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伯德地位于南极洲的西南部,介于罗斯海和阿蒙森海之间,地理坐标大致为南纬73°至85°和西经100°至150°之间。
玛丽·伯德地的面积大约是500,809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的面积大小。
该地区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800至2000米之间,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山峰超过了3600米,这里的冰层覆盖厚度达到了640米。
玛丽·伯德地是南极洲重要的科学考察区域,多个国家的科研团队在此开展了大量研究。
在地质研究上,该地区被认为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见证者,其地质特征为研究南极大陆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生态研究上,玛丽·伯德地邻近的罗斯海生态系统被证实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其碳吸收能力对全球气候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计划在该地区建立第六个南极科考站,选址位于考克斯角,主要用于夏季科学研究,包括冰川监测和生态保护。
玛丽·伯德地不仅是南极洲一块重要的地理单元,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其独特的地质、地形特征和丰富的生态系统为科学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同时也吸引了各国科研团队的持续关注。
玛丽伯德地位于南极洲的西南极,地处罗斯海和阿蒙森海之间,是一片多山区域。根据相关资料,该地区的主要山脉包括埃尔斯沃思山脉和萨普山脉。
埃尔斯沃思山脉是南极洲最着名的山脉之一,其主峰文森峰(海拔5140米)是南极洲最高峰。虽然埃尔斯沃思山脉主要位于埃尔斯沃思地,但其部分区域延伸至玛丽伯德地。
萨普山脉是玛丽伯德地内较为重要的山脉之一,地形复杂,基岩起伏较大,对冰被表面形态有显着影响。
此外,玛丽伯德地还分布着一些活火山,数量超过30座,这些火山的活动为该地区的地质和生态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玛丽伯德地是南极洲重要的科研区域,在二十一世纪早期的二十年代以来,科考团队在该地区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来,科考团队在该地区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
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地质特征和生态系统研
究等方面:
1.气候变化
增温现象
玛丽伯德地的气温在过去几十年呈现显着上
升趋势。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增温速率达到
0.45c\/10年(1946-2022年),是全球变暖
背景下西南极洲增温最快的区域之一回。
冰盖变化
美国宇航局(nAsA)的研究发现,玛丽伯
德地的冰盖下存在特殊热源(如地幔柱),
这些热源可能加速了冰盖的融化。这种地质
活动导致冰盖在短时间内上升或下降多达20
英尺,对全球海平面变化产生潜在影响。
13
2.地质特征
地幔柱活动
地幔柱是地球深部地热通过裂缝推动更靠近
地表的区域,这被认为是玛丽伯德地冰盖
湖泊和地下水流形成的原因。这种地质活动
对冰盖的稳定性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