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凰凰 作品

第833章 :不得不服

“这选手一看就没受过啥高等教育,才答对 7道题,太可惜了!”

“唉,我要是去参赛,那百万大奖还不是手到擒来,分分钟的事儿!”

大家一边吐槽着选手。

一边眼睛却紧紧盯着电视屏幕,舍不得移开。

就这么一边热烈地议论着,一边继续收看节目。

使得《百万富翁》的收视率蹭蹭地往上涨。

直接超过了无线电视台的那些综艺节目。

无线电视台的办公室里。

六叔和方一华正坐在一起。

气氛略显凝重。

方一华皱着眉头,有些着急地说:

“董事长,您看现在亚视搞出来的那个《百万富翁》,收视率高得吓人啊。

咱们要不要也跟着弄一个类似的节目?”

六叔听了,立刻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不悦。

毕竟一直以来,无线电视台在港城那可是龙头老大。

地位稳固。

六叔心里有着自己的骄傲,

哪能轻易跟风去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儿呢。

而且。

他这人向来在花钱方面比较抠门。

一想到要拿出一百万来搞这么个节目。

就觉得不划算。

“我也看了这个节目,确实做得挺成功的。”

六叔靠在椅子上,双手抱胸,缓缓说道,

“但再成功又能怎样,它不过就是个综艺节目罢了,根本动摇不了咱们的根基。

咱们无线电视台,不管是在电视剧、综艺,还是新闻、财经这些方面,都是全方位的强大,亚视他们根本没法跟咱们斗。”

方一华听了六叔这番话。

仔细想了想,觉得确实有道理。

便点了点头说:“行,那咱们就先不理会他们了。”

然而,仅仅过了两天。

亚视那边又有了新的大动作。

亚视对外宣布。

即将推出一档大型娱乐节目《超级女声》。

而且号称要让每一个女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明星。

《超级女声》的报名条件那叫一个宽松。

只要是喜欢唱歌的女性都能报名,不管你是美声、通俗还是民族唱法,也不管你年龄多大(当然,16岁以下得有家长陪着),

更不看你的外貌长相,也不问你是来自哪里。

《超级女声》的诱人奖励一经公布。

整个港城都为之沸腾。

冠军不仅能捧走 300万的巨额奖金。

还能与亚视签下十年长约。

每年稳坐女主角之位。

基本收入保底 500万。

外加非凡集团的三个代言机会。

亚军也不差,100万奖金到手,八年亚视合约,

每年基本收入 300万以上,

还有非凡集团的一个代言。

季军也能获得 50万的奖励。

就连 4到 30名,也都有奖金可拿,

最少的也有 3万。

在港城。

当明星一直是无数女孩子梦寐以求的事。

但平日里,想出头谈何容易,要么参加港姐、亚姐选美,在一众美女中脱颖而出;

要么运气爆棚,被星探一眼相中。

可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大多数女孩只能望而却步。

如今亚视推出的《超级女声》,

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报名门槛低到尘埃里,只要爱唱歌就能参加,而且从海选开始,就有机会登上电视台的舞台,

曝光在大众眼前。

这不仅是成名的绝佳契机,那丰厚的奖金更是让人心动不已。

冠军 300万,

第 30名都能有 3万,

谁能不心动呢?

一时间,港城的大街小巷都回荡着女孩子们激动的讨论声。

“必须报名啊!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我得后悔一辈子!”

“走走走,咱们一起去报名!”

“离第一次海选还有十天呢,我得赶紧报个唱歌班突击一下,临时抱抱佛脚也好啊。”

“哈哈,我就不用啦,我可是音乐班出身,专业的,这机会不就是为我准备的嘛!”

