙附和:“沈相所言极是,陛下龙体为重,不必事必躬亲。”

    楚路冷眼看着下方官员的表演,心中越发不耐烦。

    “够了!”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打断了所有人的话语。

    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说完了吗?”楚路语气冰冷,不带一丝感情,“朕要做什么,何时轮到你们来指手画脚了?”

    他目光扫过那些清流官员:“玩忽职守?荒唐行径?朕看你们才是食古不化,迂腐不堪!朕乃天子,这天下都是朕的!朕想查个案子,还需要看你们的脸色不成?”

    “还张口刑狱琐事,闭口区区下毒案,这可是要对朕下毒,是要弑君啊!”楚路愤怒地说道,“你们都不把朕的性命当回事吗?!啊!告诉我!”

    话音落下,朝堂震惊,沈世安等官员脸色大变,瞬间不敢再多说什么。

    但是另一些人的反应则截然相反。

    方孝直猛地抬头,梗着脖子,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嘶哑:“陛下!此言差矣!臣等正因视陛下安危重于泰山,才不敢苟同陛下亲身涉险之举!弑君乃滔天大罪,正需动用国之刑器,依律严办,方能彰显法度,震慑宵小!陛下乃万乘之尊,系天下安危,岂能轻动?臣等谏言,乃是恪守臣节,为江山社稷计,为陛下龙体安康计!何来不将陛下性命当回事之说?!此言诛心,请陛下收回成命,明察忠奸!

    李文渊更是一脸悲愤,直接跪了下来,大声道:“陛下息怒!老臣敢问陛下,何为‘当回事’?难道让陛下置身于不可测的险境之中,便是将陛下性命‘当回事’吗?祖宗规制,朝廷法度,正是护佑君王、稳固江山的磐石!臣等坚守规制,正是为了防微杜渐,不让奸邪有可乘之机,这才是真正将陛下安危、将祖宗基业放在心上啊!陛下今日之言,实令我等为国尽忠之臣心寒!”

    其他清流言官也纷纷下跪附和,朝堂上顿时吵成一片。

    “够了!朕意已决!”楚路站起身,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满朝文武,语气斩钉截铁,“此案,朕亲自查!谁敢再多说一句废话,质疑朕的能力,休怪朕手下不留情!”

    他眼神一厉,指向方孝直和李文渊:“尤其是你们两个!再敢聒噪,立刻给朕滚去岭南喂蚊子!”

    沈世安等官员见状,连忙低下头,齐声道:“陛下息怒,臣等遵旨。”

    心中却在叹息:以前怎么没看出来,他原是个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人,竟然听不得半句逆耳忠言。

    而方孝直和李文渊则气得脸色铁青,还想争辩,却被早有准备的殿前侍卫直接拖了出去。

    “陛下!忠言逆耳啊!陛下三思!”

    “昏君!枉顾朝纲!国之将亡啊!”

    两人的呼喊声越来越远,直至消失。其他清流们看着这一幕,也是气得浑身发抖。

    楚路只是冷哼一声,喊道:“退朝!”

    ……

    是夜,皇宫某处不起眼的角落,一间密室内。

    烛火昏暗,映照出两个隐藏在阴影中的身影。

    一个身影似乎有些焦躁不安,低声道:“执事,那皇帝今日在朝堂上大发雷霆,看样子是铁了心要亲自查案了……他昨日审问了那么久,虽然没查出什么,但我总觉得心神不宁。万一……万一他真撞了大运,查到些什么蛛丝马迹,那该如何是好?”

    另一个身影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嗤笑,语气中满是傲慢与不屑:“怕什么?就凭他那个蠢货皇帝?哼,他查出个屁!你看他昨天大张旗鼓,问来问去,不还是跟没头苍蝇一样?除了把几个敢说实话的清流好官给送进了大牢,他还能干什么?就是个昏君罢了!”

    “可是……”先前的身影依旧忧心忡忡,“他毕竟是皇帝,权力滔天。万一他死活找不出真凶,恼羞成怒之下,下令将所有与此事相关的人,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那我岂不是……”

    “够了!”被称为“执事”的身影猛地打断了她,语气变得暴烈而张扬,带着浓浓的不耐,“这点小事就把你吓成这样?真是个废物!这点风浪都扛不住,还怎么替司首大人,替天枢大人办事?!”

    先前的身影被骂得不敢吭声,但显然她还是很害怕,脸上估摸着还是充满担忧。

    因为那执事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行了行了,用不着这么看我。你既然这么担心,老子就略施小计,帮你彻底解决掉这个麻烦,让你安心。”

    先前的身影顿时惊喜地说道:“执事有何妙计?”

    “呵,”执事低笑一声,“附耳过来。”

    两人凑近,执事压低了声音,在对方耳边如此这般地低语了几句。

    片刻之后,那先前还忧心忡忡的身影连连点头,用大喜过望的语气说道:“好好好,这个办法好!”

    “哼,知道就好。”执事冷哼一声,挥了挥手,“下去吧,按我说的去做,手脚干净点。”

    “是!执事放心!”那身影恭敬地应了一声,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室内,只剩下那被称为执事的身影。

    他缓缓从阴影中踱步而出,走到烛火旁。跳动的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庞——棱角分明,眼神锐利,赫然正是白天在偏殿里对楚路毕恭毕敬、谨小慎微的御林军右卫中郎将,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