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选择,都需要苏武自己一个人来判断。
同时,这个时候。
景园避难所里边的数十万居民,也不会意识到。
他们正在经历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阶段之一。
他们要接受来自于他们最高统治者的审视。
并等待其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
“单纯就建筑质量来说。”
“景园避难所还算不错。”
“到现在,都没有出现任何一处渗水的情况。”
对于一座庞大的,如同两百艘航空母舰拼接而成的地下城市来说。
能够做到这一地步,其实相当了不起。
足以说明,当初设计和建造的过程都非常用心。
而这,也给了苏武对抗洪灾的信心。
毕竟对一艘钢铁轮船进行修修补补,和对一座沙滩上的城堡修修补补。
完全是两回事。
后者根本没有抢救的必要。
随便大一点的海浪拍打过来,便能将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可以先集结2万人的应急队伍和4万人的预备役。”
“轮班驻守各个关键位置。”
“负责在出现意外的时候,紧急抢修。”
“避难所内部的每一条通道,也都需要安装密封隔离门。”
“以方便在必要的时候,能成为隔绝洪水的第一线。”
“然后,再在每一层,都设置几个到十几个小型的独立隔离区。”
“作为最后的安全屋。”
“给避难所的居民们,留下一个可以后退的地方。”
用鼠标拨弄着三维的景园避难所地图。
苏武在上面删删减减。
划分出诸多的防御隔离区和安全区。
然后又用人工智能,模拟演算了几遍,找出其中疏漏的地方进行修改。
最终拿出了一份完整的施工方案。
按照这份方案。
即使避难所的某处外墙被洪水冲塌,也最多只会波及附近的一小片区域。
随后就会被避难所内部的墙壁,以及通往其它地方通道上的密封门给挡住。
而最坏的情况。
就是连避难所内部的所有墙壁和密封门,都出现塌垮迹象。
那个时候。
就得将避难所内的幸存者,转移到每一层之中最后的安全屋那里。
等待洪水过去,或者来自外界的救援。
苏武给安全屋设置的粮食储备,允许30万人以最低标准生存20天。
超过20天还没有得到外界的补充,就只能等死。
这么做。
并非苏武吝啬。
而是打造的最后的安全区。
为了保证足够的坚固,提供足够的氧气,以及足以容纳30万人的空间。
剩下的地方,最多也只能放这么多的食物进去。
而在这里,有必要提到的一点是。
苏武为安全区提供氧气,主要采用一种潜艇中常用的,名为氧烛的化学制品。
这种东西体积并不大,可以轻松提供大量的氧气。
比起储备食物要更加简单。
也因此,在饿死之前,并不太需要担心密闭环境下,氧气耗尽的问题。
“不过,说起来。”
“洪水不一定会摧毁所有密封的食物。”
“后期可以尝试让安全区的人,佩戴潜水设备。”“前往沦陷区去收集部分完好的食物。”
“应该还能再多坚持一段时间。”苏武思索着。
又在各个待建造的安全区中。
增添了几套潜水服和氧气罐,作为特殊储备物资。
这是他能够为景园避难所的幸存者们,做出的最后帮助。
这样或许能让他们的存活时间,延长到一个月以上。
而如果到了那个时候。
还没有能够得到救援的话,那苏武也没有办法。
最长可能会持续百万年的暴雨世纪。
只要想想就能令人绝望。
在那种洪水几乎能够淹没一切的环境下。
苏武也没有把握,能在景园避难所沦陷后,给那些躲进安全区的幸存者们,再找到一个栖身的地方。
或许,安全屋就是他们最后的沉眠之地。
安排完了景园方面的防洪事宜。
苏武又把同样的套路,用在了周希武避难所和另外两座中型避难所上。
不同的。
只是规模相应缩小了许多。
像只有3000多人的青柠避难所,苏武就只设置了一个安全区。
并且里边也没放多少救灾物资。
当然,这不代表苏武不重视青柠避难所里那些人的生命。
相反,由于他们人数不多。
在出事的第一时间。
苏武就可以很轻松的从其它地方调遣救援力量,过去把他们都捞出来。
这种情况下。
就没有必要在安全区浪费太多的资源。
能撑个几天就够了。
把自己手中的几个避难所都安排好。
空闲下来的苏武。
又开始登录卫星网络和自家的互联网。
收集外界的消息。
此时的江河市。
已经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避难所,都已经处在了洪水肆虐的区域。
相当多的避难所。
不管是大型,还是中小型避难所。
都迫不得已的彻底封闭了自己的对外出口。
只留下一些加高的通风孔在外边,避免避难所内部出现缺氧的危机。
这种情况其实相当危险。
不谈那些避难所本身的建筑质量是否过硬,能够扛住洪水的渗透。
单单是那些临时加高的通风孔。
能不能在洪水的冲击下,始终屹立不倒。都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而一旦那些通风通道出现问题,堵塞了避难所内外的空气交换。
可不是每个避难所中,都有能力大规模配备氧烛这种东西。
到时候等待他们的,只有放弃避难所转移这一条路。
而洪水中,想要转移又谈何容易。
最终很可能几百人中,都不会有一两个人能活下来。
一些预见到这些危险的避难所。
很急切地展开了自救。
有的是组织大批的人手,冒着洪水的冲刷,拼命的对通风管道加高加固。
有的是和交好的避难所联络,预防在万一的情况下,留下一条能够摇来救援的后路。
还有一些,干脆就直接原地解散。
让避难所内部的居民,各自收拾好行李,自己去找出路。
要么去加入周边的私人避难所,要么就直接奔向官方避难所。
反正。
再坏的情况,也总比最后留在原地等死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