无数港城女孩摩拳擦掌,眼神中闪烁着希望与野心的光芒。

她们精心挑选着参赛的服装,反复练习着唱歌的技巧,满心期待着能在《超级女声》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一举成名,

亚视宣布举办《超级女声》后,

关注度如火箭般蹿升,随之而来的是收视率的大幅增长。

这可让无线电视台那边愁坏了。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六叔靠在椅

子上,轻轻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

“这沈琰不愧是世界第二富豪,脑子就是好使,这么绝的点子都能想出来。

看来,我真是不服老不行喽。”

原本,六叔打心眼里瞧不上沈琰。

觉得他不过是个会赚钱的商人,

在电视台管理这一块,肯定是个门外汉。

可谁能想到。

这段时间沈琰在亚视大刀阔斧地改革。

动作一个接着一个。

收视率一路飙升。

让六叔也不得不收起那份轻视。

心里暗自佩服。

方一华在一旁急得直跺脚,满脸愤懑:

“这沈琰自从收购了亚视,隔三岔五就搞出个大动静,真是让人头疼。

董事长,咱们台的收视率下降得太厉害了,好多观众都跑去看本港台了。”

六叔揉了揉太阳穴,苦笑着说:

“观众嘛,就喜欢新鲜玩意儿,谁的节目好看就看谁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方一华眼睛一转,提议道:

“董事长,要不咱们也搞个类似的大型节目,把观众抢回来?”

六叔听了,连忙摆手拒绝:

“算了算了,这种大型节目,光奖金就得五百多万,再加上宣传和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没个一千万根本下不来,太烧钱了!”

其实,以六叔的财力,

拿出这一千多万倒也不是难事,但他就是舍不得花这笔钱。

方一华不死心,继续劝道:

“董事长,要是咱们不采取行动,亚视的收视率会越来越高,要不了多久,恐怕就要超过我们了。”

六叔皱着眉头反问道:“就算咱们跟风搞一个,能比得过亚视吗?”

这一问,让方一华顿时哑口无言。

是啊,就算无线跟风推出类似节目,

先不说能不能成功,

单是那份抄袭的嫌疑就够让人诟病的了,

搞不好还会沦为行业笑柄,得不偿失。

六叔靠在真皮沙发上,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扶手,语气里满是沧桑:

“办这种节目就是烧钱,咱们那点家底,在沈琰面前根本不够看。

以后港城商圈,怕是要姓沈喽。谁想跟他硬碰硬,那就是拿鸡蛋撞石头。”

方一华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六叔说得没错。

无线电视台虽然家大业大。

但和手握全球资本的沈琰比起来。

确实不是一个量级。与其砸钱跟风,

最后落得个血本无归,

倒不如守好现有的一亩三分地。

同一时间,沈琰别墅的书房里,台灯把方云良递来的报表照得发亮。

“咱们收了 3万多部电影、7000多部电视剧,还有 8万多首歌曲版权,总共花了 4.8亿米元。”

方云良推了推眼镜,“还在继续谈,需要叫停吗?”

沈琰摩挲着下巴,眼神里闪过一丝惊喜。

他没想到收购团队这么给力,一口气囤下这么多版权。

虽说这笔钱砸得狠,

但他心里清楚,几十年后互联网时代来临,

这些老片子可都是能下金蛋的母鸡。

现在花 4.8亿米元,以后就算出 100亿,

只怕都买不到这么全的版权。

“继续收,必须拿下独家!”

沈琰猛地一拍桌子,“价格高点没关系,版权这东西,攥在手里就是话语权。”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通知电视台,减少广告时长,多播些国外经典影视剧。”

沈琰深知,手里握着大把版权,

不利用起来实在可惜。

此时的他,对电视台盈利并不着急,

他的目光放得更长远,

那就是提升收视率和影响力。

于是,他果断下令,将原本用来播放广告的时间,

替换成国外经典的电影和电视剧,

坚信这一举措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按照沈琰的安排,亚视的两个频道迅速行动起来,

开始播放那些经典的国外影视作品。

在港城,不少年纪稍长的观众打开亚视、

都不禁眼前一亮。

“哟,本来还以为又是广告呢,没想到放起了国外的电视剧。

这剧可是二十年前拍的,我当年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就看过,真没想到在这儿还能再看到。”

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叔惊喜地说道。

“不错啊,本港台居然播起了漂亮国的电视剧。

我虽然没看过这部剧,但早有耳闻,正好这次能一饱眼福了。”旁边的年轻人也兴奋地附和着。

“哈哈,本港台放漂亮国电视剧啦,太赞了!

我马上要出国留学了,正好通过看剧提前了解了解那边的文化。”

另一位学生模样的人满脸期待。

“居然放国外电影了,真是个惊喜!亚视变化可真大,广告越来越少,节目越来越精彩了。”

一位家庭主妇也忍不住赞叹。

“太棒了,亚视放国外电视剧,一下就放四集,看得真过瘾!

从今天起,亚视就是我最爱的电视台了。”

一位年轻小伙激动地说道。

那时候,

港城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崇洋媚外的心理,

看到本港台播放国外的电影和电视剧,

兴趣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

就这样,亚视的收视率又大幅提升,

整体收视率已经和无线电视台相差无几了。

电视台的收视率不断攀升,

《港城日报》的销量也在持续增长。

到了 11月初,

《港城日报》的销量已经达到了 7万份,

虽然还没达到一线报纸的水平,

但已经远远超过了二线报纸。

可沈琰对这个成绩并不满足,

他在报纸上开辟了一个财经专栏,

时不时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

没想到,这一举动让报纸的销量再次猛涨,

日销量直接达到了 13万份,几乎翻了一倍。

如今,《港城日报》已然成为港城最成功的报纸。

港城的上层人士,都习惯买一份带回家,

想看看沈琰又发表了什么独到的观点;

而底层的百姓,也喜欢买一份,

期望能从沈琰的观点中找到发财致富的机会。

随着亚视和《港城日报》逐步步入正轨,

运营稳定且发展势头良好,沈琰终于能松一口气,

无需再时刻紧盯这两块业务,放手让它们自主前行。

此时。

严明将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太沽洋行。

他整日钻研策略,谋划着通过一系列手段,稳扎稳打地获取太沽洋行的绝对控股权。

每一个决策、每一步行动,都经过深思熟虑,

港隆航空这边,在经过一系列调整后,将业务重点明确放在了货运上。

凭借着与非凡海外、非凡制药的紧密合作,成功承接了这两大企业的运输业务。

如今,港隆航空的飞机频繁起落,每天都处于忙碌的运营状态,盈利状况十分可观。

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沈琰果断拍板,决定投入巨额资金,

一次性购置五架大型货运飞机。

然而,飞机毕竟不是普通商品,其生产制造需要一定的周期。

即便下了订单,也得等上一两年才能交付使用。

面对这种情况,沈琰也只能耐心等待,

毕竟这是行业的客观规律,无法轻易改变。

到了 11月,沈琰又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领域。

港城虽地域狭小,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这里的土地和房产极具升值潜力。

看准了这一点,沈琰迅速行动,在整个 11月里,他一口气购入了十几幢大楼,

成功拍下了三四块珍贵的地皮。

不仅如此,那些分布在街头巷尾的小店,

只要店主愿意出售,也绝不放过。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沈琰的名下就新增了四百多家街头小店。

在疯狂购置土地、楼房和店铺的同时,沈琰始终没有忘记他商业版图中的关键一环——非凡银行。

一直以来,他对这家银行都寄予厚望,

如今资金充裕,更是将其视为重中之重,

决心要把非凡银行打造成东南亚首屈一指的金融机构,

让它的影响力渗透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脉络之中。

沈琰的首要任务,

便是物色一位合适的行长来执掌非凡银行。

此前,严明兼任着行长一职,

但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他的事务日益繁杂,实在无暇顾及银行的日常管理。

于是,寻找一位专业人士来接管银行成为当务之急。

严明作为金融领域的天才,在银行和金融界人脉广泛。

向沈琰推荐了自己的师兄杜通。

杜通虽是港城出身,却早早随父母定居漂亮国。

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智商和语言天赋,

18岁便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24岁又从哈佛大学硕士毕业。

29岁时,他已成为高卢银行的副总裁,

年薪高达千万。

然而,尽管杜通才华横溢,身为华人的他在国外工作时却始终遭受着排挤,

心中早已萌生去意。

严明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向沈琰力荐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